<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09-04-02 12:15 原文鏈接: 中國對科學不端行為再次發動攻勢

      為打擊國內學術不端行為,中國教育部新近發出相關通知,列舉了必須嚴肅處理的七種高校學術不端行為。

      但評論家們懷疑這些新規定是否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在中國學術界長期存在的弄虛作假和學術不端問題。

      該通知于本月19日發出,規定抄襲、篡改他人學術成果、偽造數據和注釋、未參加創作在他人學術成果上署名、未經他人許可使用他人署名為學術不端行為。

      這是中國為打擊學術不端行為的一項新舉措。2006年在接連發生6起令人矚目的科研作假后,中國科技部設立了一套規章制度,用以監管國家出資的科研項目(見 中國發布科研不端行為懲罰辦法)。

      這次新舉措是針對新近浙江大學的學術丑聞而推出的,旨在處理高校內存在的學術不端行為。浙江大學位于浙江省省會杭州。這次丑聞牽涉到該學校的賀海波副教授和該校藥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連達。因賀抄襲,兩人皆被解職。

      任何違反該新規定的人可能遭受警告、開除或起訴。他們的科研項目可能被暫停或終止。他們有可能失去項目資助,其之前所獲的獎項和榮譽也可能被撤回。

      這項通知同時責令各大學對其教師和學生進行良好學術行為教育。

      “這些措施旨在建立一個長期的預防機制用以保持學術領域‘干凈’。”教育部發言人續梅說。

      但是評論家們認為該項通知“治標不治本”。

      位于天津的南開大學法律教授侯欣一認為,政府全盤控制學術資源和科研基金是導致中國學術界學術不端行為屢禁不止的主要原因。“在中國,政府控制著幾乎所有的科研基金。這些基金通常僅限于有限的一些科研選題和項目。”侯說。

      他補充說,通常情況下,如果你處在一個較高職位,你就比較容易申請到項目資金。因此研究人員就會陷入一個兩難境地。一方面要花費時間參加社交活動去建立人脈關系,另一方面要在高影響因子的科研期刊上發表盡可能多的論文――因為這是政府評價科研人員申請項目資金的主要標準。

      “政府掌控一些和國家安全發展緊要相關的項目資金是可以理解和必要的,”侯說,“但是就其他一些項目的決定權而言,他們最好讓給學術界。這樣才能真正鼓勵學術優秀。”

    相關文章

    第四屆廣東省全民科學素質大賽線上競賽圓滿結束

    記者從廣東省科協獲悉,由廣東省科協主辦的第四屆廣東省全民科學素質大賽線上競賽已于8月15日24時圓滿結束。據統計,本屆參賽總人次突破990萬。線下總決賽將于今年10月在廣州舉行,屆時現場將決出第四屆廣......

    8位學者獲2023未來科學大獎,首次出現90后!

    8月16日上午,2023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揭曉。柴繼杰、周儉民獲得“生命科學獎”;趙忠賢、陳仙輝獲得“物質科學獎”;何愷明、孫劍、任少卿、張祥雨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單項獎金約725萬元人民幣......

    2024年度面上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申請工作通知

    按照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年度工作計劃,現啟動2024年度面上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申請工作,詳細信息如下:一、2024年度改革調整事項(一)面上項目面上項目主要資助科技人員在2024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學基......

    科學家精神進校園活動

    記者從中國科協獲悉,中國科協、教育部日前聯合印發通知,共同實施“科學家(精神)進校園行動”,旨在構建開放協同工作模式,將科學家精神從抽象符號轉化為生動的科學家故事,引導廣大中小學生走近科學家,了解科學......

    讓“玄學”為科學家開腦洞

    100年前,中國思想文化領域發生了一場影響深遠的“科玄論戰”,又稱“科學與人生觀論戰”。2023年2月10日,本報邀請科學史家劉鈍發表署名文章《“科玄論戰”百年祭》,對這一場科學派、玄學派和唯物史觀派......

    中科大:發現迄今最高超導轉變溫度元素超導體

    記者24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陳仙輝教授團隊的應劍俊特任研究員等人與南京大學孫建教授課題組合作,通過超高壓技術手段,發現元素鈧在高壓下具有高達36K的超導轉變溫度,刷新了元素超導最高轉變溫度紀......

    在太空播下科學、夢想和友誼的種子

    尼日利亞青年普羅斯珀·丹尼亞的獲獎作品《共同愿景》。丹尼亞供圖2022年9月6日,在尼日利亞阿布賈,當地青少年通過網絡視頻與正在中國空間站執行任務的神舟十四號航天員進行“天宮對話”活動。新華社記者郭駿......

    多所高校提出“徹底清理學術不端問題論文存量”

    近期,全國多所高校提出“徹底清理學術不端問題論文存量”。科技部辦公廳此前已于4月27日印發“關于開展論文學術不端自查和掛名現象清理工作的通知”。據北京建筑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網站6月7日消息,按照北......

    粵舉辦科普大賽講好“科普故事”激發公眾科學興趣

    比賽現場廣東省科技廳供圖中新網廣州6月12日電(王堅王子杰)據廣東省科學技術廳12日消息,主題為“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2023年廣東省科普講解大賽決賽已在廣州舉行。該賽事以“線上+線下”方式,旨在激......

    科學閃光者八旬“火山院士”劉嘉麒:一直在路上

    劉嘉麒院士在辦公室。82歲的“火山院士”劉嘉麒,近期在北京市委宣傳部、市科協等部門組織開展的遴選活動中當選為2023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這是一位非常前衛的爺爺。幾十年前就經常腳踩登山鞋,戴著太陽......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