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3-02-22 10:19 原文鏈接: 中國科協求是杰出青年獎二十五周年座談會側記

    “青年代表國家的未來。”中國科協求是杰出青年獎評審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李靜海2月20日下午在中國科協求是杰出青年獎(以下簡稱求是獎)二十五周年座談會上說,要發揚“求是”精神,支持青年在科學上追求卓越,在技術上追求先進和實用,打造高質量、有競爭力的產品和追求市場效益的商品。

    中國科協求是杰出青年獎于1998年由時任中國科協主席周光召院士和香港著名愛國實業家查濟民先生提議并通過中國科協設立,分為實用工程獎和成果轉化獎兩類,分別表彰在國防科技領域和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取得優異業績的45周歲以下青年科技人才。

    25年來,求是獎共產生549名獲獎者,為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求是獎支持鼓勵了一代人

    很多青年科技人才在獲評求是獎時,尚未“聲名顯赫”。對于他們而言,榮獲這一受到科技界深度認可的獎項,意味著關注、支持與鼓勵,帶來前進的助力。

    “25年前,我非常榮幸獲得了求是獎,獲獎3年后,我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之后又當了第四軍醫大學校長……”首屆求是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樊代明認為,求是獎是他“開掛”人生的一個重要起點。目前,他正在推動《中國腫瘤整合診治指南》普及全國,以此感謝求是獎對他的支持與鼓勵。

    求是獎中的“求是”之名,來源于查濟民設立的求是科技基金會,是查先生根據浙江大學前身“求是書院”而取的。它是“以天下為己任,以真理為依歸”崇高精神的高度概括。

    2016年,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研究員李英賢獲得了第十九屆求是獎。獎項的“求是”初心,激勵她做“頂天立地”的研究——面向國家重大需求,解決航天員“上天”的問題;面向經濟主戰場,做服務產業發展的技術“落地”研究;同時,也讓她有了培養下一代人才的使命感——在她的團隊中,陸續出現了獲得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入選青年人才托舉工程的人才。

    “新時代新征程,肩擔重責,我們唯有快馬加鞭。”李英賢說。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宋延林12年前獲得第十四屆求是獎,一直珍藏著自己的獲獎證書。

    “要做創新的研究,要做有用的研究。”這是宋延林的深刻感受。一路走來,為讓印刷行業提質增效,他帶領團隊組織起草相關標準,創新打印技術。從求是獎中獲得能量的他,不斷鼓勵自己的學生創業和做有用的科研。

    讓科技創新服務經濟社會

    對從事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的西安中科創星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創始合伙人米磊而言,獲得求是獎,是對他工作內容的重要支持和認可。

    “科技成果轉化的研究對我國具有重要價值,但也是非常稀缺的。”米磊坦言,過去,科技評價體系對于成果轉化的關注度不是很高,而求是獎設立成果轉化獎,彰顯了對于成果轉化工作的高度重視。

    10多年來,米磊致力于通過科技成果轉化,讓更多自主原始創新變為生產力、進入產業化流程。他希望加大對青年科技人才在科技成果轉化領域的平臺性支撐。

    第十七屆求是獎獲獎者、浙江大學現代中藥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劉雪松認為,讓科技攻關成果覆蓋到產業鏈,提升產業發展,是科技創新的重要目標。他說:“這幾年,我們研發的相關技術在中醫藥行業得到了大規模的應用。初步統計,應用相關技術的生產線約182條,年產值接近300億元。我們有更多責任,用更高的創新能力和水平推動更高質量的產業化發展。”

    新希望集團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兼首席運營官李建雄是今年求是獎獲得者。對于推動科技經濟融合發展,他建議:暢通科技人才在科研院所和企業之間的流動機制,鼓勵企業更多參與國家級科創項目,探索政府投入、基金投資、科學家參股等多元企業運營模式。

    為新時代匯聚更多青年力量

    亞信科技聯合創始人田溯寧是第六屆求是獎獲得者之一。在他看來,與20年前相比,如今的中國面臨著更大的挑戰與機遇,也更需要青年力量。

    “應該繼續發揚求是精神,不忘創業初心。”田溯寧說,要吸引更多年輕人,特別是20—30歲的優秀科技創業者,加入科技創新事業,在新一輪國際競爭中發揮中國優勢。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第二十一屆求是獎獲獎者、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副所長王裴研究員表示,要重點培養和挖掘兼具科學和工程素養的“兩棲”人才,制定相關人才培養方案,在重大項目中給年輕人壓擔子,為他們創造挑大梁的機會。

    獎項資助方、國維財富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付紅雨表示,科技獎勵是科學共同體和社會對科學家最重要的認可方式之一,也是激勵科研人員發揮創新能力的重要政策工具,集團支持中國科協發展科技獎勵事業、發展和壯大青年科技人才隊伍,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和創新型國家建設添磚加瓦。

    “科創中國”投資聯合體理事長王思強、副理事長霍振宇向今年求是獎獲獎者表示祝賀,并表示愿與青年科技人才攜手共進,為我國科技事業發展作出貢獻。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中國科協黨組副書記、專職副主席、書記處書記束為表示,25年來,求是獎始終緊隨時代發展,不忘初心,成就了一大批杰出科技領軍人才,希望獲獎者勇擔科技強國惠民的使命,踐行和弘揚科學家精神,爭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排頭兵。


    相關文章

    科協發布學會能力提升與改革工程項目驗收項目申報通知

    各有關單位:為保障2023年學會能力提升與改革工程項目有關子項目順利驗收,現啟動2023年學會能力提升與改革工程項目驗收項目申報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一、項目內容根據中國科協財政項目管理制度規定,對......

    關于征集《質量基礎設施服務科技創新國際研討會》論文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個人會員及有關單位:    國家質量基礎設施 (National Quality Infrastructure,&nb......

    第二十五屆中國科協年會——質量基礎設施服務科技創新國際研討會

    各會員及會員單位:    第二十五屆中國科協年會將于2023年10月22日至24日在 安徽省合肥市舉辦。本次年會主題為“創新引領自立自強—— ......

    BCEIA2023第四屆青年分析科學家論壇:推動分析化學前沿領域的新發展

     2023年9月6日-8日,第二十屆北京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暨展覽會(BCEIA2023)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開幕。同期會議——青年分析科學家論壇是北京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暨展覽會(BCEI......

    國務院發文:提高國自然資助青年人才比例至45%以上|附解讀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和使用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明確提出包括提高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對青年科技人才的資助規模,將資助項目數占比保持在45......

    2024年度面上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申請工作通知

    按照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年度工作計劃,現啟動2024年度面上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申請工作,詳細信息如下:一、2024年度改革調整事項(一)面上項目面上項目主要資助科技人員在2024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學基......

    樹高千尺,根在創新沃土

    “企業提需求、科協搭平臺、學會送服務、產業得提升”——這是山東省泰安市自2020年6月獲批全國首批“科創中國”試點單位以來始終堅持的工作思路。“秉持著‘為每個產業鏈聯系對接至少1個全國學會’的目標,近......

    中國科協發布2023四類55項國際科技會議議題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科協)25日發布《2023年度國際科技會議議題設置指南》,包括覆蓋深空深地深海探測等,共設置有四類55項國際科技會議議題。中國科協當日下午在北京舉行2023年科協系統國際會議專題......

    關于2022年度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的授獎決定

    根據《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條例》,經同行評議和專家集中審議,并經中國化學會獎勵工作委員會決議,決定授予福州大學陳秋水等10位優秀青年化學工作者“2022年度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中國化學會向各位獲獎......

    2023亞洲青年科學家基金項目研究員名單公布

    2023年5月8日,亞洲青年科學家基金項目宣布了該基金項目的首屆研究員名單。本次評選針對生命科學、物質科學、數學和計算機科學領域的杰出早期科學家,共評選出12位獲得者。這些基金項目的獲得者以其卓越的創......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