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9日公布了一份到2020年的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19日在北京表示,這表明中國政府有決心確保2020年前實現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他同時透露,中國正在組織專家根據國情論證中國的碳排放峰值問題,未來有可能對能源消費和二氧化碳排放進行總量控制。
根據這份規劃,到2020年,中國將實現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左右等目標。此外,聯合國氣候變化領導人峰會將于本月23日在美國紐約召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說,在此峰會前夕公布這份規劃,是向國際社會彰顯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實際上我們在2009年已經公布了中國到2020年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行動和要實現的目標。到目前為止,整個進展還是比較順利的,雖然有相當多的困難,但是還是達到了預期的進度安排和實現了預期目標。現在距離2020年還有6年的時間,所以我們進一步把已經公布的這些目標納入到中長期發展規劃中,這說明中國政府有決心、有信心確保2020年之前應對氣候變化目標的實現。”
最近十多年來,中國為節能減排做出了諸多努力,比如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控制排放、倡導低碳生活等。解振華說,節能減排的成效顯著,世界銀行公布的數據顯示,從1990年-2010年,中國通過節能提高能效,產生累計節能量占了全球58%;從2005年到2013年,風電裝機容量提高了60倍,整個中國的可再生能源的裝機容量占了全球的24%,2013年增量當中占了全球的37%。解振華還指出,對中國而言,應對氣候變化機遇與挑戰并存。
“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不光是一種挑戰,它也為我們轉方式、調結構、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帶來一個機遇。從這個意義上說,經過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會派生出一個新的戰略性的新興產業,所以中國的節能環保產業現在發展比較快。預計到2015年,每年的產值能夠達到4.5萬億,吸納的就業人口在3200萬左右。所以,應對氣候變化和經濟發展并不矛盾,如果處理好了,可以雙贏。”
解振華還透露,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將在聯合國氣候變化領導人峰會上原則宣誓中國2020年之后應對氣候變化的強化政策,以及宣布中國在二氧化碳排放峰值上的一些考慮。解振華說,中國一直在組織專家根據中國的國情論證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問題,他認為,只要走綠色低碳發展的路徑,調整發展方式和能源結構,還是可能會出現經濟增長跟碳排放脫鉤的情況。
“我們希望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峰值,隨著經濟的增長出現脫離的的狀況,到底什么時候會出現?我們現在也正在研究論證。如果要盡早地出現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可能我們必須要采取總量控制的措施,所以我們準備對能源的消費總量、二氧化碳排放總量進行控制。但是,現在我們正在論證,正在做方案,準備采取措施。何時能夠開始在中國開始采取這個措施,還要經過進一步的論證之后,才能出臺這方面的一些政策、措施,才能夠實施。”
面對全球極端天氣事件增多的挑戰,美國宇航局(NASA)與IBM研究院合作開發了一款基于人工智能和開放科學原則的新型AI地理空間基礎模型。據NASA近日發布的消息,美國宇航局(NASA)與IBM研究院合......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教授楊化桂團隊聯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姜政團隊工通過撰寫綜述論文,介紹原位/工況同步輻射分析技術在CO2/CO還原反應中跨尺度應用。相關文章發表于《德國應用化學》。 綜述總......
一項最新預測顯示,全球經濟到2049年的平均收入可能減少19%。這些模型進一步指出了碳排放不受限的潛在后果,以及這些后果對全球的不平均影響。對氣候變化導致的經濟損失的預測對于公共和私營實體......
名稱生態環境部、國家統計局關于發布2021年電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的公告索引號000014672/2024-00149分類應對氣候變化發布機關生態環境部國家統計局生成日期2024-04-12文號公告20......
氣候變化可能會改變人類的計時方式。3月27日發表于《自然》的一項分析預測,融化的冰蓋正在減緩地球的自轉速度,以至于下一個閏秒將被推遲3年。論文作者之一、美國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地球物理學家Duncan......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鄧德會團隊,應邀發表了關于二氧化碳加氫制碳一產物選擇性調控的綜述文章。該綜述系統介紹了二氧化碳加氫制碳一產物的研究進展,并對二氧化碳加氫的選擇性調控策略、存在的......
根據《通訊-地球與環境》3月22日發表的一項研究,在2035年的預計升溫幅度下,全球變暖可能導致食品通脹率每年最高上升3.2%,整體通脹率每年最高上升1.2%。這些發現還表明,盡管高、低收入國家都會經......
甲烷(CH4)與二氧化碳(CO2)的相對排放量是探究氣候變暖影響濕地溫室氣體排放的關鍵因素之一。為深入理解CH4與CO2排放的溫度敏感性,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梁玉婷團隊與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陳......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地球科學論文指出,人類活動的變化或導致16世紀大氣二氧化碳含量下降,原因是公元1450-1700年新舊大陸交流期間美洲大規模土地利用的變化。這項研究......
二氧化碳電解能夠將煙道氣等工業廢氣中的二氧化碳轉化為高值燃料和化學品,是一項具有廣闊應用前景的負碳技術。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汪國雄和研究員高敦峰團隊與大連工業大學安慶大教授團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