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起搏器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它能夠確保心臟以規律的節奏跳動。然而,已有的起搏器并非完美的。它們最大的缺點是電池只能持續使用5年,而到了這個時間點就必須通過外科手術來替換。這種手術過程會使患者面臨著感染、出血和其他并發癥的風險。這就是為什么幾十年來科學家一直試圖延長心臟起搏器的電池壽命。近日,上海長海醫院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個令人興奮的解決方案,涉及一種由心跳提供動力的起搏器。
該起搏器由兩個主要部分組成:脈沖發生器(植入在鎖骨附近的皮膚下方)和連線電極(植入到心臟中)。起搏器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既可能是心動過速也可能是心動過緩。心跳的節律可能會因心肌受損而擾亂,衰老或心臟病都會導致心肌受損,遺傳疾病和某些藥物也可能導致心肌受損。
無論患者是哪種心律失常,結果都是一樣的:到達身體各部位的血液不足。這可能會導致異常的疲勞、昏暈、氣短、器官損傷,甚至是死亡。
起搏器能夠監測心跳,如果心跳過快或過慢,它就會向心臟發送電信號從而調節心率。此外,大多數起搏器都有檢測身體運動或呼吸速率的傳感器,這些傳感器會指示起搏器,在運動的時候提高心率以滿足身體對血液和氧氣的需求。
典型脈沖發生器的電池壽命在5至12年之間,之后必須通過手術進行替換。由上海長海醫院的張浩領導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小型柔性塑料框架,他們將這種框架與壓電層相結合。當這些壓電層因心臟跳動而出現機械形變時,它們就會產生小電壓,足以為植入到豬體內的起搏器提供能量,豬在生理學方面與人類非常相似。
在未來,植入人體的類似裝置將確保心臟起搏器在患者的整個生命過程中永遠不需要更換。這項研究近日已發表在ACS Nano期刊上。
這并不是第一次進行這樣的嘗試。此前,瑞士伯爾尼大學的科學家展示了類似的設備,該設備由心跳的機械能提供能量,這個想法是受到了自動上發條手表的啟發,當使用者的手臂擺動時,就會為機械彈簧上發條。然而,本研究所展示的設備更加小型化且更靈活,使其更適合作為起搏器的組件。
研究評估精英運動員異常心臟功能和遺傳因素一項涉及澳大利亞和比利時281名精英運動員的研究發現,六分之一的運動員存在心臟測量值,通常表明心臟功能減弱。遺傳分析進一步揭示,這些運動員還具有與心肌疾病相關的......
肯塔基大學的一名研究人員解開了一個長達60年的謎團,這個謎團是關于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心臟。KennethS.Campbell博士是英國醫學院心血管醫學部的轉化研究主任,他在分子水平上繪制了心臟的一......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劉光慧課題組、曲靜課題組,聯合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張維綺課題組,在《自然-衰老》(NatureAging)上,在線發表了題為SIRT2counteractsprimatecardiac......
一個國際科研團隊最近在英國《自然》雜志上發表論文說,他們繪制出迄今最詳盡、全面的人類心臟細胞圖譜,涵蓋心臟的8個部位、75種細胞狀態。該研究由英國惠康桑格研究所等機構參與,屬于國際項目“人類細胞圖譜”......
在鋰電池搭載終端越來越豐富的背景之下,復合集流體將在提升鋰電池使用效能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日前,頭部廠商PET銅箔(復合銅箔)進入第二輪測試關鍵期,高溫循環測試已突破1500次,這標志著制約復合集流體發......
根據《自然》發表的一項發育生物學研究,一種母乳中的脂肪酸對于新生小鼠心臟的成熟十分關鍵。這些發現揭示了環境因素如何影響新生小鼠出生后心臟發育的機制。出生會給新生的心臟帶來許多挑戰,需要心臟細胞經歷多種......
隨著心臟外科快速發展,大部分左心瓣膜(主動脈瓣和二尖瓣)疾病可以通過手術得到有效治療。不過,部分左心瓣膜術后患者遠期出現三尖瓣反流。嚴重的三尖瓣反流會導致右心衰竭、肝腎功能受損、體循環淤血等并發癥,往......
中新網廈門4月11日電(楊伏山劉云芳)福建省首例全球最小全磁懸浮人工心臟日前在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簡稱“廈心”)成功植入,患者11日出院。廈心當天披露說,經過半個多月康復治療,術前因嚴重心衰只能......
缺血性心臟病是全球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心臟纖維化是心肌梗死(MI)后常見的病理重塑,其特征是細胞外基質蛋白在心臟間質中過度積聚。心肌梗死期間的心臟纖維化疤痕會導致心臟收縮和舒張功能障礙,并最終導致心力......
日前,天津大學教授李俊杰團隊成功研發新型水凝膠,該水凝膠可有效抑制心室重塑,促進血管再生并恢復心臟電生理功能,為缺血性心肌梗死患者帶來福音。目前該成果已發表于領域權威期刊《先進功能材料》。新型水凝膠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