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京舉行,會議為2024年經濟工作指明方向。
形勢判斷:有利條件強于不利因素
會議指出,進一步推動經濟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難和挑戰,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隱患仍然較多,國內大循環存在堵點,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要增強憂患意識,有效應對和解決這些問題。綜合起來看,我國發展面臨的有利條件強于不利因素,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要增強信心和底氣。
關于內外形勢的判斷,與2021年、2022年相比,新增“部分行業產能過剩”“風險隱患仍然較多”提法。
政策取向:加強經濟宣傳和輿論引導,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
會議要求,明年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積極進取,不斷鞏固穩中向好的基礎。要強化宏觀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政策工具創新和協調配合。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要用好財政政策空間,提高資金效益和政策效果。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強化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合理擴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用作資本金范圍。落實好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重點支持科技創新和制造業發展。嚴格轉移支付資金監管,嚴肅財經紀律。增強財政可持續性,兜牢基層“三保”底線。嚴控一般性支出。黨政機關要習慣過緊日子。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準有效。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盤活存量、提升效能,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創新、綠色轉型、普惠小微、數字經濟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促進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要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強財政、貨幣、就業、產業、區域、科技、環保等政策協調配合,把非經濟性政策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強化政策統籌,確保同向發力、形成合力。加強經濟宣傳和輿論引導,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
關于明年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展望,在中央政治局定調2024年經濟工作: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一文中做了詳細論述。
此外,會議要求,要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強經濟宣傳和輿論引導,對此,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認為,在對于政策整體效能的重視下,預期管理將成為明年宏觀調控政策的施策重點。
發力點:發展數字經濟、海洋經濟、銀發經濟等推進高質量發展
會議提出九大任務推動高質量發展。
一是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完善新型舉國體制,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加強質量支撐和標準引領,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要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發展。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開辟量子、生命科學等未來產業新賽道,廣泛應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強應用基礎研究和前沿研究,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鼓勵發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
二是著力擴大國內需求。要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推動消費從疫后恢復轉向持續擴大,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大力發展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積極培育智能家居、文娛旅游、體育賽事、國貨“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穩定和擴大傳統消費,提振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等大宗消費。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優化消費環境。要以提高技術、能耗、排放等標準為牽引,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發揮好政府投資的帶動放大效應,重點支持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基礎設施、節能減排降碳,培育發展新動能。完善投融資機制,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支持社會資本參與新型基礎設施等領域建設。
三是深化重點領域改革。要謀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舉措,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持續注入強大動力。不斷完善落實“兩個毫不動搖”的體制機制,充分激發各類經營主體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深入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在市場準入、要素獲取、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方面落實一批舉措。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著力破除各種形式的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要謀劃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落實金融體制改革。
四是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要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拓展中間品貿易、服務貿易、數字貿易、跨境電商出口。放寬電信、醫療等服務業市場準入,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認真解決數據跨境流動、平等參與政府采購等問題,持續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打造“投資中國”品牌。切實打通外籍人員來華經商、學習、旅游的堵點。抓好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八項行動的落實落地,統籌推進重大標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項目。
五是持續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要統籌化解房地產、地方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風險,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積極穩妥化解房地產風險,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的合理融資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加快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完善相關基礎性制度,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統籌好地方債務風險化解和穩定發展,經濟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為穩定全國經濟作出更大貢獻。
六是堅持不懈抓好“三農”工作。要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為底線,以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提升鄉村建設水平、提升鄉村治理水平為重點,強化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強化農民增收舉措,集中力量抓好辦成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毫不放松抓好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探索建立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改革完善耕地占補平衡制度,提高高標準農田建設投入標準。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把農業建成現代化大產業。
七是推動城鄉融合、區域協調發展。要把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各類要素雙向流動,推動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充分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按照主體功能定位,積極融入和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加強國家戰略腹地建設。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國。
八是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打造綠色低碳發展高地。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加快打造綠色低碳供應鏈。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落實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加強資源節約集約循環高效利用,提高能源資源安全保障能力。
九是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兜住、兜準、兜牢民生底線。更加突出就業優先導向,確保重點群體就業穩定。織密扎牢社會保障網,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發展銀發經濟,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
會議指出,注意把握和處理好速度與質量、宏觀數據與微觀感受、發展經濟與改善民生、發展與安全的關系,不斷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
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是2024年排在第一位的任務,數字經濟、人工智能作為第一任務里的優先選項,重要程度可見一斑,對應第二任務擴大國內需求里提到的數字消費,預計2024年,數字經濟仍是投資焦點。此外,九大任務中提到的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綠色低碳供應鏈,海洋經濟,銀發經濟也值得投資者關注。
2024年5月24-26日,中國圖象圖形大會(CCIG2024)在西安召開。本次大會由中國圖象圖形學學會主辦,空軍軍醫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承辦,陜西省生物醫學工程學會、陜西省圖象圖形學學會......
關于2024年度第三批湖南省科技創新計劃項目驗收結果的公示根據《湖南省科技創新計劃項目管理辦法》(湘科發〔2020〕69號)、《湖南省創新型省份建設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湘財教〔2023〕3號)、《湖南......
6月1日,第十三屆中國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的重大活動之一中部投資促進推介會在長沙舉行。推介會上創新設置了“省長對話”環節,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省長共同接受訪談,圍繞如何落實中部地區崛起......
5月30日,國內知名的數智化科技創新服務機構“八月瓜科技”在線發布《全國科技創新百強指數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報告》以專利信息為核心指標,依托“創新大腦”1.88億條全球專利數據、知識......
2024年5月29日,第二十一屆中國國際科學儀器及實驗室裝備展覽會(CISILE2024)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順義館)盛大開幕。展會期間,主辦方頒布了26個CISILE2024年度自主創新金獎,以鼓勵......
5月22日,2024重慶國際友好城市合作大會開幕。重慶市與西班牙塞維利亞市簽署了《重慶與塞維利亞市締結友城協議》,并簽署了《重慶塞維利亞科技創新合作意向書》。兩地將在創新及科技領域的合作與交流方面,實......
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更好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作用,2024年,財政部擬實施科技創新專項擔保計劃,通過提高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對科技創新類中小企業的風險分擔和補償力度,引導銀行和各級政府性融資擔保......
“新增了‘區域科技創新與科技合作’和‘監督管理’兩章。”“鼓勵科技創新的好政策、硬措施越來越多。”“對企業來說,都是真金白銀的實惠。”4月底以來,新修訂的《湖北省科學技術進步條例》(以下簡稱《條例》)......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記者從財政部獲悉,2024年,財政部門將在政策取向上注重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發揮需求牽引作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激發科研人員活力,......
各有關單位:為貫徹國家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精神,充分發揮市場主體參與 標準制定的作用,依據《中國檢驗檢測學會團體標準管理辦法》的 規定,結合各會員單位對團標制(修)訂的迫切需求,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