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07-11 15:50 原文鏈接: 中國首顆綜合性太陽探測專用衛星啟動征名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獲悉,從即日起至7月24日,中國首顆綜合性太陽探測專用衛星“先進天基太陽天文臺”(Advanced Space-based Solar Observatory,ASO-S)面向廣大網友征集中文昵稱。

      ASO-S將于10月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擇機發射,是繼“悟空”“墨子”“慧眼”“實踐十號”“太極一號”“懷柔一號”等一批科學衛星成功發射并持續產出重大科學成果之后,中國科學衛星系列“大家族”將再添的新星,將展開對太陽的探索之旅。

      太陽,是與我們關系最密切的一顆恒星,也是唯一一顆可以詳細研究的恒星。它為我們帶來了光明和溫暖,但同時也會對地球產生重大影響。太陽的狂怒是一次次的劇烈爆發現象,包括太陽耀斑、日冕物質拋射等,會在日地空間引發一系列強烈擾動,甚至會影響人類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人類就生活在由太陽這顆恒星所控制的太陽系內。因此,不管是從天文學的角度去探尋恒星奧秘,還是從實際生產生活的角度來講,對太陽開展系統深入的觀測都十分必要。

      先進天基太陽天文臺以“一磁兩暴”為科學目標,“一磁”指的是太陽磁場,大部分的太陽活動都直接受到太陽磁場的支配,而“兩暴”指的是太陽上兩類最劇烈的爆發現象,即太陽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ASO-S將利用太陽活動第25周峰年的契機,對耀斑、日冕物質拋射和全日面矢量磁場開展同時觀測,研究“一磁兩暴”的起源、相互作用及彼此關聯,為嚴重影響人類正常生活的空間災害性天氣預報提供支持。衛星設計壽命4年。

      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網友提交的名稱能夠高度貼合衛星科學目標,文字簡練、便于記憶、易于傳播,同時富有科學文化內涵,彰顯中國人的科學探索精神和文化自信。“我們的太空”、“中國的航天”、“中科院之聲”、“科學大院”等微信公眾號將會同步發布此次云征集活動。

      據ASO-S衛星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甘為群研究員介紹,“ASO-S衛星上共搭載了3臺有效載荷:全日面矢量磁像儀、萊曼阿爾法太陽望遠鏡和太陽硬X射線成像儀,將首次實現在一顆近地軌道衛星平臺上對全日面矢量磁場、太陽耀斑非熱輻射成像和日冕物質拋射的日面形成和近日冕傳播同時進行觀測,并首次實現萊曼阿爾法波段全日面和近日冕同時觀測。”。ASO-S衛星入軌后,每天將產生大約500GB的探測數據,衛星全部科學數據和分析軟件將面向全球用戶開放共享,共同實現ASO-S科學目標。

    相關文章

    這個“觀天神器”讓太陽活動“盡收眼底”

    太陽也會“打噴嚏”,而且威力還不小!作為離地球最近的恒星,太陽雖然看起來很平靜,但其實“動作”很多,黑子、耀斑、太陽風……當發生日冕物質拋射時,太陽會噴出大量帶電粒子。“強烈的太陽爆發會釋放出100億......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火星全球影像圖發布

    4月24日,在2023年“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啟動儀式上,國家航天局和中國科學院聯合發布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火星全球影像圖。本次發布的影像圖為彩色,包括按照制圖標準分別制作的火星東西半球正射投影圖、魯賓......

    403秒!中國“人造太陽”獲重大突破

    第122254次實驗!昨天21時,中國有“人造太陽”之稱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創造新的世界紀錄,成功實現穩態高約束模式等離子體運行403秒,對探索未來的聚變堆前沿物理問題,提升核聚......

    探日衛星“夸父一號”向國內外試開放觀測數據

    新華社南京4月12日電(記者王玨玢)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我國首顆綜合性太陽探測衛星“夸父一號”準實時觀測數據12日起向國內外試開放。此次數據試開放的范圍,包括自4月1日起的太陽硬X射線成......

    王興軍課題組攻克激光雷達抗干擾和高精度并行探測難題

    北京大學電子學院王興軍教授課題組-常林研究員課題組在兩年攻關的基礎上,研制出一種全新的硅基片上多通道混沌光源,提出了一種基于混沌光梳的并行激光雷達架構,攻克了激光雷達抗干擾和高精度并行探測這兩個世界性......

    實現三項首次!

    16日,記者從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獲悉,中科院空間科學(二期)先導專項——太陽風-磁層相互作用全景成像衛星(SMILE,“微笑”衛星)任務團隊,赴位于荷蘭的歐空局歐洲空間技術中心開展衛星初樣星箭聯合......

    我國科學家揭示太陽暗條連續部分爆發過程

    12日從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獲悉,該臺研究人員利用一米新真空太陽望遠鏡和太陽動力學天文臺相關數據,研究了兩個相鄰太陽暗條之間的相互作用并導致連續部分爆發的精細過程。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天體物理學報......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成功開展地下結構探測試驗

    記者從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獲悉,為探索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在海洋地質調查、水下目標探測、城市地下空間探測等領域的應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基于國產分布式光纖聲波調制解調設備開展集成研發,自主形成分布式光纖聲......

    精確“觀云測雨”把天上云水資源“捅下來”

    2021年9月15日21時35分,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開幕式在熱烈的氣氛中圓滿結束。10分鐘后,一場大雨如期而至。據氣象部門預測,當晚有一次強降水過程。如果在國家領導人致辭、運動員入場、文藝演出或火炬點......

    未來月球探測任務的優選區域獲揭示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研究團隊基于嫦娥三號和嫦娥五號任務提供的地面真值,對全月年輕火山活動進行了研究,重新解譯了它們的物質組成并校正了各火山單元的年齡。近日,相關成果在《自然·天文學》上發表。研究團隊提......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