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人工智能已經在下圍棋方面勝出,可在駕駛汽車時,卻似乎比人類顯得笨拙。今年美國的一輛無人駕駛汽車在城市道路上做實驗時,將一位橫穿馬路的行人撞倒。這起事故,也讓這一備受熱捧的新技術受到一些爭議。無人駕駛下一步該從哪些技術角度進行完善,我國的無人駕駛技術近來有哪些進展?日前,在由中國自動化學會主辦、西安交通大學承辦的2018中國自動化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南寧對此進行了解讀。
人類擅長感知預測 計算機擅長邏輯推理
下圍棋屬于邏輯推理腦力勞動,而駕駛汽車卻是感知、運動等結合的腦力勞動。人類經過駕校訓練,相對容易就可以掌握這個技能,但是用機器實現它卻遇到了艱難挑戰。
這種情況在人工智能領域被稱為莫拉維克悖論。“它意味著人類覺得簡單的事情,計算機卻難做到,人類覺得難度大的事情,計算機卻完成得很輕松。”鄭南寧說,早在20世紀80年代,人工智能研究者就發現了這個挑戰,對計算機而言實現邏輯推理等人類高級智慧只需要相對很少的計算能力,而實現感知、運動等智慧行為卻需要巨大的計算能力。
這種情況是由二者的基本特性決定的。如果把人腦和計算機做一個比較,計算機顯然是在邏輯性、可重復性和規范性方面超過了人類,但是人類的大腦具有動態性、復雜性,還具有創造性和想象力。“人類思維是在記憶經驗和知識的基礎上進行預測、模式分類以及學習的。特別要注意這個預測能力,每個人的大腦中都有預測的模型,所以說從本質上來講,大腦就是一個預測的機器,而對于駕駛行為而言,預測能力非常重要。”鄭南寧說:“但計算機要實現這種預測則非常困難。”
無人駕駛沒那么快進入生活
從對錯誤的容忍度來說,人工智能系統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犯了錯誤可以重來,另一類在統計意義上不能夠犯錯誤,無人駕駛屬于后者。
從這一現實來看,鄭南寧認為當前的無人駕駛技術主要面臨對環境的可靠感知、預行為理解、應對意外等方面的難題。
“對環境的可靠感知,也就是說無論在任何路況和天氣狀況下,無人駕駛汽車都能準確而周密地感知周圍環境。”鄭南寧說,而預行為理解即對對方可能產生的行為進行準確的預估和判斷,另外還有就是對意外遭遇的處理,包括如何對交警的手勢作出反應,如何應對突然從路邊闖進一個小孩等意外情況。“這樣的突發異常情況是無人駕駛必須要解決的,但目前還無法事先為這類場景編碼,也無法用簡單的基于規則的模型來應對。”
鄭南寧表示,針對這些難題所開展的嘗試,需要把深度學習網絡、長短期記憶、選擇性注意機制以及提取知覺物體等技術,整合在基于認知計算引擎的自主駕駛系統中,這是無人駕駛研究領域值得研究的方向。
他介紹說,在11月份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組織的2018中國智能車未來挑戰賽上,西安交通大學研制的“先鋒號”智能汽車進入高架道路后,平穩匯入多輛有人駕駛車輛的自然車流。這輛無人駕駛實驗車還在沒有GPS信號的情況下,在高架橋下的地面道路,由計算機自主駕駛通過了S形的彎道和各種路障。
盡管取得了這些進展,但鄭南寧認為對無人駕駛仍然應該保持冷靜,并沒有那么快就進入生活。“真實的交通環境復雜多變,實現完全自主的無人駕駛是一個令人興奮卻又望而生畏的艱難挑戰。”
發現人工智能的突破點還需更多時間
那么,最終有沒有可能找到一種終極算法,能使某種智能不僅能完成單一的任務,還能具有非常強大的普遍適應性能力,來解決無人駕駛等任務呢?
鄭南寧表示,未來需要從腦認知和神經科學研究中得到啟發,發展一種新的學習機器。
“將神經科學和腦認知作為新的機器學習算法和架構的靈感來源,使用這些知識來幫助我們思考在人工智能系統中如何實現同樣的功能,是未來人工智能發展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鄭南寧說,“我們需要更多時間來發現受腦認知和神經學科啟發的人工智能突破點在哪里,也需要多學科的實驗科學家和理論科學家的合作。”
他同時提醒,面對近年來人工智能的熱潮,更應該將基礎研究建立在嚴謹的理論、模型建造、實驗驗證與分析的基礎上。
“如果讓社會的期望值過高,又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它就有可能給學科發展帶來低潮,甚至是災難性影響,使最初期望的目標成為‘皇帝的新衣’。”鄭南寧說:“面對人工智能的研究與其在無人駕駛等領域的應用熱潮,我們需要保持冷靜的思考,踏踏實實推進基礎研究和實驗驗證。”
未來,人工智能或將幫助科研工作者跳過文獻檢索、粗讀的過程,直接找到需要的文獻,大幅提升科研工作者的文獻閱讀效率。對于科研工作者來說,檢索、閱讀文獻是一項費時費力的工作。在大模型發展如火如荼的今天,以其......
人工智能是人類發展新領域。當前,全球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對經濟社會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產生深遠影響。“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正在廣州舉行,圍繞人工智能與人類未來這一話題舉行研討會,參會嘉賓進行了主......
河南省科學院在《河南省科學院發展促進條例》實施一年多后取得了顯著成效。該條例是我國首部為一家科研單位發展量身定制的地方性法規。省科學院創新辦院模式,按照“大部制”+“以研究所辦院、以實驗室辦院、以產業......
半導體常溫下導電性能介于導體和絕緣體之間。半導體在集成電路、消費電子、通信系統、光伏發電、照明、大功率電源轉換等領域都有應用,在現在社會中的作用非常重要,無論是在科技領域還是經濟領域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
近日,哈爾濱工程大學智能學院4位研究生研發的用于腦卒中靶肌穿刺治療與技能評估的智能醫療導航系統在“華為杯”第五屆中國研究生人工智能創新大賽中獲得一等獎,入圍全國十五強。哈爾濱工程大學學生科創團隊研發的......
微軟在最近的年度開發者大會MicrosoftIgnite上推出了兩款自研芯片——Maia100和AzureCobalt100,目標是為大語言模型的訓練和推理提供動力。這一舉動標志著微軟正式加入了谷歌、......
近日,外媒報道稱印度正在加緊努力確保關鍵礦物和稀土礦物的供應,礦業部邀請有關采礦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建議。重點將放在深海和綠色采礦,以及鋰、鎳和鎢等關鍵礦物上。科技部的目標是,在3年的時間里,建立并支持利......
“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是新時代新征程推進新型工業化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建設制造強國同發展數字經濟、產業信息化等有機結合的關鍵抓手。”11月1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趙志國在2......
科技感滿滿的假肢不是裝飾,而是能握拳、抓取,甚至持筆寫字、握拍打球;僅靠“意念”就能驅動機械臂拿取東西,甚至操作電腦輸入信息;穿戴式的設備記錄腦電波的波動,將大腦的運轉情況以數值形式反饋……眾多科幻電......
“刷臉”進入景區的安保系統,微笑就能打折的無人超市,“伸手”即可付款的“刷掌支付”……在近日召開的互聯網大會和進博會上,這些曾在科幻大片里出現的場景已不是新鮮事。而放眼更廣袤的空間,互聯網技術帶來的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