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盟中央主席、中科院院士丁仲禮接受總臺專訪。訪談中,他回應了自己曾被美方列入制裁名單一事,還沖上了微博熱搜。
被美國制裁
丁仲禮:沒什么影響,反正我也不去
丁仲禮院士表示,被美方列入制裁名單并沒有對他造成什么影響:
“我反正也不去美國,很多年沒去了,也沒有什么美元賬戶。”
不過,丁仲禮還提到,作為國際科學組織——發展中國家科學院的院士,自己曾向該組織捐過一筆錢,但這筆公益捐贈被美方截住。
網友:大離譜
去年12月初,美國粗暴地插手香港事務,悍然制裁14名中國官員,其中就包括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前中科院副院長丁仲禮。
丁仲禮是全球杰出的地質學家,主要研究領域是第四紀地質學、古土壤學、古全球變化三個方面。
在科研領域,丁仲禮提出過很多超前的想法。包括中國科研評價體系的建立,和對當代年輕研究生的看法。
要建立與時俱進的科研評價體系
丁仲禮:我們經常講的科學評價體系,實際上是各單位自己定的,我國并沒有統一的科學評價體系,有的叫計工分、有的叫業績點,根據工分給你算出來三六九等,把你的工資收入也同三六九等掛鉤了。這種評價在我們國家科學研究很落后的時候還是有用的,但是要讓科研項目真正去領跑世界,這一套體系肯定是不能再有了。
丁仲禮認為,科研工作者內部要達成共識,即形成科學共同體,科研人員本身的理解、眼光、追求等這些內因才是建立新體系的根本,要有強烈的歷史責任感,把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情從0到1進行研究,這種研究才是真正能得到贊美的。“目前,我國的科研水平進入了從跟跑到并跑,甚至少量學科領域實現長期領跑的時代,新時代下,就更需要調整科研評價體系,建立同時代發展要求相適應的新體系。”
中國用20年過渡到科技領跑階段
丁仲禮:我們這20年,國家的科技發展是非常快的,如果說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可能沒有一個國家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有這么快的發展;如果說看數字的話,我們現在的文章、論文、ZL等等,數量都已經做上去了。但是冷靜地、理性地來看這個問題,我們是把這個體系建起來了,這個量的擴張已經有了,接下來要經歷一個從量的增長到質的提高的過程。
“如果有不少年輕人熱愛科學研究,能投身于科學研究的話,根據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的速度,市場對科技的需求是很大的,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對科技工作的重視,我覺得再有20年,我們可能會有相當多的領域在國際上從并跑走到領跑。”丁仲禮說道。
科研經費應向一線傾斜、向年輕科研人員傾斜
丁仲禮:科研經費向人看齊這個問題,其實是一線科學家工資高與低的問題,提高一線科學家的收入這是沒有問題的,我們可以這么來呼吁。
有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全社會的研發經費支出預計達到1.76萬億元,但和數據相對的則是不少一線科研從業人員的收入水平并不高。丁仲禮說:“跟國際上相比,我國研究生、博士后的收入較低,應該讓他們多參與科學研究工作,成為主力。今后,要建立一種機制,讓科研經費更多地投入到一線年輕人身上,讓向人看齊的概念得以實現,改變科研經費向物看齊的現狀。”
社會對研究生的需求遠遠沒有滿足
丁仲禮:美國幾十年前布局信息產業,大量的人才留美讀研究生;后來美國做生物醫藥產業,又有大量的中國畢業生去美國繼續讀研,做生物醫學大健康;現在美國又在大量招人工智能方面的人才,他的人才永遠是不缺的,這樣才能在大浪淘沙中,讓真正的人才沉淀下來,你才能站在競爭的制高點上。而我們國家沒有人才培養機制,研究生名額也是分配的,我們很多領域對于研究生的人才需求缺口巨大。
丁仲禮認為,社會往前發展,更多經濟競爭就是創新能力的競爭,這對我們人才的需求非常之大,只有讓有才華、有前途的年輕人接受更為專業性的教育,多給予其支持和自主權,才能形成真正的競爭力。
丁仲禮簡介
丁仲禮,1957年1月生,浙江省嵊州市人,民盟成員,1988年博士畢業,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古生物學及地層學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理學博士學位,研究員。
2005年,48歲的時候就評上了中科院地學部院士,2014年當上了中科院的校長。
據溫州肯恩大學官方微信公眾號消息,3月14日上午,溫州肯恩大學召開2025年春季學期全體行政員工大會。校黨委書記、理事長王北鉸主持會議,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包剛部署2025年學校重點工作。校領導班子全......
美國航天局直播畫面顯示,美國東部時間3月18日17時57分(北京時間19日5時57分),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龍”飛船在佛羅里達州附近海域濺落。飛船上搭載著4名宇航員,其中包括因波音“星際客機”飛船故......
全國政協委員、多模態人工智能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喬紅院士在央視新聞節目中表示,我國機器人技術已經得到飛躍式的發展,和國際的先進水平距離顯著減少,近三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的裝載量達到全球的二分之一以上。我......
事件焦點:為什么是它?3月4日,中國將美國基因測序公司因美納(Illumina)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引發行業震動。這家生產基因測序儀的公司看似低調,卻是全球生物實驗室的“水電煤”——它的設備幾乎壟......
引言:一場技術與貿易交織的攻防戰2025年3月4日,中國商務部宣布將美國基因測序巨頭因美納(Illumina,Inc.)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禁止其向中國出口基因測序儀。這一措施不僅是對美國單邊關稅......
斯坦福大學納米材料科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崔屹教授的研究成果全球學術界的廣泛關注。根據scholarGPS的統計,崔屹教授的論文《ImprovingcyclabilityofLimetalbatte......
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的杰出學者王中林院士,在過去五年中被公認為該領域的頭號學者。根據近日scholarGPS發布的榜單,王中林院士在材料與工程學科等多學科下的排名,近五年榜單終生榜單里均名列前茅。排名類......
2月25日,外交部發言人林劍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特朗普政府正在草擬更嚴格的半導體限制措施,并向關鍵盟友施壓,要求他們升級對中國芯片產業的限制。中方對此有何評論?林劍表示,中方已多次就美國惡意封......
2月19日,西安工程大學發布訃告,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工程大學終身名譽校長姚穆同志于2025年2月19日8時22分在陜西西安因病逝世,享年95歲。訃告原文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
據武漢發布消息,2月6日上午,在武漢市“新春第一會”全市科技創新大會上,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武漢大學李德仁院士獲得800萬元獎勵,并受聘為武漢科技咨詢委員會主任委員。去年6月24日,2023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