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7-10-19 18:46 原文鏈接: 中國工程院湯釗猷院士:控癌戰,而非抗癌戰

       “癌癥不是絕癥,癌癥病人也可以活到百歲。”10月18日晚,中國工程院院士湯釗猷在簽名贈書儀式上說。

      湯釗猷簽名贈書儀式在上海白玉蘭劇場舉行。活動現場,中國工程院院士、醫學泰斗湯釗猷教授向上海市癌癥康復俱樂部的會員,簽名贈送最新力作《控癌戰,而非抗癌戰——〈論持久戰〉與癌癥防控方略》。此書系湯釗猷抗癌三部曲系列著作之一,將于2018年初正式出版。

      從醫60余載、研究癌癥50余年,今年88歲高齡的湯釗猷表示,癌癥是全身性、慢性和不斷變化的疾病,要戰勝癌癥也難以“速勝”,這好比傷風感冒,起病只要幾天,恢復通常也只需幾天,而癌癥起病講年數,恢復可能也要多年。癌組織即使被手術順利切除,也不能高枕無憂,因為還有復發轉移的問題,也同樣要采取多年的防控措施。

      在其新書中,湯釗猷用“控癌戰”來形容癌癥病人對疾病的抗爭,而不是用原先的“抗癌戰”這一說法。他表示,癌癥不同于傳染病,后者是外敵入侵,前者是內外失衡導致“內亂”,癌細胞是由正常細胞變化而來,不是外來入侵之敵,還有可能被改造。

      他說:“傳染病主要通過抗菌藥物消滅入侵的病原體,癌癥不能完全采用消滅方針,而需要采取‘消滅與改造并舉’的方針,國外也開始注意到將癌癥比作戰爭是錯誤的。”

      如何控癌?

      湯釗猷表示,要研究除了消滅腫瘤以外的各種小打小鬧的療法,即“改造”療法,如改造殘癌、改造微環境、改造機體等,還要研究最終消滅主瘤的時機與辦法,同時還要研究機體抗病能力的綜合措施,如包括神經、免疫、內分泌、代謝干預以及調動病人主觀能動性的措施等。

      他透露,在其病人中甚至不乏102歲的高齡肝癌患者,在經歷了手術切除、癌轉移、化療等綜合治療后,仍然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生活。而他本人盡管88歲高齡仍然堅持游泳這項運動。游泳一直是他給癌癥患者除藥物外最好的“處方”,而醫學上早就有研究發現,游泳對人體所能起到的生理作用,堅持游泳能促使身體內產生內源性的干擾素,從而有助于預防癌癥和復發。

      控癌戰,而非抗癌戰

      湯釗猷

      戰爭的勝負取決于硬件(武器、兵力)和軟件(戰略戰術、正義與非正義);控癌戰的成敗應也取決于硬件(治癌利器、機體與腫瘤的力量對比)和軟件(控癌方略等)。作為臨床醫生,深感硬件是基礎,軟件是靈魂,二者相輔相成。目前對于癌癥防控,深感硬件日新月異,深入到分子水平,然而軟件似乎沒有跟上,尤其是對于癌癥防控的戰略反思,更感缺乏。

      為此,筆者在臨床實踐、實驗研究和文獻進展研究基礎上,2011年出版了《消滅與改造并舉——院士抗癌新視點》(2015年3月修訂出第二版),那主要是“洋為中用”,提出合并“改造戰略”以補充“消滅戰略”的不足。2014年又出版了《中國式抗癌——孫子兵法中的智慧》,那是“古為今用”,在控癌戰中加入中國思維,希望發掘古代兵書(軟件)來豐富當前的癌癥防控戰術。然而臨床中癌癥病人多難以根治,換言之,病人處于“敵強我弱”的態勢下。

      這讓筆者想起抗日戰爭中毛澤東主席的宏文——《論持久戰》。當年日軍攻城略地,幾個月便侵占了我國大片領土,這好比臨床遇到的多數癌癥,來勢兇猛。最后中國人民經過14年抗戰取得了勝利。這樣看來,控癌戰(癌癥防控)是否也可借鑒抗日戰爭的經驗而取勝呢?

      于是筆者便將《毛澤東選集》(一卷本,人民出版社,1967年橫排袖珍本)找出來,在第100、188頁處看到“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關于游擊戰的“十六字訣”。毛主席那時說“我們三年來從斗爭中所得的戰術,真是和古今中外的戰術都不同”,提示這確有別于《孫子兵法》。筆者以為,毛澤東軍事思想不僅繼承還發展了《孫子兵法》,這就是筆者寫《控癌戰,而非抗癌戰——〈論持久戰〉與癌癥防控方略》這本書的由來。既然有“洋為中用”和“古為今用”,這個小冊子可算是“近(近代)為今用”吧,是否可概括為“控癌三部曲”呢?

      筆者以為,《論持久戰》適合癌癥病人及其家屬、癌癥臨床醫生、癌癥研究者參考。現代醫學已認識到癌癥從形成到進展,是機體受復雜的內外因素的影響(內因如遺傳、神經和免疫等,外因如環境污染等),使正常細胞發生遺傳特性的改變,這種改變的積累導致癌癥的發生和發展,這個過程需要幾年乃至幾十年。這也是機體與癌的力量對比由強到弱的變化過程。因此,癌癥是全身性、慢性和不斷變化的疾病。要戰勝癌癥也難以“速勝”,好比傷風感冒,起病只要幾天,恢復通常也只需幾天。而癌癥起病講年數,恢復可能也要多年。癌組織即使被手術順利切除,也不能高枕無憂,因為還有復發轉移的問題,也同樣要采取多年的防控措施。因此,《論持久戰》無論篇名和內涵,對處于“敵強我弱”態勢下的癌癥防控工作的參考意義是再適合不過的。

      也許大家注意到筆者用“控癌戰”(癌癥防控)取代原先的“抗癌戰”。這是因為癌癥不同于傳染病,后者是外敵入侵,前者是內外失衡導致的“內亂”,癌細胞是由正常細胞變來的,不是外來入侵之敵,還有可能被改造。傳染病主要通過抗菌藥物(戰爭)消滅入侵之病原體,癌癥則不能完全采用“消滅”方針,而需要“消滅與改造并舉”的方針來消滅和改造癌細胞。國外也開始注意到將治癌比作戰爭是錯誤的(Haines.《柳葉刀》,2014)。

      這本小冊子,作為一家之言,希望有助于癌癥病人、腫瘤醫生和癌癥研究者。

      (摘自湯釗猷院士新著《控癌戰,而非抗癌戰——<論持久戰>與癌癥防控方略》一書的前言。)

      關于湯釗猷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腫瘤外科專家,原國際癌癥大會腫癌會主席。曾任國際抗癌聯盟理事。60年代末從事肝癌研究,特別在肝癌臨床診治和相關基礎方面成就顯著。最早對小肝癌進行了系統研究,使小肝癌手術切除后5年生存率達到60~70%,獲1985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對不能切除肝癌的縮小后切除的病人,其5年生存率可達68.4%,這些重大成果使肝癌"不治之癥"可望向"可治之癥"轉化,使我國肝癌臨床診治水平長期處于國際領先地位。"亞臨床肝癌"概念和理論的建立,被國際權威稱為"是人類認識和治療肝癌的巨大進展"。主編肝癌、腫瘤專著8本。

    相關文章

    攻擊癌癥細胞:脂質納米顆粒有望“大顯身手”

    在應對新冠肺炎的鏖戰中,脂質納米顆粒(LNP)發揮了重要作用且引發極大關注。英國《自然》雜志網站2月22日報道指出,除用于研制新冠疫苗,LNP還可應用于治療癌癥等疾病,不過科學家們仍面臨著降低其毒性,......

    攝入超級加工食物或與人類癌癥風險增加直接相關

    如今,全球的飲食模式正在被相對廉價、高度適口和即食的超級加工食物(UPFs,ultra-processedfoods)所主導,然而,與超級加工食物相關的癌癥發生和死亡率的前瞻性研究證據卻非常有限。近日......

    CancerRes:癌癥中的膠原蛋白發揮什么樣的作用?

    組織由細胞和非細胞成分細胞外基質(ECM)組成。細胞外基質蛋白的主要種類是膠原蛋白、糖蛋白和蛋白多糖,它們在三維網絡中組織。雖然ECM的主要功能之一是為組織中的細胞提供物理支持,但它在調節細胞行為方面......

    免疫療法無用了?光激活抗癌研究取得新進展

    英國東英吉利大學(UEA)的科學家們離創造新一代光激活癌癥療法又近了一步。這一療法通過打開嵌在腫瘤附近的“LED燈”來發揮作用,然后激活生物治療藥物。該療法將具有高度針對性,比目前最先進的癌癥免疫療法......

    召回產品、裁員、減少業務,癌癥分子診斷公司宣布重組

    癌癥分子診斷公司Epigenomics近日宣布重組,其中包括召回其基于EpiproColon血液的結直腸癌測試、裁員和減少剩余業務。該公司在柏林和圣地亞哥設有辦事處,表示將只在兩個地點保留足夠的員工以......

    超加工食品可能增加癌癥風險

    英國研究人員日前對超加工食品與癌癥風險之間的關系進行了迄今為止最全面的評估。超加工食品是指在生產過程中經過大量加工的食品,如碳酸飲料、大規模生產的包裝面包、許多即食食品和大多數早餐麥片。這種食品通常相......

    權威專家:中國的癌癥一半以上都可預防

    首屆保亭健康高峰論壇暨院士大講堂2月7日至8日在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舉行。鄭州大學學術副校長兼醫學院院長董子鋼在作學術演講時認為,中國雖是新發癌癥絕對值和相對值高企的國家,但中國的癌癥一半以上都可......

    全新的細胞死亡機制!《自然》子刊新發現,帶來抗癌新策略

    在人類與癌癥的漫長斗爭中,一大難點在于癌細胞總是能無視細胞死亡的規律,在機體內野蠻生長。例如,基于誘導細胞凋亡的癌癥療法已經出現,但癌細胞常常能逃避細胞凋亡,對這類療法產生抗性、造成癌癥復發。因此,科......

    新干細胞療法為絕癥動物延壽

    癌癥是狗的主要死亡原因,當它們被診斷為晚期絕癥時,通常沒有可用的治療選擇。據最新一期《干細胞研究與治療》雜志報道,新加坡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使用干細胞精密工程技術來治療患癌犬類的新方法。在這項研究中,新......

    Nature子刊:這款抗癌藥物,被發現可以延長壽命

    新西蘭奧克蘭大學的研究人員在Nature子刊NatureAging發表了題為:DietarysupplementationofclinicallyutilizedPI3Kp110αinhibitore......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