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生物健康產業與健康養殖(中國·遷安)創新論壇暨中國生物工程學會(遷安)協同創新中心成立儀式”在河北省遷安市舉行。原農業部常務副部長、中國奶業協會名譽會長劉成果,中國科學院院士匡廷云,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煥春,中國生物工程學會副理事長秘書長馬樹恒等多名專家以及相關投資機構、企業代表共200余人參加了此次論壇。
在論壇開幕式上,劉成果表示,鋼鐵之城遷安正在尋求轉型,需要找到新的項目與方向;而科研人員和機構的技術成果卻苦于無法落地,恰好這兩者之間轉型與轉化的碰撞為遷安的經濟發展帶來了轉機與轉折。“此次活動將推動遷安從鋼鐵之城向健康產業之都轉型,促使遷安經濟結構發生轉變。”
“綠色生物技術與生物健康產業正好為人民群眾的健康、健康農業、健康養殖提供了解決方案和未來方向。”馬樹恒表示,學會愿意在助力遷安生物健康產業和服務當地相關企業創新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在接下來的主旨報告環節,匡廷云以《推動現代農業與生物健康產業融合發展》為題進行了報告。她認為,無論從技術層面還是市場方面,農業與生物技術、大健康產業相互交叉,密切相關。生物健康產業與現代農業的融合發展,對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式, 促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有重要意義。
陳煥春則從畜禽養殖業入手談起。他認為,養殖安全是從源頭上保障食品安全,是實現從養殖場到餐桌安全的根本。畜禽養殖業作為我國農業的支柱產業,其轉型升級的需求非常迫切。
據悉,中國生物工程學會(遷安)協同創新中心將以學會、中科生物健康產業(遷安)協同創新研究院作為運營主體,充分發揮學會科技資源、人才、平臺優勢,依托中科院及相關高校跨學科、跨領域團隊的多元優勢,根據遷安市生物健康、生物醫藥企業發展需求,組織專家到遷安開展戰略咨詢、技術交流,幫助解決技術難題,有針對性地引進科研機構和創新團隊和高質量企業入駐,推動遷安市傳統產業升級和動能轉換。
中國生物工程學會(遷安)協同創新中心揭牌儀式后,生物工程與健康養殖大數據平臺正式上線。該平臺擁有海量生物健康產業與健康養殖專家庫、成果、ZL、項目以及會議培訓、市場動態、國家政策、新型技術、生態養殖等海量核心信息。同時,依托該大數據平臺,協同創新研究院將定期為遷安市推出符合市情的生物健康產業發展快報,供政府、園區、企業提供決策參考咨詢。
記者了解到,目前中科生物健康產業(遷安)協同創新研究院已經成功孵化中科康源生物技術公司。該公司已初步形成以生物飼料原料物流貿易、菌劑酶制劑原創開發、生物飼料及添加劑生產、畜禽糞污有機肥轉化、健康養殖問診服務全鏈條產業生態體系。
艱難梭菌感染是一個全球性的公共健康問題,它已于2013年被美國疾病與預防控制中心列入最高緊急威脅級別的耐藥菌首位。“我們的研究主要有兩個創新點,一是從尋找艱難梭菌感染的宿主因子出發,二是使用自創的高效......
《中國生物工程雜志》(CHINABIOTECHNOLOGY)是國家一級學會——中國生物工程學會會刊,月刊,創刊于1976年,由中國科學院主管,科技部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中國生物工程學會和中國科學院文......
瑞典林雪平大學和LinkoCare生命科學公司的研究人員聯合開發了一種由豬皮中的膠原蛋白制成的類似于人類角膜的植入物。在一項試點研究中,植入物使20名角膜病變患者恢復了視力,其中大多數人在接受植入物之......
合成生物學家設計細菌菌株將無用的碳轉化為有價值的化學品。圖片來源:JustinMuir眾所周知,細菌可以分解乳糖制造酸奶,分解糖制造啤酒。現在,美國西北大學和新西蘭LanzaTech公司的......
現代過程設計理念已廣泛應用于各個工業領域,鑒于生物過程的特殊性和復雜性,利用合適的計算機輔助工具,進行系統的過程開發和評價顯得尤為重要。通過計算機輔助生物過程設計,可以實現:(1)全流程建模,全局把控......
2019年8月5日,華大智造基因測序儀MGISEQ-2000RS在泰國國家基因工程與生物工程中心(BIOTEC)基因組研究實驗室正式裝機,標志著華大智造測序平臺首次在泰國國家級研究機構投入使用。這是華......
伴隨了我們幾十億年的4種A、G、C、T遺傳密碼子組成了世界上有機體的DNA,但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科學家將遺傳密碼子核苷酸從四種擴充到了八種,這些核苷酸的外觀和行為與天然的核苷酸相似,甚至可以轉錄成RN......
12月8日,“生物健康產業與健康養殖(中國·遷安)創新論壇暨中國生物工程學會(遷安)協同創新中心成立儀式”在河北省遷安市舉行。原農業部常務副部長、中國奶業協會名譽會長劉成果,中國科學院院士匡廷云,中國......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研究人員近日在《先進功能材料》雜志線上版發表研究論文稱,他們開發出一種新的多細胞神經組織工程方法,利用3D打印設備制出生物工程脊髓。研究人員稱,該技術有朝一日或可幫助長期遭受脊髓損傷困......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研究人員近日在《先進功能材料》雜志線上版發表研究論文稱,他們開發出一種新的多細胞神經組織工程方法,利用3D打印設備制出生物工程脊髓。研究人員稱,該技術有朝一日或可幫助長期遭受脊髓損傷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