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中德亞毫米波望遠鏡奠基儀式在西藏羊八井舉行。中國科學院副院長詹文龍,西藏自治區政府副秘書長張有年,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臺長嚴俊、副臺長郝晉新,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王煥玉等出席儀式。
據悉,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聯合國內多家單位與德國科隆大學合作,將于2010年拆移位于瑞士阿爾卑斯海拔3200米Gorergrat的3米口徑KOSMA亞毫米波望遠鏡至中國西藏當雄縣海拔4300米的羊八井。這將是中國第一架可用于常規天文觀測的亞毫米波望遠鏡,也是目前北半球臺址海拔最高的亞毫米波望遠鏡,建成后的羊八井天文觀測站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天文觀測站之一。
嚴俊介紹,羊八井天文臺位于中國科學院羊八井國際宇宙射線觀測站內,中德雙方的科學家將在這里進行亞毫米波天體物理的研究工作,同時與其他學科研究人員合作進行高能物理及大氣物理的交叉學科的科研工作。羊八井天文觀測的建筑設施預計將于2009年11月20日前完工。
羊八井天文觀測站將于2010年放置中德合作改造拆移的3米口徑的KOSMA亞毫米波望遠鏡,用于探測高頻分子譜線以及深埋于星際氣體及塵埃中的天體。該亞毫米波望遠鏡整體及相應的接收機構均具有世界先進水平,預計將于2010年底前完成望遠鏡的技術準備、改造、拆卸、搬遷、安裝和調試工作,并于2011年初開始試觀測運行。
嚴俊介紹,由于宇宙中很大比例的星際介質(分子氣體和塵埃)的電磁波發射都落在亞毫米波波段,因此亞毫米波波段的天文觀測研究極其重要。歐洲及美國和日本對亞毫米波波段的設備進行了大量的投入,我國目前仍缺乏可提供給天文學家進行常規觀測的亞毫米波望遠鏡。在該領域的起步階段,選擇一臺造價較小、建造周期短的中小型亞毫米波望遠鏡是十分合適的。
據悉,此次中德合作采取了對中國天文界而言全新的國際合作模式。此次合作我們利用本國地理優勢,換取外國技術含量極高且造價不菲的望遠鏡及其附屬儀器設備,同時得到高達80%的觀測時間。羊八井天文臺的建成,不僅推動我國天文界在亞毫米波天文學領域的研究,還可能成為中國未來重大科學工程計劃中南極Dome A天文臺THz望遠鏡項目或中國30米亞毫米波望遠鏡項目的試驗及測試平臺,以及人才培養基地。
詹文龍指出,中國科技發展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原始創新能力薄弱,這也是我國科技發展當前面臨的突出問題,而這個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們缺少世界先進水平的探測儀器設備。中德亞毫米波望遠鏡以及附屬的接收機等儀器是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天文觀測設備,這也將是中國提供給天文學家以及其他領域專家進行常規亞毫米波觀測的一架天文望遠鏡。
詹文龍同時希望,借此項目推進我國亞毫米波天文學領域的科研及技術人才的培養,并與西藏大學合作,培養一批有志于天文和粒子物理研究的青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