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7日,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稱,英國現代生物出版集團BioMed Central(簡稱BMC)宣布撤銷旗下12種期刊43篇論文,其中41篇是中國作者的論文,撤稿主要原因是發現第三方機構有組織地為這些論文提供了虛假同行評審服務,撤稿事件引起強烈反響。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韓啟德和中國科協黨組書記處高度重視,多次作出批示,多次聽取匯報,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究,提出明確要求,要求中國科協常委會科技工作者道德與權益專門委員會認真組織調研,提出意見建議。中國科協常委會科技工作者道德與權益專委會專家均對撤稿事件給予高度關注,多位專家親自參與調研工作。
中國科協常委會科技工作者道德與權益專委會兩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聽取院士專家對撤稿事件的意見建議,先后與教育部、衛生計生委、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科技部誠信辦、工商總局、中央網信辦、解放軍總后勤部等有關部門溝通交流了解情況,通過電話溝通、實地走訪被撤稿作者及所在單位有關負責同志,與施普林格集團及BMC出版社進行溝通交流,初步了解掌握了31篇被撤論文的基本情況。中國科協常委會科技工作者道德與權益專委會認為,撤稿事件反映出我國科技工作者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論文過程中主要存在五個方面的問題:大多數被撤稿作者確實存在委托第三方投稿問題;被撤論文涉及的第三方機構確實存在同行評審不實問題;第三方提供學術論文潤色、代投、代寫服務確實存在灰色產業鏈;撤稿事件已對我國國際學術聲譽造成惡劣影響;部分被撤稿作者所在單位對撤稿事件認識處理不統一。
歸納被撤稿作者及所在單位有關負責同志的調研情況、BMC出版集團反饋的情況以及有關院士專家的意見,撤稿事件的發生主要由三方面原因引起。一是論文作者自律意識、規矩意識淡薄。專家表示,論文作者親自完成論文撰寫、投稿、回應評審意見等全過程是科技界長期以來形成的慣例,在此過程中確保包括推薦的同行評審人信息等所有信息的真實性是基本的科學規范。但是41篇被撤論文中絕大多數作者不同程度地違反了這些基本慣例和規范,導致了撤稿事件的發生。二是臨床醫生考核評價體系不盡合理。被撤稿作者反映,現行的臨床醫生考核評價標準與職業特點不適合,職務晉升考核注重論文發表數量和科研成果,過分追求SCI論文,缺乏對臨床醫生手術數量、質量等指標的考核。許多臨床醫生由于沒有充分時間和精力搞科研,發表論文的數量、質量達不到晉升提職考核要求。三是對第三方提供論文潤色、代投、代寫等服務缺乏規范管理。目前我國并沒有對第三方開展“科技服務”作出明確規定,企業從事這方面的經營活動也無需行政許可,企業監管部門無法判定第三方是否在合法合規的范圍內經營。國內這些“科技服務”企業也沒有行業性自律組織,沒有明確的監管機構和處罰依據,缺乏規范管理,使得該行業亂象叢生。
中國科協是黨領導下的科技工作者群眾組織,在弘揚科學精神、維護科技工作者合法權益、營造良好學術生態環境等方面具有義不容辭的責任。中國科協近期正在從多方面采取措施,抵制學術不端行為,積極應對撤稿事件。一是制定《科技工作者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論文的“五不”行為守則》(簡稱《“五不”行為守則》),重申和強調科技工作者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論文的行為規范。中國科協常委會科技工作者道德與權益專委會針對我國科技工作者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論文的主要環節,提出了《“五不”行為守則》,并征求了教育部、科技部、衛生與計生委、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學基金會的意見建議。9月16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2015年首都高校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上,韓啟德主席重申了《“五不”行為守則》,要求廣大科技工作者共同遵守。二是向所屬全國學會及學會主管的科技期刊印發《“五不”行為守則》通知,引導科技工作者加強道德自律。《通知》要求全國學會認真組織學習宣傳《“五不”行為守則》,引導學會會員對照《“五不”行為守則》率先開展自查,帶動本學科領域科技工作者開展對照檢查;要求全國學會主管的科技期刊認真查清期刊出版過程中是否存在由第三方引發的學術不端行為,制定相應的制度和規范;發揮科學共同體作用,形成輿論壓力,造成學術界反對學術不端行為的聲勢。同時要求全國學會維護科技工作者的正當權益,積極采取措施為科技工作者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論文提供教育培訓,發揮好科學共同體服務科技工作者的職能作用。三是推動有關部門和單位對撤稿事件進行調查處理。積極推動有關部門和單位,深入被撤稿作者所在單位開展調查,根據不端行為具體情節,依法依規作出處理,以此次撤稿事件為抓手,不斷深化科技體制和科技評價機制改革。四是利用新聞媒體加強輿論宣傳,組織專家學者全面披露撤稿事件。為增強宣傳效果,中國科協于9月16日組織新華社、光明日報、科技日報、中國青年報、新華網、人民網等70余家新聞媒體刊發或轉載了《“五不”行為守則》,繼而安排協調媒體記者圍繞撤稿事件專題采訪中國科協常委會科技工作者道德與權益專委會有關院士專家和一些臨床醫學專家,并組織不同領域的科學家在新聞媒體上刊發系列文章,詳細披露借助“第三方”發表論文的危害,引導科技工作者遵守《“五不”行為守則》,呼吁加快建立防治學術不端行為的長效機制,推動科技體制改革和評價機制改革。同時積極宣傳優秀科技工作者在建設創新型國家過程中崇德向善、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在全社會弘揚正能量。
各有關單位:為做好科技工作者發展狀況研究與調查,中國科協將開展科技工作者發展狀況研究地方試點。有關要求如下。一、立項背景我國科技事業的快速發展和國家創新體系的不斷完善推動著新時期科技工作者在數量、結構......
近期,半導體、機器人、人工智能、信息技術等科技領域的并購重組,成為市場熱點。在一系列政策的扶持下,科技行業并購重組正成為資本市場的重頭戲。本文全面梳理A股市場科技領域的并購案例以及發展趨勢,對科技企業......
中國科協10月10日下午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在保留原青托工程項目基礎上,中國科協已啟動實施博士生專項計劃,2025年后擬擴大覆蓋面,每年滾動支持達1萬名。中國科協介紹說,為服務更多青年科技人才“......
10月10日,記者從中國科協第四季度新聞發布會獲悉,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博士生專項計劃自9月發布以來,已經有超過6000人申報。博士生專項計劃是面向高年級在讀博士研究生開展的托舉工作,旨在幫助更多......
山東省2024年第5批擬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名單公示各有關單位:根據《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辦法》(國科發政〔2017〕115號)和《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服務工作指引》(國科火字〔2022〕67號)有關規定。......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新材料中試平臺建設指南(2024—2027年)》(工信部聯原〔2024〕181號,以下簡稱《建設指南》)。為做好《建設指南》貫徹實施,現就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文|《中國科學報》記者徐可瑩李思輝39歲的孫亞東不久前收獲了人生第4篇Science論文。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的標注,讓他的貢獻躍然紙上。進入不惑之年前,他扎實地立住了自己的科研人設。這也是他本人最喜歡......
編譯|未玖Nature,26September2024,Volume633,Issue8031《自然》,2024年9月26日,第633卷,8031期天文學AstronomyAtemperatesupe......
文|《中國科學報》記者溫才妃“北京大學本碩博、教授、博士生導師。”“對學生的基礎知識和成績無要求。”“實驗無需長時間重復操作。”“若每周工作15小時以上,保證發表IF(影響因子)大于4的論文(一作/共......
9月27日,國防科技大學聯合湖南省人民政府、軍事科學院、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舉辦的第二屆國防科技高地論壇主論壇在長沙舉行。論壇現場。王昊昊攝論壇由國防科技大學牽頭發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