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28次南極科學考察隊領隊李院生11月2日在“雪龍”號表示,中國第28次南極科考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在南極完成120米的深冰芯導向孔的鉆探工作,為下一步鉆探最古老冰芯做準備。
在“雪龍”號停靠天津期間,李院生接受采訪時介紹,此次南極科考計劃完成120米導向孔的鉆探和導向套筒的安裝,為正式開始深冰芯的鉆探、獲取100萬年以上的古老冰芯做準備。
據了解,南極冰芯記錄著幾十萬年間氣候冷暖交替的眾多信息,通過研究不同年代的冰芯,可以為尋找當前氣候變遷規律提供線索。
李院生表示,獲得古老冰芯是為了了解氣候變化的規律及溫室效應對地球變暖的影響,并研究分析冰芯里面的生物碎片對氣候變化有何預兆,了解冰蓋底部到底是什么性狀。
“南極冰蓋底部性狀是國際關注的熱點科學問題。上世紀90年代發現,南極冰蓋下面有湖,后來發現湖不止一個,還有水系,南極冰蓋下面有河流、湖泊組成的水系,這些水系被冰蓋覆蓋。那么冰蓋與下面基巖的底部是什么性狀?這些都是需要解釋的科學命題。”李院生說。
文|康世昌冰凍圈科學家、氣候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秦大河是我的博士生導師。在我讀大學期間,秦大河作為國際科學考察隊的一員完成了徒步穿越南極的壯舉。考察結束后,秦大河到蘭州大學演講,讓我第一次感受到南極的......
日前,中國第40次南極考察隊完成考察任務返回國內此次考察取得了哪些科研進展?快來中國海洋大學一探究竟跟隨記者鏡頭探訪南極魚類研究實驗室中層魚調查是中國第40次南極考察大洋調查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中國海洋......
據《自然》報道,澳大利亞南極司(AAD)將削減2500萬澳元預算,致使多個南極科考項目被迫取消或推遲。全球科學家對此表示擔憂,因為這預示著追蹤氣候變化如何影響南極洲的研究將會中斷。在此之前,有消息稱南......
她曾乘“蛟龍”入大洋“趕海”并兩度搭“雪龍”南極破冰“尋寶”是中國第一位兼具大洋深潛和極地科考兩項經歷的女研究員她就是唐立梅近日,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員唐立梅在總臺青春分享節目《@青春202......
武漢大學17日舉行出征儀式,為即將隨中國第39次南極科學考察隊出征的楊元德、丁曦、陳亮宇3名隊員送行。據悉,楊元德長期從事衛星測高和重力領域研究,先后3次到達南極冰蓋最高點;丁曦、陳亮宇分別從事極地環......
為了推進南極科考行動,日前,巴西海軍正式簽署造船合同,一艘新的南極科考支持船將正式投入建造。該科考船的建造地點位于巴西東南部的圣埃斯皮里圖州。船只設計長度為93.9米,寬度為18.5米,最大吃水深度6......
隨“雪龍”號在黃海海域航行,學習海洋調查、海洋安全應急演練基本知識,分組進行儀器實操,體驗先進海洋科考設施……近日,上海交通大學海洋學院80余名師生在“雪龍”號上開啟了為期一周的“海上實踐”課程科教融......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近日發布報告稱,該國南極科考基地長期存在性騷擾問題。該報告還發現,在南極工作的人很大程度上不相信雇主會認真對待騷擾投訴、保護受害者或懲罰肇事者,而且有些群體對這一問題的認識......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4/478017.shtm今天(4月26日)“雪龍”船返回上海國內基地碼頭,標志著中國......
近日,在距離祖國一萬多公里的南極中山站,中國第37次南極考察隊隊員全榮輝順利完成全部科考任務,結束一年多的南極生活,啟程回國。 我國在南極科考已經取得豐碩成果,這背后離不開那些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