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昆明3月18日電 來自云南省科學技術院的消息,我國首個少數民族生物樣本庫將在舜喜再生醫學云南省干細胞庫開建。
云南有26個民族,除漢族外,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少數民族有25個,各民族分布呈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各民族的地域差異,以及獨有的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形成了民族的多樣性。在各少數民族中,最為難得的遺傳隔離群,是研究人類群體遺傳、醫學遺傳和生物特性的珍貴資源。建立少數民族樣本庫,采集多民族的生物樣本進行制備和儲存,對疾病研究、生物特性研究等具有重大意義。
項目負責人楊靜逸博士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他們將借助區域婦幼保健醫療聯合體平臺和科研資源優勢,結合舜喜再生醫學云南省干細胞庫的科研實力,重點保護各民族寶貴的干細胞資源和基因多態性資源;同時,以樣本庫為平臺,展開與本地醫療機構的科研合作,培養和儲備干細胞和基因學的專業人才,為后續干細胞應用和區域高發疾病的科學研究奠定基礎。此外,他們還將進一步探索人口較少民族的干細胞生物特性,發揮少數民族干細胞資源在干細胞應用中的優勢,先期將展開少數民族孕產婦高發疾病等項目及少數民族干細胞科學研究,為重大疾病和區域高發疾病的診療提供輔助,促進“健康中國”建設和我國干細胞產業的發展。
這個少數民族生物樣本庫由云南省科學技術院、昆明市婦幼保健院和云南舜喜再生醫學云南省干細胞庫共同建設。“作為云南本地的干細胞庫,建設少數民族生物樣本庫是義不容辭的責任。”楊靜逸博士表示,他們將不斷提升研究水平和服務水平,豐富樣本資源的種類、數量,推進干細胞科學研究及成果推廣應用,為深入研究人類遺傳演變及生物資源的利用提供戰略儲備。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