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2-02-02 10:03 原文鏈接: 中國工程院:不良社會風氣沖擊院士增選工作

      中國工程院黨組在最新一期《求是》雜志發表了題為《加強和改進院士隊伍建設》的文章。文章指出,院士增選工作面臨新的挑戰。各種不良社會風氣對院士增選工作帶來一定的沖擊:“助選”、“拉票”行為已對院士增選造成干擾;“集成、包裝”現象給院士增選工作增加了難度;增選中院士寬松討論的環境受到一定的影響。

      同時,文章還指出,院士隊伍建設正面臨著嚴峻挑戰。院士隊伍現狀與建設國家工程科技思想庫的戰略定位尚有很大差距。從總體上看,院士資源有限,有影響的戰略科學家較少,部分二級學科院士很少甚至沒有,難以滿足國家對工程科技思想庫建設的需求,影響綜合優勢的發揮;以院士為核心、各方面專家廣泛參與的高水平、高素質、系統化的咨詢專家隊伍尚不健全,咨詢支撐服務體系建設亟待加強和完善;戰略咨詢工作有待納入國家重大科技決策咨詢的法定程序。

      文章稱,中國工程院組織開展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隊伍建設”研究,圍繞該院院士隊伍基本狀況、國外工程院院士隊伍現狀和發展趨勢、新時期工程科技隊伍發展趨勢、中國工程院院士隊伍發展及增選政策、院士科學道德建設等五個方面展開調研,形成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隊伍建設研究報告》。

      文章提到,中國工程院院士隊伍已具備一定規模,多學科、跨部門的綜合優勢日益明顯。建院18年來,共進行了10次院士增選,現有781位院士,其中資深院士194位。新當選院士的年齡逐步趨于合理,平均年齡從1999年的63.5歲下降到2011年的56.6歲;院士的學科覆蓋率逐步提高,一級學科覆蓋率為100%,二級學科覆蓋率為76.8%;院士所在地區和領域分布更加廣泛,30個內地省、市、自治區和香港、臺灣都有院士,其中企業和研究院所占55.0%,高校占37.5%,其他占7.5%。

      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曾強調,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的院士制度,有利于凝聚中國科技界的精英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出主意、攻難關,有利于組織創新團隊承擔國家重大科研項目,有利于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貢獻智慧才干。

      針對院士增選工作,文章表明,中國工程院始終把保證質量放在首位,科學、民主、公開的院士評選制度日趨完善。在完善院士增選制度和評審、選舉辦法的過程中,始終強調堅持科學、民主、公開和質量第一的原則,高度重視對候選人的學術水平、科技成就與貢獻、學風道德等方面客觀、全面的評審;充分發揚民主,自覺接受監督,認真組織投訴調查,建立了一次選舉、兩輪評審、三層把關(專業組、學部評審和主席團審定)、多次投票的評審選舉制度,并邀請候選人到會作自我介紹與答疑,嚴格執行院士投票2/3通過的選舉標準,有效地保障了院士增選的質量。

      同時,中國工程院也在文章中表示,院士增選工作面臨新的挑戰。主要表現在各種不良社會風氣對院士增選工作帶來一定的沖擊:“助選”、“拉票”行為已對院士增選造成干擾;“集成、包裝”現象給院士增選工作增加了難度;增選中院士寬松討論的環境受到一定的影響。

      就加強和改進中國工程院院士隊伍建設,文章強調,將科學謀劃院士增選工作,不斷完善院士評審選舉制度。中國工程院將進一步完善評審和選舉辦法以及各項規章制度,不斷探索改進增選工作的有效途徑。

      ——強化責任,履行職責。注重保持院士隊伍有一個相對穩定的規模,努力將符合院士標準和條件的杰出工程科技人才盡可能地選進院士隊伍,保持院士隊伍的朝氣與活力,實現院士隊伍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堅持標準,保證質量。增選質量是院士隊伍建設的生命線,必須堅持院士標準,把好入口關。

      中國工程院章程規定:“中國工程院是中國工程科學技術界的最高榮譽性、咨詢性學術機構”,“中國工程院院士是國家設立的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必須按照這兩個“最高”的定位,嚴格把握院士的標準和條件,客觀評價候選人的工程科技成就和貢獻,科學研判候選人的理論水平和科技成果,高度重視對候選人的學風與科學道德方面的評審和把關。

      ——嚴肅紀律,端正風氣。在增選過程中,堅決抵制各種不正之風,反對各種浮躁風氣和不良現象,嚴守增選紀律,認真做好投訴處理,嚴肅查處各種違規違紀人員,努力營造和維護良好的評審環境。

    相關文章

    兩院院士增選啟動!首次發布增選指南,向這些領域傾斜

    5月31日,202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正式啟動。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名額共79名,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總名額為不超過90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79名為落實中央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的要求,......

    剛剛!2023年兩院院士增選,正式啟動!

    5月31日,2023年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啟動。中國科學院關于推薦中國科學院院士候選人的通知各位院士:為深入貫徹落實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精神,中國科學院黨組和學部主席團對改進院士遴選機制作出......

    杜絕拉票!2023年院士增選即將啟動還有哪些變化?

    4月23日,第九屆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第九次會議在北京召開。中科院院長、學部主席團執行主席侯建國主持會議,學部主席團成員出席會議。會議聽取了中科院副院長、學部主席團執行委員會秘書長高鴻鈞關于近期深化院......

    中國工程院院士在港設立首個院士專家工作站

    中國建筑國際集團有限公司17日在香港舉行“中國建筑國際集團院士工作站”揭牌儀式,這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在香港建立的首個院士專家工作站。據介紹,中國建筑國際集團將依托院士專家工作站,發揮專家的引領作用,以“......

    今天,緬懷中國核潛艇心臟設計師趙仁愷

    趙仁愷院士(1923.2.16~2010.7.29)是中核集團中國核動力科學與工程技術研究設計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被譽為核潛艇守護神。今天是趙老誕辰百周年。他的一生可謂經歷豐富,為中國核潛艇研制、為......

    悲痛|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大學教授黎介壽逝世

    1月31日,東部戰區總醫院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著名普通外科專家、醫學教育家,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原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副院長,東部戰區總醫院全軍普通外科研究所名譽所長,......

    沉痛悼念!中國工程院院士、生物化工專家歐陽平凱逝世

    歐陽平凱(1945-2023)歐陽平凱,男,1945年8月生,湖南湘潭人,中國工程院院士,生物化工專家。曾任南京工業大學校長、江蘇省科協主席、江蘇產研院創院院長。多次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獎勵,曾獲2000......

    甘肅持續加強與兩院戰略合作有力支撐強科技行動實施

    2022年,甘肅省第十四屆黨代會提出了實施“強科技、強工業、強省會、強縣域”行動,并在甘肅省委十四屆二次全會再次強調將強科技行動深度嵌入強工業、強省會、強縣域行動,依靠科技創新催生發展新動能、塑造發展......

    葛修潤院士逝世提出三峽白鶴梁水下工程“無壓容器”方案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研究員葛修潤因病醫治無效,于2023年1月4日20時47分在武漢逝世,享年88歲。葛修潤1934年7月12日出生于上海南匯。1952年考入清華大學水利系,1......

    痛別!中國工程院范維唐院士逝世

    據中國工程院網站顯示,中國工程院院士、礦山壓力及開采機械化專家范維唐于2023年1月1日逝世,享年87歲。范維唐,礦山壓力及開采機械化專家。原籍湖北省鄂城縣,1935.7.18出生于北京市。1956年......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