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減碳目標的共同實現,最終要靠各國攜手共進。評估不同消費主體所引發的碳排放動態,更有利于明晰生產者與消費者碳排放責任歸屬,更好地踐行公平正義。5月29日,中國科學院發布《消費端碳排放研究報告(2024)》(以下簡稱《研究報告》),該研究報告由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牽頭,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和清華大學等單位共同編撰。
研究報告發布。中國科學院供圖
該研究報告評估了主要發達國家和主要發展中國家等不同消費主體所引發的碳排放動態,刻畫了經濟活動中的碳足跡,為全球減排和氣候變化治理提供科學支撐。當前,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消費端碳排放差異顯著,專家呼吁統籌生產端和消費端,構建更為科學合理的核算體系,更科學地分配全球減碳責任。
碳排放核算是國際氣候履約的重要依據,是國際碳定價的重要基礎。碳核算方法基于不同的排放視角,主要分為生產端和消費端兩類。“生產和消費是經濟活動的兩個方面,消費端碳核算除考慮生產過程的碳排放以外,還包括運輸、使用、處置和回收以及貿易活動等各個環節,因此更為科學全面。”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副院長魏偉研究員說。
《研究報告》指出,1990-2019年間,主要發達國家消費端碳排放普遍高于生產端碳排放,主要發展中國家則反之。以發展中國家為主的非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地區生產端碳排放始終大于消費端碳排放,差值從1990年的14.7億噸逐漸擴大到2019年的41.7億噸。
《研究報告》還顯示,1990-2019年間,中國消費端碳排放長期低于生產端碳排放,生產端和消費端碳排放差值由1990年的7.0億噸增加到2019年的18.0億噸。
中國出口貿易隱含碳強度降低了83.3%,為全球提供更多的綠色低碳產品。2021年,中國因鋼鐵原材料產品貿易為其他國家承擔的二氧化碳凈排放量達1.0億噸,因光伏產品貿易為其他國家承擔的二氧化碳凈排放量達2.5億噸。
《研究報告》建議進一步加強消費端核算方法學研究,擴展研究產品的覆蓋度,構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的全口徑碳核算技術體系,以期獲得更加深入、精確和全面的核算結果,更好地為全球減排和氣候變化治理提供科學依據。此外,全球要切實踐行共同但有區別的減碳責任,加強南北合作,推動全球技術進步,共同應對人類挑戰。
9月3日,公眾號“中國科學院工業人工智能研究院籌”發布了首篇文章《【招聘】中國科學院工業人工智能研究院(籌)管理部門工作人員招聘公告》。文中透露,中國科學院工業人工智能研究院(籌)(以下簡稱“智能研究......
現代紅外科學技術研究起步于德國后來,美國長期在保密條件下開展相關研究直到1959年9月才首次公開發表部分研究進展同時期國內“紅外探測器”技術研究一片空白湯定元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批歸國留學生之一1951......
司機可能會在接近十字路口時加速行駛,并在紅燈前猛踩剎車——這種常見的駕駛習慣每年都會產生大量的碳排放。但是,一項近日公布于預印本服務器arXiv上的研究顯示,將汽車設計成在十字路口滑行,可以顯著減少每......
49人!2024年“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公布8月26日,2024年(第六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新鮮出爐。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范峰滔等49位青年科學家獲此殊榮,他們將在未來5年獲得由新......
中新網北京8月29日電(記者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環境研究論文指出,2023年加拿大野火的碳排放估計達647萬億克,這一過量碳排放超過了2022年10個化石燃料最大排放國中7個國......
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2023年加拿大野火的碳排放超過了2022年10個化石燃料最大排放國中7個國家的年排放量。這一發現增加了人們對森林是否能作為長期碳匯的擔憂。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自然》。2023年加......
中國科學院關于發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地球觀測與導航”和“大科學裝置前沿研究”重點專項2024年度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國務院各有關......
中國科學院關于發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地球觀測與導航”和“大科學裝置前沿研究”重點專項2024年度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國務院各有關......
中國科學院關于發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地球觀測與導航”和“大科學裝置前沿研究”重點專項2024年度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國務院各有關......
8月22日,中國科學院舉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宣講報告會,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侯建國作宣講報告。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副書記吳朝暉主持報告會。院領導班子成員、部分院老領導出席會議。報告會上,侯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