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2-08-30 13:42 原文鏈接: 中國空間站將成為宇宙研究重要平臺

      空間天文學家在北京說,中國2020年前后建成的空間站將為空間天文提供重要平臺,進行黑洞、暗物質、暗能量等天體物理研究,認識宇宙基本規律。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博士生導師、粒子天體物理中心主任張雙南在第28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期間對新華社記者說,中國計劃于2014年發射的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將攜帶國際首個專用的高靈敏度伽馬射線暴偏振測量儀器。

      這項中國-瑞士合作開展的“伽馬暴偏振探測項目”(POLAR)是中國空間天文“黑洞探針”計劃的組成部分,計劃以黑洞等極端天體作為恒星和星系演化的探針,理解宇宙極端物理過程和規律,解答宇宙組成和演化。此外,中國空間天文界還提出了“天體號脈”和“天體肖像”計劃。

      “天宮”空間實驗室是中國空間站的雛形。中國去年下半年發射了“天宮一號”,并先后與神舟八號和九號進行空間交會對接,為建造空間站打下基礎。“天宮一號”上沒有天體物理實驗,但包括空間天文在內的若干基礎科學實驗將搭載未來三年內發射的天宮二號、三號進入太空。目前,科學家正為空間站規劃載荷實驗,重要天文設備有望搭載,包括“暗物質探測”研究計劃。

      “一些望遠鏡的操作和安裝需要航天員協助。”張雙南說。美國哈勃望遠鏡的維修即由宇航員來完成。

      張雙南說,“中國空間站空間天文探測計劃”還包括“宇宙燈塔計劃”,擬使用空間站作為天文觀測和物理實驗平臺,探索和實驗利用宇宙中遙遠的X射線脈沖星信號作為宇宙的燈塔信號,實現航天器自主定位和導航,并捕捉宇宙中各種天體快速變化的信號以研究宇宙中劇烈和極端的物理他說,“宇宙燈塔”計劃等空間天文實驗將對“一黑、兩暗、三起源”(黑洞、暗物質和暗能量、宇宙和天體以及地外生命起源)等重大科學問題的研究做出“革命性的貢獻”。

      “中國空間站不但要使用宇宙中自然燈塔服務于人類,還要探測宇宙中各種攜帶宇宙奧秘的燈塔信號。同時,它也是中國放于太空的一個矚目的燈塔,向全球科學家不斷發送所探測到的大量攜帶宇宙奧秘和基礎物理規律的信號。”他說。

      “然而,遺憾的是,中國作為空間大國,至今尚未發射一顆空間天文衛星,僅僅在2001年發射的神舟二號飛船上進行過初步的伽馬射線天文觀測試驗。”張雙南說。

      根據規劃,中國在2015年前后將發射首個太空望遠鏡。這是中國自主提出的以黑洞、中子星等致密天體為主要觀測研究對象的“硬X射線調制望遠鏡”(HXMT)天文衛星。

      張雙南說,結合中國載人航天的相關空間天文研究計劃,預期在幾年后,中國的空間天文衛星和其他平臺的天文儀器將提供高能天體物理研究的大批重要數據,使中國科學研究進入國際前沿。

      國際空間研究委員會的研究報告指出,大部分目前運行或將要發射運行的空間天文觀測設備將在 2018-2020年左右結束運行,且目前已批準的國際空間天文項目很少。張雙南說,中國設計和研究的未來大型空間天文觀測設備如能順利實施,則有可能領先國際并主導大型空間天文國際合作項目,“這將是中國天文學發展的重要機遇和挑戰”。

      被稱為天文界“奧林匹克”的第28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30日下午將舉行閉幕式,全球90多個國家約3300名天文學家參加了為期兩周的研討交流。會議期間還進行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組織機構的換屆選舉等工作。

      作為中國申辦該會議的發言人,張雙南代表中國分別于2003年在澳大利亞悉尼、2006年在捷克布拉格兩次作了該會議的申辦報告。2006年8月,在布拉格召開的第26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上,中國天文學會為中國首次贏得了2012年大會的主辦權。

    相關文章

    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順利撤離空間站組合體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北京時間2023年10月30日20時37分,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成功分離。分離前,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與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組開展了工作交接,完成了在軌工作經驗......

    中國空間站空間科學與應用項目征集航天員桂海潮從“天宮”發來邀請

    中國空間站空間科學與應用項目申報系統于北京時間2023年7月20日上午正式開通,正在空間站執行任務的我國首位載荷專家桂海潮發來邀請,誠邀科技界同仁一起到“天宮”做實驗。為促進我國空間科學、空間應用、空......

    科學家破解天文學難題提出早期宇宙探索新方法

    宇宙中第一代星系是如何形成的?它們如何照亮黑暗時代并迎來宇宙黎明?宇宙早期的星系際介質是如何被第一代星系電離并加熱的?這些問題一直是天文學領域致力于解答的重大科學難題。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和東北大學日......

    青年科學家蘇萌帶領學子“仰望星空”

    我們的宇宙如何工作?我們如何來到今天?……面對這些問題,未來論壇青年科學家、香港大學太空研究實驗室執行主任蘇萌帶領一眾學子“仰望星空”,一同探索宇宙奧秘。記者2日從未來論壇獲悉,由其聯合科大訊飛共同發......

    空間站材料科學實驗樣品在上海交接

    6月21日上午,載人空間站第四批空間科學實驗樣品(材料類)交接儀式在位于上海市嘉定區的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舉行。本批空間材料實驗樣品是空間站高溫材料實驗柜首次下行材料樣品和無容器實驗柜下行的第四......

    天宮空間站電推進發動機首次實現在軌“換氣”

    記者20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獲悉,近日,在天地協同配合下,天宮空間站電推進系統大氣瓶完成在軌安裝任務,該院801所首次采用“換氣”而非“補氣”的方式完成電推進系統推進劑——氙氣的補充。電推進系統的......

    我國天文學家建立星系批量高精度測距方法

    6月20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天文》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副研究員陳孝鈿領銜完成的一項重要成果。研究團隊發現雙周期的天琴座RR型變星是最好的標準燭光,利用它的兩個周期來測量星系距離不再需要元......

    天舟五號貨運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再次交會對接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前期撤離空間站組合體、已獨立在軌飛行33天的天舟五號貨運飛船,于北京時間2023年6月6日3時10分,完成與空間站組合體再次交會對接。目前,空間站組合體狀態良好,后續將按......

    國際空間站機組擴員

    國際空間站目前有11名船員和4艘對接的飛船,歡迎來自公理號任務-2(Ax-2)的私人航天任務四人組,同時期待著第五艘載貨飛船的到來。私人船員和現有船員正忙于調整活動和正在進行的空間科學,他們正在等待俄......

    筑夢天宮!盤點天舟“家族”的那些“高光時刻”

    天河行舟,筑夢天宮。過去6年里,天舟“家族”先后有六艘貨運飛船成功發射。在順利完成向太空輸送快遞任務的同時,不斷通過技術突破,滿足中國空間站更快更高的送貨要求。下面我們就一起回顧天舟“家族”近年來成功......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