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緩解華北地區日益緊張的天然氣供應形勢,中國海油與中國石油正在聯手保供。
圖片來源網絡
12月5日,中國海油新增200萬立方米天然氣進入廣東省天然氣管網,成功置換西氣東輸二線部分天然氣。12月6日,連接著中國海油天津LNG接收站臨港分輸站和中國石油大港門站的濱達燃氣管道開始輸氣。
“按照國家戰略,中國海油、中國石油供氣管道首次互聯互通,能夠有效釋放華北地區供氣能力,更意味著今冬明春天津地區乃至京津冀地區供氣多了一份海油保障,有助于化解北方氣荒,實現了多方互利共贏。”中國海油天津LNG公司總經理王曉剛說。
今年以來,北方各地加大“煤改氣”的推進力度,天然氣需求爆發式增長。入冬后,部分地區出現用氣供應緊張局面,LNG價格飆升至歷史新高。在國家能源局的統一指揮和協調下,中國石油將供應華南的部分天然氣調配至北方,中國海油利用華南地區海上天然氣和進口LNG雙資源優勢,接替中國石油為其廣東用戶供氣,進而實現全國保供。為保障天然氣“迎峰度冬”工作,目前中國海油旗下中海石油氣電集團正積極協調上游資源方,爭取更多的LNG船貨安排,增加資源儲備,同時積極與中國石油就保供的商務方案進行磋商,并安排廣東管網公司等管輸企業開展管道升壓技術準備工作,提高管網輸氣能力。
中國海油總經理助理兼規劃計劃部總經理孫大陸表示,中國海油通過廣東天然氣管網與西氣東輸二線互聯互通,具備了向北方反輸天然氣的能力。必要時,中國海油的南海天然氣和LNG資源將走出廣東,實現“南氣北運”。
12月3日,中國海油旗下中海石油氣電集團所屬各銷售分公司向其全國所有用氣單位和槽車承運公司發布《關于穩定天然氣市場價格秩序的提醒函》,率先響應國家號召,確保迎峰度冬期間液化天然氣市場價格基本穩定。提醒函呼吁華北市場內所有合作伙伴與中國海油一道,積極響應國家發改委號召,依法誠信經營,加強價格自律,遵守價格法律法規,共同維護行業市場秩序。
中石油有關人士表示,今冬國內天然氣資源缺口較大,預計中石油市場范圍內天然氣有效需求達到813億立方米,資源供應方面可籌措資源765億立方米,與需求相比存在48億立方米的缺口。中國海油有關人士則透露,預計今冬全國天然氣缺口將達到50億立方米,尤其是華東、華北等地天然氣消費量增長了30%以上,保供形勢十分嚴峻。
近日,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科研人員在南海北部天然氣水合物氣源成因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他們發現深部熱成因烴源能為天然氣水合物成藏提供氣體。相關成果發表于《海洋和石油地質》(MarineandPetrole......
據海關統計,2024年前4個月,我國貨物貿易(下同)進出口總值13.81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同)增長5.7%。其中,出口7.81萬億元,增長4.9%;進口6萬億元,增長6.8%;貿易順差1.81萬億......
3月12日,記者從中國石化新聞辦獲悉,中國石化在四川盆地的第三個千億方海相大氣田——川西氣田全面建成投產,年產能20億立方米天然氣、13萬噸硫黃,為我國西南地區及川氣東送沿線提供更多清潔能源。四川盆地......
天然氣在世界能源結構中占據重要份額。通過船運輸液化天然氣(LNG),是天然氣在全球流動分配的主要形式。LNG在運輸和輸送過程中會產生大量蒸發氣(BOG),造成經濟損失和安全隱患。當前,亟需開展國產化船......
1月17日,記者從中國石化新聞辦獲悉,中國石化“深地工程·川渝天然氣基地”再獲突破,由中國石化西南石油局提交的位于四川盆地的合興場氣田1330.12億立方米探明地質儲量通過自然資源部專家組審定,標志著......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基于我國自主技術建設的年產量達60萬噸的乙醇生產裝置12月28日啟動試生產,該裝置以焦爐煤氣為原料,成功產出合格無水乙醇。這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乙醇工業生產裝置。該裝置依托中國科......
近日,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家管網集團”)自主研制的國產化氣質分析關鍵設備系列儀器,首次在國家管網集團黑河首站、深圳某液化天然氣(LNG)公司投入使用并平穩運行。中國計量科學研究......
近日,由中國煤炭科工集團煤科院承建的全球首套3.6萬Nm3/d含氦煤層氣提取高純氦氣裝置在窯街煤電集團甘肅科貝德煤與煤層氣開發技術有限公司實現一次開車成功,順利產出99.999%以上純度的高純氦氣。這......
記者齊芳從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獲悉,該所科研人員基于自主研制的深海原位拉曼光譜探測系統,構建了天然氣水合物上升時隨水深變化的演化模型,并通過深海原位實驗首次證實了天然氣水合物可攜帶冷泉氣體到達海表。相......
11月13日從國家管網集團獲悉,由該集團組織開展的國內首次摻氫天然氣管道泄放噴射火試驗與封閉空間泄漏燃爆試驗日前成功實施,填補了我國長輸天然氣管道摻氫泄放燃爆驗證試驗的空白,為實現天然氣長輸管道摻氫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