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8-06-15 17:00 原文鏈接: 中國打擊學術不端行為令世界矚目

    “中國在打擊學術不端行為方面越來越強硬。”《自然》官網9日刊載的題為《中國推行全面改革 打擊學術不端行為》的綜述文章,開門見山提出這一觀點,重點解讀了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

    13日,《自然》再發評論員文章,以《中國在解決科學欺詐問題上樹立了強有力的榜樣》為題,明確指出,“新規是迄今為止全球范圍內處置學術不端行為的最強打擊措施”。

    系列文章認為,學術不端行為是中國出現的一個重大問題,包括剽竊、使用欺詐性數據、偽造簡歷和同行評審造假等。評論文章指出,過去二十年來,各種中國政府機構已經提出了打擊科學欺詐和不當行為的方案,但成效有限。

    “黑名單”與學術前途掛鉤,論文數量與能力評價脫鉤

    綜述文章關注到四點措施——

    第一,科技部將負責管理學術不端行為案件的調查和裁決,這是中國第一次將此類案件記錄在由科技部設計、維護的國家數據庫中。一旦列入黑名單,可能影響研究人員獲得未來項目資助或研究職位的資格,并可能影響他們在學術界以外尋找工作的機會。

    第二,科技部將建立一個“差評”科學期刊黑名單,既包括國內刊物,也包括國際刊物。在這些期刊上發表文章的作者將受到警告,這類文章本身也不會被用于升職、工作成績和申請項目的評估。

    第三,作為改革的一部分,科技部將與中國科學院等機構合作,制定學術不端行為的標準、監督和調查有關指控的條文草案,以及根據不端行為的類型決定處罰的嚴重程度。如果機構保護嚴重學術不端行為的研究人員,他們的科研項目資金可能被撤銷。評論文章認為,此舉給新規政策裝上了真正的牙齒,足以徹底清除不端的學術行為。

    第四,該政策還包括一項計劃,以徹底改變對研究人員的工作和研究經費的評估標準。目前的學術評價體系對科學家發表的論文數量特別重視,而新規則要求更關注學術論文的質量。

    學術共同體拍手稱快,期待“掠奪性期刊”黑名單公布

    最新評論文章說,“中國政府給予科研的慷慨預算,不愿意浪費在學術不端行為帶來的糟糕影響中。”其中對于“掠奪性期刊”的打擊力度是前所未有的。

    中國認為這類期刊學術質量較差、管理不善,僅僅為了獲利而出版。中國科技部正在排查此類學術期刊。如果發現科研工作人員將政府撥付的科研項目資助經費,用于在這類出版物上發表論文,他們將陷入更大的麻煩中。

    評論文章認為,“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科學論文生產國,中國的系列新規可能會讓這些‘掠奪性期刊’失去業務,但對所有的科學家都有好處。”

    澳大利亞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科學誠信課程負責人保羅·泰勒評價認為:“明確指出發表在‘差評’期刊上的文章不計入績效評估中,會產生強烈的信號。打擊劣質和掠奪性期刊的計劃,在實踐中是一個好主意。”但他提醒,發現有問題的期刊始終是難題,也是制定黑名單標準時必將面臨的挑戰。

    專家點評

    學術不端行為將會給中國的科技事業乃至全球科技事業的發展帶來嚴重的危害。

    首先,這些行為嚴重地損害了中國科技事業的國際聲譽。中國近年來在科技領域的巨大進步是有目共睹的,是全體中國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結果。但是,由于個別人的學術不端行為影響了中國學者在國際學術界的形象,使得中國的科學成果在國際學術共同體中沒有得到應有的認可。

    例如,有研究表明,發表在《自然》系列雜志上的中國論文被引次數,只有同期雜志上美國論文的56%,使得真正高水平的來自中國的研究成果和優秀的科學家,難以得到國際學術界的公平對待。

    其次,學術不端行為嚴重地敗壞了科學道德和學術文化,對中國科技事業的長遠發展產生不可估量的負面影響。科學研究是揭示真相、發現真理的神圣事業,真實誠信是其基本準則。學術造假的危害不僅損害了中國科技界在國際上的聲譽,更為嚴重的后果是玷污了求真求實的科學精神、破壞了公平競爭的學術規則,動搖了社會對學術界研究成果的信任基礎,對中國科技事業將產生極大的破壞性影響。

    最后,學術不端行為還會嚴重損害現有科學評價體系。現有的科學評價體系是在多年發展演化過程中形成的基于誠信的同行評議機制,幾乎所有國際期刊和基金評審過程中都以不同形式采用了同行評議的方式。在過去發生的學術不端行為中,一種常見的行為就是在評審流程中造假。這樣做的后果不僅會損害造假人的學術聲譽,而且有可能動搖同行評議機制作為學術評價的基礎制度設計,對科學事業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相關文章

    江南大學通報畢業生舉報學術造假:未發現學術不端

    江南大學6月4日晚間發布通報稱,針對近期網絡上出現的關于生物工程學院畢業生鄭某某舉報自己及團隊學術造假等帖文,學校學院高度重視,第一時間啟動復核程序。經查,與2023年3月鄭某某發布相關網帖后的核查結......

    畢業4年后,她舉報導師搶了論文一作

    近日,一位名叫鄭雅婷的女生在多個社交平臺發文稱,她的碩士生導師、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副教授楊某某將本來屬于她的論文第一作者署名占為己有。那是一篇發表于2020年6月的《分子遺傳學和基因組學雜志》(Mo......

    高校院長陷撤稿風波,稱被其他作者擅自署名

    近日,“全球最具影響力科學家”、越南胡志明市經濟大學(UEH)商學院院長VoXuanVinh的一篇論文被國際期刊《環境科學與污染研究》撤回。原因是審稿流程被操縱、引用文獻不當、文章內容與期刊主題不符等......

    確保碩博不“水”,加大學術不端打擊力度,新《學位法》通過!

    4月26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自1981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實施以來,我國學位法律制度的首次全面修訂。加......

    對學術不端加強全過程管理學位法還有這些重點

    昨天(4月26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法》(以下簡稱《學位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自1981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實施以來,我國學......

    學位法草案二審,對學術不端等行為加強全過程管理

    學位法草案23日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二次審議。草案二審稿增加規定不授予學位的情形,對學術不端等行為加強全過程管理。草案二審稿在學位授予條件中進一步明確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的區別,學術學位突出學術研究......

    學位法草案二審,對學術不端等行為加強全過程管理

    中新網北京4月23日電(記者邢翀梁曉輝)學位法草案23日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二次審議。草案二審稿增加規定不授予學位的情形,對學術不端等行為加強全過程管理。草案二審稿在學位授予條件中進一步明確學術學......

    重慶通報1則科研失信行為處理結果

    科研失信行為處理結果通報近期,重慶市科學技術局對重慶市氣象科學研究所王穎等發表的論文“YingWangetal.,RiceDroughtDamageAssessmentUsingAMSR-EDataI......

    捏造數據?杰出學者程金泉因學術不端被撤回22篇文章

    盡管他莫昔芬在臨床取得了成功,但它的耐藥性仍然是乳腺癌的主要挑戰。2013年10月28日,H.LeeMoffitt癌癥中心程金泉(音譯,J.Q.Cheng)等團隊合作在Oncogene(IF=8.0)......

    “11名學生聯名舉報導師學術造假”事件,華中農大最新情況通報

    2024年2月6日,華中農業大學就“華中農大11名學生聯名舉報導師學術造假”事件公布最新調查結果及情況通報。通報稱:黃某某學術不端、克扣血行助研津貼等問題屬實!將依規依紀進行處理。此前報道梳理:1月1......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