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賈衛華教授領銜,中山大學、美國NIH等多家機構的科研人員組成的國際合作團隊,基于新一代測序技術、基因的表達譜分析、體內外實驗以及大量臨床數據,對食管鱗狀細胞癌的全基因組變異進行了歷時五年的研究,繪制出廣東食管鱗狀細胞遺傳變異圖譜。
廣東是食管癌高發大省,人群具有獨特的遺傳背景及生活習慣。從全基因組水平,全面、系統揭示廣東食管鱗癌特有的體細胞遺傳變異圖譜,進而發現影響預后及靶向治療的遺傳變異,無疑對解析食管癌的發病機理、推動臨床治療方法的研究具有極大價值。由賈衛華教授領銜的該項研究系統地揭示了廣東食管鱗癌的癌癥基因組學特征,尤其是發現了一系列新的影響癌癥轉歸和生存的基因突變(如VANGL1)、基因異常表達(如miR-4707-5p)和特征性的染色體結構變異,并進行了深入的體內外實驗研究和癌癥信號通路研究。賈衛華教授團隊通過對67個廣東食管鱗癌患者的腫瘤及癌旁正常組織進行全基因組或外顯子組測序發現,同中國北方食管鱗癌相比,廣東地區食管鱗癌的突變譜有較多的不同。
此外,該研究還重點關注了遺傳變異與患者預后的關系。結合基因表達分析和對患者的隨訪,賈教授團隊觀察到廣東食管鱗癌組織中NOTCH1基因突變和低表達與患者生存期較長顯著相關,提示NOTCH1可能是食管鱗癌的一個重要的治療靶點。分析NCI60數據顯示,NOTCH1基因突變可能引起腫瘤細胞對長春花堿、達沙替尼等14種現有的抗腫瘤藥物具有敏感性,提示針對NOTCH1基因突變的患者進行選擇用藥可能進一步提高這部分患者的治療效果。
該項研究鑒定了廣東食管鱗癌的突變譜,為進一步篩選更為有效的靶向治療藥物提供了重要依據。該項研究提示,未來可望采用遺傳變異圖譜為患者轉歸進行亞組分型,并可望為攜帶不同突變組合的患者進行更精準的靶向治療、篩選更為有效的靶向藥物提供重要依據。該研究成果前不久在Cell出版集團、國際著名遺傳學雜志《Am J Hum Genet》在線發表。
種子是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特有的繁殖體,是胚珠經過受精以后形成的結構,在植物生命周期中處于關鍵位置。種子主要由種皮、胚和胚乳組成。其中胚乳是大多數開花植物雙受精后產生的組織,一般為三倍體(每個細胞核有三......
時下正是吃西瓜的好時節。一項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新研究改寫了栽培西瓜的起源。作物的野生近親或祖先是育種和了解馴化歷史的重要資源。然而,由于滅絕、雜交以及將栽培種與野生種區分開來的挑戰,導致鑒......
7-甲基鳥嘌呤(m7G)修飾是轉錄后調控中最常見的堿基修飾形式之一,廣泛分布于tRNA、rRNA以及真核生物mRNA的5’帽子區,對維持RNA的加工代謝、穩定、出核以及蛋白質翻譯具有重要作用。近期研究......
腫瘤免疫治療是腫瘤綜合治療模式中最活躍、最有前景的一種治療手段,Science將其評為2013年“十大科學突破”之一。腸道是人體內最大的淋巴器官,存在超過70%的T細胞,是絕大多數記憶T細胞的居住地。......
食源性疾病是全球范圍內重要的食品安全問題,早期發現和查明病因是防控食源性疾病的重要保證。隨著新一代基因組測序技術的發展,基于全基因組測序(WGS)的分子分型技術在食源性疾病聚集性病例識別和暴發溯源調查......
對于“獨立自主”這四個字,中國人似乎總有一種偏執的追求,不光高鐵要自己造,就連上面的零部件是不是國產的,都要刨根問底。而醫療領域,恰恰是依賴進口的重災區。同樣的藥,常常是進口的比國產的好用,更不用說M......
2019年6月21日至23日,華大智造在京舉辦“2019測序技術和應用高峰論壇”。基因測序領域200余位國內外行業內頂級專家學者及企業代表參與大會,共同關注測序技術和應用最新發展,探討基因行業標準和數......
腫瘤組織中免疫細胞的組成在免疫治療中起關鍵作用,然而人類腫瘤組織中免疫細胞的異質性和分化途徑還有待研究。李漢杰博士等通過對25名黑色素瘤患者腫瘤中免疫細胞的單細胞轉錄組測序和單細胞TCR測序分析,發現......
臨床數據涉嫌造假,金斯瑞生物科技股價重挫45%,截至發稿,金斯瑞生物科技下跌29.01%,報11.5港元/股,成交金額3.97億。圖片來源于網絡消息面上,閻火研究發布看空報告稱,金斯瑞生物科技缺乏創新......
健康是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話題,隨著現代檢測技術的不斷進步和資本力量的加速推動,基因檢測成了熱門行業,吸引著人們的關注。基因檢測行業的迅速發展似乎讓人們覺得通過基因檢測預測或者治療某些疾病已經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