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3-09-02 10:18 原文鏈接: 中國漸成發達國家垃圾場走私者可獲數十倍暴利

      《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在廣東、廣西、江蘇等沿海大省采訪了解到,受高利潤驅動,“洋垃圾”走私在一些地方屢禁不絕,呈現高發態勢。目前已形成國內外勾結、分工明確、手段多樣、隱蔽性強的犯罪利益鏈條。

      “洋垃圾”是指我國明令禁止進口的固體廢物,主要有廢礦渣、廢輪胎、廢電池、電子垃圾等工業廢物,以及舊服裝、生活垃圾、醫療垃圾和危險廢物等。由于“洋垃圾”嚴重危害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專家認為,須警惕我國成為發達國家的“垃圾場”。

      “洋垃圾”走私呈高發態勢

      走私洋垃圾的船只為何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出現?廣西一邊境打私部門介紹說,由于北侖河是界河,屬公共航道,盡管眼睜睜看著不法分子準備走私洋垃圾,但只要他們不登岸,我國執法人員就無法查扣,否則很容易引發國際糾紛,因此一些不法分子有恃無恐。

      廣西東興市與越南廣寧省芒街市被北倉河隔開,是中越最紅火的邊貿點之一。東興海關緝私分局政委方江明介紹,2012年,東興海關查獲的洋垃圾達 1.3萬多噸,今年一季度查獲洋垃圾案件111起。近年來,“洋垃圾”走私入境在沿海大省呈高發態勢。今年2月,廣東佛山海關查驗一公司申報進口的1柜廢塑料貨物時發現,當中夾有360罐共5 .4噸化學品,經檢驗鑒定為劇毒氰化亞銅。今年3月,汕頭海關查處來往港澳小型船舶“亨達”貨輪涉嫌走私廢舊電器案,現場繳獲廢舊平板電視、液晶顯示器等共計731包,重約25噸。

      海關總署廣東分署有關負責人介紹,作為我國固體廢物進口大省,今年以來,廣東海關已立案查處涉及固體廢物案件42宗,其中涉嫌禁止進口固體廢物案件23宗。與以往相比,走私種類逐漸增多,包括劇毒氰化亞銅、舊服裝、廢輪胎、廢舊X射線檢測儀、顯示器等廢舊電子產品,以及泡沫餐盒等生活垃圾。

      2012年2月,南京海關下屬張家港海關緝私分局查獲5起境外城市垃圾走私案件,查扣廢物垃圾4000多噸,抓獲涉案的7名犯罪嫌疑人,其中包括合肥和普貿易有限公司和合肥圖騰貿易有限公司負責人。

      南京海關副關長兼緝私局局長司永勝說,今年2月以來,南京海關已立案查處涉廢走私違法違規案件3起。對經審單、查驗后發現“混裝”等不符合規定的進口固體廢物,已退運廢鋼1批計3500噸;正在辦理退運手續的廢紙1批共1萬噸。

      走私潛藏黑色利益鏈

      據海關緝私人員介紹,經過層層轉賣,境外百余美元一噸的洋垃圾,經走私入境后分揀銷售,可牟取十倍甚至數十倍的暴利。

      《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發現,目前“洋垃圾”走私已形成境內外相互勾結、分工明確、運作熟練的犯罪鏈條,國外供貨商、中間商、國內進口商三方各自獲利。國內走私分子以極低價格購進洋垃圾后,利用國內價格低廉的勞動力進行分揀銷售,可牟得暴利。

      廣西一邊境打擊走私部門工作人員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目前我國洋垃圾的主要輸出國為歐洲、美國、日本等,這些國家對垃圾處理要求嚴格、處理成本高,國外企業從政府部門獲取一定的垃圾處理補貼后,通過中間商將洋垃圾非法運至我國,再賣給我國收購企業。

      據張家港海關緝私人員介紹,在去年偵辦的特大境外垃圾走私系列案件中,輸出洋垃圾的荷蘭一家供貨商就接受荷蘭、英國、比利時等國政府的補貼,處理相應國家產生的部分城市垃圾,每月接受總量在2萬噸左右。但其設在荷蘭鹿特丹的打包廠每月只能分揀處理1萬多噸城市垃圾,剩余數千噸垃圾就運到非發達國家進行“消化”。

      以其銷售到張家港的30個集裝箱763噸城市垃圾為例,到岸價格為每噸130美元,其中從鹿特丹到張家港的海運費約每噸100美元,其余每噸30美元可用于支付在歐洲產生的陸路運費、打包費、裝箱費等,收受的政府部門垃圾處置補貼直接轉化為利潤。

      參與洋垃圾走私的中間商一般是替國外供貨商和國內進口商牽線搭橋的專業貿易公司。中間商將國外洋垃圾轉手銷售給國內企業,可獲得每噸10美元左右的利潤。由于轉手數量巨大,利潤十分可觀。

      國內進口商的走私主體多為貿易公司,在港口附近建有專門的簡易垃圾分揀廠,對進境垃圾分揀銷售后牟利。據被海關查獲的合肥和普貿易有限公司走私人員供述,其從荷蘭購買的763噸洋垃圾成本為每噸1000至1100元,但分揀出的廢紙市場售價在每噸2000元左右,分揀出的牛奶瓶、礦泉水瓶等塑料制品市場售價在每噸7000至10000元,分揀出的鋁制易拉罐等售價也在每噸4000元左右,而剩余不可利用的垃圾(約占總量8%左右)交給有處理資質的企業只需每噸60元的費用。

      分揀人力成本低是國內進口商賺取暴利的另一原因。據了解,國內分揀成本只相當于國外分揀成本的十分之一,國內分揀工人工資只有每月2000元,工作時間達到每周60至70小時,分揀過程中幾乎無防護措施;而國外分揀工資為每月2000歐元左右,工作時間每周只有40小時,防護服等防護措施成本很高。

      作案手段隱蔽多樣

      海關緝私人員介紹,目前不法分子走私洋垃圾的手段越來越多,主要采取“螞蟻搬家”式走私、通關走私、繞關走私等手法,采用偽報品名、偽裝貨物、偽造單證等手段蒙混過關,隱蔽性很強。

      部分不法分子利用邊境便道和水路為掩護,進行“螞蟻搬家”式走私。廣西一邊境打私部門工作人員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停泊在中越界河北侖河上的洋垃圾走私船只,只要發現執法人員稍一松懈,便會立刻靠岸裝貨。“整個過程只需要幾分鐘,讓執法人員陷入被動。”

      在緊靠港澳的廣東,一些走私分子利用往來港澳的小型船舶,多批次少量運輸各種洋垃圾。

      另外,也有走私分子瞞報進口品名,暗中通關走私。海關總署廣東分署有關負責人說,洋垃圾進口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瞞報、夾藏等。走私分子常將禁止進口的洋垃圾,以限制進口的產品名目等進行申報,企圖瞞天過海走私入境。今年2月,中山一家電子有限公司以一般貿易方式,向拱北海關申報進口6成新的舊紅外線檢測儀。但經海關查驗,進口貨物實為舊X射線檢測儀,屬于國家禁止進口的廢舊機電產品。

      目前,走私分子不惜繞道選擇隱秘的場所進行轉場,出現向外關區或本關區非設關碼頭繞關走私偷運的苗頭。今年4月,廣州海關查獲涉嫌走私進口舊服裝29.3噸。經查,這批舊服裝從廣西東興運至南海大瀝,擬接駁過車后運往廣東陸豐。

      由于國外城市垃圾從發達國家運至我國境內,需經過中國檢驗認證集團駐外機構、出口國海關、中國國檢部門、中國海關等多部門查驗,因此,走私分子內外勾結,對貨物進行偽裝、偽報。

      海關緝私人員向《經濟參考報》記者介紹,境外發貨人裝貨時在集裝箱門口排放質量較好的廢紙,里面堆放城市垃圾,中間商、境內收貨人在申領《運往中國的廢物原料裝船前檢驗證書》、出口報關、海運提單、進口報檢報關等各環節,均將城市垃圾按照集裝箱門口排放廢紙的品名進行偽報,犯罪手法相當專業。

      打擊走私遇多重難題

      《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了解到,大量洋垃圾走私入境嚴重威脅我國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我國有成外國“垃圾場”的危險。目前,海關等部門打擊洋垃圾走私仍面臨查扣成本高、后續處理難等多重困境。

      近年來,受經濟發展、能源需求攀升以及國內相關產業技術水平提升等因素影響,我國固體廢物進口量逐年增長。據統計,2010年,全國進口廢紙、廢塑料、廢五金等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達4800多萬噸,價值300多億美元,2012年則達到約400億美元。

      南京海關副關長王杰說,進口固體廢物是我國不可或缺的戰略資源,世界上許多國家都重視再生資源的回收與利用,但走私“洋垃圾”常常混有各種污染物質,對我國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危害人體健康,擾亂正常的貿易秩序,禍國殃民。

      廣西東興市政法委書記羅湘洲說,處理“洋垃圾”對環境的破壞是不可逆的,在加工利用過程中產生的有害物質污染了空氣、水源和土地,有的重金屬污染多年難以消除。比如廢舊布料邊角料很難處理,選擇填埋不易腐爛,且未經過消毒容易污染水源;選擇焚燒則容易產生二噁英等有害氣體。

      南京海關日前查獲一起洋垃圾走私案件,當海關緝私執法人員打開裝有洋垃圾的集裝箱進行查驗時,發霉的廢紙、碎玻璃、飲料瓶、抹布、紙尿褲、塑料袋、舊衣服甚至動物糞便等垃圾散落一地。第二天,現場參與查驗、直接與這批貨物“親密接觸”的海關關員和緝私警察陸續出現嚴重的上呼吸道感染和表皮感染癥狀。

      海關緝私人員介紹,分揀洋垃圾不僅對從業人員的身體會造成巨大損害,其分揀出的廢塑料、廢金屬等制成下游產品進入市場后,還可能造成難以估量的危害。如舊服裝等洋垃圾沾滿大量細菌,是結核桿菌、鼠疫、霍亂等各種疾病的重要傳染源,它們經翻新后再次流入市場銷售,嚴重威脅公共衛生安全。

      業內人士認為,部分發達國家為避免環境污染和高昂的處理費用,將大量洋垃圾輸送至我國,并在國內形成畸形的販運和分揀鏈條,少數人員獲得了暴利,卻讓我國生態環境付出了巨大代價,這種局面亟待扭轉,須警惕我國成為發達國家的“垃圾場”。

      基本執法部門反映,目前打擊洋垃圾走私仍面臨后續處理難、走私量刑認定、查扣成本高、執法面太廣等諸多難題。

      一是許多洋垃圾進入我國境內后,通過“廢舊回收站”進行中轉。羅湘洲說,一些垃圾回收加工站攤主不承認自己回收的是洋垃圾,工商、環保部門明知這些站點可能會成為洋垃圾的藏身處,但其出示的證件齊全、條件符合規定,有關部門對其無可奈何。當前對于可回收利用的洋垃圾,回收機構資質問題由誰來審批、誰來監管,各職能部門責任不明確。

      二是當前法律法規與基層緝私工作不相適應。東興海關緝私分局政委方江明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對于走私洋垃圾的不法分子,依據我國《固體非法污染環境防治法》進行處罰,罰款額度為10萬元至100萬元。但一些邊境居民騎著三輪車拉著10多個廢舊輪胎,執法部門無法按最少10萬元額度進行處罰,往往只能查扣洋垃圾,進行教育后一放了之,因此許多人更是有恃無恐。同時,我國對固體廢物的法律界定不完善,如次品、等外品、二級品、下角料等邊緣產品的標準等沒有明確,海關認定存在困難。

      三是“洋垃圾”查扣成本高、處理難。江蘇張家港海關緝私人員反映,洋垃圾被查扣后,由于案件偵辦、移訴和審理判決有法定的訴訟程序要求,不可能在短期內進行結案和在扣貨物處置,并需要作為定案證據封存固定。這樣不僅要安排地方存放和人員看守,還需對其進行分類和鑒定,耗費大量人力成本。同時,對一些特殊廢舊洋垃圾,由于缺少專門處理的企業和設施,查扣越多,投入人力、物力、財力就越多,壓力就越大,處理不善很容易對環境造成破壞。

      四是邊境一線物理隔離少,執法面廣,執法難度大。廣西一些邊防官兵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廣西境內中越陸地邊境線長達1000多公里,由于缺乏天然屏障,一些便道四通八達,幾乎無防線可守,給洋垃圾走私活動帶來便利。由于管理難度大,現有緝私力量是勢單力薄,單靠邊境政府的綜合治理和緝私部門的打擊已顯不夠,且一些不法分子專門組織人員望風,他們對執法部門的車輛、人員進行全天候監控,更讓緝私行動舉步維艱。

      相關鏈接

      廢料是重要的可再生資源

      世界上許多國家重視再生資源的回收與利用,每年也發生大量可再生資源貿易。由于發達國家勞動力資源價格較高,而再生資源的拆解和分選大部分需要手工完成,不適用大規模的機械化生產。所以發達國家對需手工分選的廢料處理基本上以出口為主,而對于可以機械化操作的廢料,則限制出口。

      固體廢物進口實行分類管理

      根據相關規定,我國將固廢分為禁止進口類、限制進口類和自動許可類,分別制定目錄分類管理。進口屬限制進口、自動許可類固體廢物的,必須依法辦理固體廢物進口許可證,進口屬自動許可類固體廢物的,還應依法辦理自動許可手續。

      對禁止進口類固體廢物,環保部、商務部和發改委、海關等部門聯合發布的《禁止進口固體廢物目錄》中有明確規定。

      “洋垃圾”走私產業鏈

      國外供貨商:國外供貨商都有自己的垃圾收集打包廠,通過接收政府補貼,處理垃圾。

      中間商:通過銷售城市垃圾可獲得10美元/噸左右的直接利潤。因國外供貨商經常將其未分揀的城市垃圾藏匿在其他銷售的廢紙中,中間商往往承擔退運責任風險或被境內收貨經營企業索賠,為順利通關,中間商不惜進行裝箱偽裝和單證偽造。

      國內進口商:對進境垃圾分揀銷售后獲利。國內進口商選擇購買境外未分揀的城市垃圾而非分揀后的垃圾廢物,更主要考慮成本因素。國內分揀成本只相當于國外分揀成本的十分之一,如果購買境外已分揀垃圾,購貨成本將遠超過境內銷售金額。

    相關文章

    得泰儀器推出固體廢物多環芳烴PAHs檢測前處理解決方案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同時,我國固體廢物產生強度高、利用不充分,非法轉移傾倒事件仍呈高發頻發態勢,既污染環境,又浪費資源,與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

    珠海:加強土壤污染防治,杜絕非法傾倒固體廢物

    各區政府(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自2020年底以來,珠海市發生多起非法傾倒填埋固體廢物事件,傾倒填埋的固體廢物數量巨大,因清理處置難度非常大,已造成巨額的經濟損失和嚴重的生態環境損害。為......

    制氫新視角,固體廢物如何搖身一變成為氫能源

    俄羅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學開發出可以從固體廢物(木屑、煤粉、煤泥、舊輪胎)中獲取高含氫量(20%—40%)合成氣體的技術。此項技術是以蒸汽熱轉換法為基礎。原始產品在高溫(500—1200℃)下受蒸汽影響,......

    關于征求《危險廢物轉移環境管理辦法(修訂草案)

    名稱關于征求《危險廢物轉移環境管理辦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關于征求《危險廢物轉移環境管理辦法(修訂草案)》意見的通知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規,加強......

    環境部發布一項新征求意見涉土壤、氣溶膠、地表水等監測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為進一步規范放射性固體廢物近地表處置場輻射環境監測工作,生態環境部已完成《放射性固體廢物近地表處置場輻射環境監測要求(征求意見稿)》,現予以征集。《放射性固體廢物近地表處置場輻射環境監......

    我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修訂獲通過(附全文)

    《經濟參考報》4月30日刊發題為《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修訂獲通過將逐步實現“洋垃圾”零進口》的報道。文章稱,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4月29日審議通過了新修訂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明確國......

    2020固廢、污水將再次迎來高光時刻

    2019年的全國環保投資持續保持增長態勢,前11月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的投資累計增速36.3%,明顯高于固定資產投資和基建投資,政策傾向可謂非常明顯。其中固廢和污水處理投資,進一步加快。圖片來源于網絡......

    全國人大常委再審《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

    12月23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聽取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徐輝作的關于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修訂草案修改情況的匯報。圖片源于中國人大網攝影/......

    人大會議:生活垃圾分類制度擬入固廢法

    近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二審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修訂草案,對比一審稿,二審稿細化了有關生活垃圾分類的相關規定,明確提出省區市可以對生活垃圾分類制定具體管理辦法。圖片來源于網絡此前一審稿規定:國家推行......

    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時隔15年迎來大修

    2019年6月。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修訂草案25日初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在向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作草案說明時介紹,現行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是1995年制定的,......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