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中國科學院大學成都學院新校區正式投入使用,標志著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科教融合進入了新的歷史發展階段。
中國科學院大學成都學院(以下簡稱“成都學院”)系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直屬二級學院,傳承了中國科學院大學辦學理念,以科教融合為辦學模式,是推進教育、科技、人才、產業一體化發展的新型研究型學院,也是除主校區外,學生人數最多、學科門類最全、學習環境最好的國科大京外科教融合學院。
成都學院由中國科學院大學、成都市人民政府、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三方共建,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牽頭承辦,中國科學院成都地區各培養單位聯合承辦。
成都學院院長王嘉圖表示,選址于成渝(興隆湖)綜合性科學中心核心區域的成都學院,未來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關于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加快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融合發展,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研究生教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人才集聚方面作出應有的貢獻。
發揮科教資源優勢
打造一個真正意義的校園
當前,中國科學院牢牢把握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使命定位,以搶占科技制高點為核心任務、高質量統籌推進改革創新發展。科教融合是中國科學院的優良傳統和鮮明特色,按照黨的二十大關于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的部署要求,中國科學院也在進一步探索打造科學院科教融合的3.0版。
四川天府新區興隆湖畔,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科學城園區內,成都分院系統各單位和成都學院校區連片規劃,促進了平臺、師資、人才全方位一體化發展。
“成都學院的建設,充分發揮了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系統單位科教資源優勢,探索新形勢下科教融合自主培養人才的新模式新機制,努力培養未來搶占科技制高點的生力軍,為切實實施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融合發展提供了條件和可能性。”中國科學院大學成都學院副院長董微表示。
具體來講,建設成都學院是依托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系統單位豐富的科教資源,圍繞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需求,為成渝科創中心、西部科學城、成渝綜合性科學中心、成都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提供科技支撐、培養高端人才,同時立足區域,輻射全國。
“通過人才培養,帶動學科建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打造相關學科領域高端人才培養基地,高水平前沿技術研究基地以及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基地。”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副院長陳鋒指出,成都學院也為人才培養提供全方位的校園文化氛圍,提供完善的實驗和學習條件。
“新校區讓我感受到了高校的氛圍。”國科大成都學院巖土工程專業2022級直博生龐博憧憬著開學后的校園生活。“各種配套齊全,生活方便,不同專業的同學們能聚在一起,增進相互之間的了解和交流。”
過去,中國科學院成都教育基地只具備學生后勤管理的職能,無集中授課條件,也缺乏學生食堂、體育場館等配套設施。成都學院正式投入使用后,將積極整合成都分院系統各單位科教資源,投入使用智慧化、標準化的教室、體育館、學生食堂和公寓,對校內教師考核、課程設計、后勤保障等進行統一的規范化管理。
據悉,成都學院校園占地260余畝,一期建筑面積8萬平方米,用于教學和科研,以及配套體育場、學生公寓、食堂等相關設施。同時,預留50畝二期發展用地。
涵蓋“數理化天地生”
初步設置“52門專業課+9門公共課”
成都學院專業設置涵蓋了“數理化天地生”六大學科門類和研究領域,重點聚焦光電技術、人工智能、生命健康、資源環境、微電子等領域設置光電學院、人工智能學院、生命健康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等專業學院。
成都學院目前有在學博士、碩士研究生2000余人(含聯合培養),設立博士后流動站6個,博士學位授權點25個;學術型碩士學位授權點32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14個。
在一體化園區的優勢下,新校區的投入使用,將開啟中國科學院大學(主校區)和成都學院集中教學,以及在系統單位科研實踐的分段式培養模式。
龐博告訴記者,以前學生需在中國科學院大學本部(北京)完成為期一年的集中授課式學習后,才能返回各自的研究所,參與團隊科研工作。“如今只需在京集中學習半年后,便可提早加入課題或項目組,增加了與導師交流互動的機會,更快地進入科研角色,也為論文寫作預留了更多準備時間。”
據了解,新校區投入使用后,緊接著將迎來2023年碩士生秋季學期入學,目前相關課程已初步落實。教師隊伍由“成都分院系統單位科研人員 + 國科大本部教師 + 成都地區高校及科研單位教師”組成,現已確認的任課教師總計140位。開設的課程包括公共課、公共選修課和部分專業課(平均3門課/專業),首次初步設置了52門專業課和9門公共課(必修+選修)。
守住學院發展生命線
成立督導專家組不定期評估教學質量
中國科學院大學成都學院的建設和運行離不開三方共建單位的支持。其中,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系統各單位的大任務、大平臺、大人才為學院平臺建設和學生培養提供了有力保障。
既是成都學院教師,又是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的胡凱衡深感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作為導師,不僅要承擔起教學任務,在基礎知識的教授上更加細致深入,還要提升學生的科研能力,進一步加深他們對科研工作的理解。”他認為,以后研究生教育的“學”和“做”會結合得更緊密。
為探索科教融合新模式,依托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系統單位特有科研資源,開設了不少具有成都分院特色的課程。
例如成都學院與成都文獻情報中心對接合作,開設了文獻數據庫使用方法相關課程,還為學生收集資料、撰寫論文提供便利的文獻檢索條件。
針對學生實際需求,學院專門開設了科研論文寫作課,邀請成都分院系統單位研究人員前來指導和講授,規范研究生論文寫作,提高科研水平。
高質量教學是學院發展生命線。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副院長劉慶介紹,成都學院在開課之初,尤為重視課程的教學質量,實行首席教授制,嚴把師資質量關。“按照中國科學院大學統一的教學大綱,對擬任授課教師進行試講、培訓、督導以及教學全過程的管理。其中試講的評審組成員均由四川省內其他高校的專業教師擔任,考核的內容包括教師的思想政治、專業水平以及課堂表現等。”
授課教師上崗后,學院還將組織成立督導專家組,不定期隨堂聽課,對教師教學質量作持續評估。
為培養未來科技領軍人才及企業創立者,成都學院也計劃開展與高新企業聯合培養,與周邊高校進行“導師互聘、學分互認”等新嘗試,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當中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材,成為開辟新領域、新賽道的引領者和建設者。
根據中國政府采購網的信息,分析測試百科網對近期廣州中醫藥大學發布的關于重大設備更新項目的中標公告進行了整理。此次廣州中醫藥大學購置有流式細胞儀、基因測序儀、超高效液相四級桿飛行時間質譜聯用儀、高效液相......
為提升科研實力和教學水平,滿足學校在相關領域的科研需求,同時響應國家關于高校科研設施建設的政策方針,大力推進科研設備更新工作,山西醫科大學開展科研設備更新項目(第一批)的招標工作。分析測試百科網就近期......
項目概況河北中醫藥大學2024年度設備更新招標項目的潛在投標人應在登錄河北省公共資源交易平臺自行下載招標文件,并及時查看有無澄清和修改。獲取招標文件,并于2024年12月27日10點00分(北京時間)......
河南成為今年來國內高等教育發展投入亮點地區之一。繼此前聘任多位院士、知名學者擔任河南省內高校負責人之后,河南省又開始發力籌建“電子科技大學”與“航空航天大學”。據澎湃新聞此前報道,河南省人民政府發布一......
近日,吉林大學本科生院成立大會在中心校區東榮大廈舉行。校黨委常委、副校長張然主持會議并講話。張然開宗明義地闡述了組建本科生院的目的和意義。她表示,隨著全球化、數字化以及科技革命的加速推進,高等教育正面......
一、項目編號:YL202410205二、項目名稱:廣東藥科大學新藥研發中心超高分辨率場掃描電子顯微鏡設備采購項目三、采購結果合同包1(廣東藥科大學新藥研發中心超高分辨率場掃描電子顯微鏡設備采購項目):......
華南農業大學近期發布關于“獸醫學院國債支持重大設備更新項目”中標結果公告,共采購2套液相色譜儀和1套液相三重四極桿液質聯用儀,總中標(成交)金額為332.8萬元,全部為島津品牌。具體信息如下:一、項目......
項目概況2024JK-03南方醫科大學中心實驗室購流式細胞儀等科研設備一批招標項目的潛在投標人應在廣東省政府采購網https://gdgpo.czt.gd.gov.cn/獲取招標文件,并于 ......
近日,廣西醫科大學發布關于《廣西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以舊換新儀器設備采購項目(第一批)》招標公告,共包括全譜二維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熒光定量PCR儀等在內8臺儀器設備,總預算高達1316.6萬元,提......
近日,天津工業大學發布多個超長期國債高端測試平臺的儀器設備項目公開招標公告。項目基本情況項目編號:XFZB-2024-TJXQ-ZH110項目名稱:天津工業大學超長期國債高端測試平臺流式細胞儀等設備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