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值此奧朗德總統對華進行國事訪問之際,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和法蘭西共和國總統重申雙方堅信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最重大挑戰之一,需要所有國家本著共同利益、在可持續發展框架下一起努力。
二、習近平主席和奧朗德總統憶及關于達成一項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適用于所有締約方的議定書、其他法律文書或具有法律效力的議定成果的德班授權,堅定決心攜手并與其他國家領導人一道努力,達成一項富有雄心、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巴黎協議,以公平為基礎并體現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和各自能力原則,考慮到不同國情,同時考慮2℃以內全球溫度目標。
三、中法雙方強調巴黎協議必須發出全世界向綠色低碳、氣候適應型和可持續發展轉型的明確信號。
四、鑒此,雙方強調,以符合強勁經濟增長和公平社會發展及2℃以內全球溫度目標的節奏在本世紀內實現將全球經濟轉到低碳道路至關重要。雙方也認識到,在考慮到不同的自然資源稟賦和社會選擇的情況下,逐步轉向清潔能源系統至關重要。雙方還強調了制定2050年國家低碳發展戰略的重要性。
五、雙方強調發達國家需要繼續通過承擔有力度的全經濟范圍絕對量化減排目標來發揮領導力,同時強調發展中國家在可持續發展框架下持續加強多樣化減緩行動的重要性,包括視國情逐步轉向全經濟范圍可量化減限排目標,通過恰當的激勵和支持來實現相關目標。
六、中法雙方強調有必要通過巴黎協議表明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在政治上同等重要。雙方強調巴黎協議需為有效加強適應能力作出貢獻。雙方強調制定和實施國家適應計劃、將應對氣候變化考慮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活動、采取多樣化適應行動和項目的重要性。雙方強調加強發展中國家適應計劃和行動國際支持的重要性,同時考慮到那些特別脆弱國家的需要。
七、中法雙方重申,確定一個清晰、可信的發達國家實現到2020年每年動員1000億美元目標的路徑至關重要。該資金來自各種不同來源,其中既有公共來源也有私營部門來源,既有雙邊來源也有多邊來源,包括替代性資金來源,旨在支持發展中國家具有透明度的減緩和適應行動并提高發展中國家的能力。雙方歡迎發達國家和多邊金融機構在最近利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會議上作出的新承諾,在該會議上經合組織和氣候政策倡議提出了報告。雙方呼吁尚未這樣做的發達國家增加他們對發展中國家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支持。
八、雙方強調發達國家在2020年后繼續為發展中國家有力度的減緩和適應行動提供強化的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支持至關重要,特別是在適應方面向面對氣候變化負面影響特別脆弱的發展中國家提供支持。其他愿意這樣做的國家提供補充性支持應得到鼓勵和認可。
九、中法雙方強調,技術創新在應對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增長和發展、能源獲取和能源安全等相互關聯的挑戰中具有關鍵作用。雙方支持進一步加強現有技術機制,以合作開展技術開發和轉讓,包括通過聯合研發、示范和其他活動。
十、中法雙方強調巴黎協議中需要包含有強化的透明度體系,以建立相互間的信任和信心,并包括對行動和支持進行報告和審評以促進成果的有效實施。該體系應為依能力而需要靈活性的發展中國家提供靈活性。
十一、雙方同意巴黎協議應規定締約方制定、通報、實施并定期更新國家自主決定貢獻。雙方支持每五年以全面的方式盤點實現經議定長期目標的總體進展。盤點的結果將為締約方以國家自主決定的方式定期加強行動提供信息。
十二、中法雙方強調有必要在巴黎通過一個關于2020年前加速落實減緩、適應和支持的工作計劃,并在2017年或2018年開展一個促進性的對話以盤點已有進展并探索進一步加強2020年前行動和支持的可能性。
十三、中法雙方憶及通過2007年發表的氣候變化聯合聲明所建立起的雙邊應對氣候變化伙伴關系,并同意進一步加強雙方在氣候變化領域的協調與合作。雙方將重點加強在低碳基礎設施、碳捕集利用和封存、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低碳交通、低碳城鎮化、循環經濟、適應及碳市場等方面的交流。中法雙方強調不同形式的碳定價的重要性,并認為中國發展全國碳市場是這方面的重要里程碑和強有力激勵信號。
十四、雙方合作將包括交流最佳實踐、技術研發、投資低碳項目和解決方案及聯合投資第三方市場。雙方計劃在未來五年盡早公布各自的2050年國家低碳發展戰略。
十五、中法雙方認識到綠色金融和低碳投資的重要性,將努力鼓勵資金流向資源節約和低碳的項目。雙方也認識到在綠色金融和低碳投資領域加強合作的必要性。雙方強調國家和多邊開發銀行在這方面特別是撬動公共和私營投資上發揮的重要作用。
十六、中法雙方強調城市、地區、省區及工商界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關鍵作用,鼓勵非國家行為體在促進向低碳、氣候適應型和可持續社會長期轉型中采取行動。
十七、在2010年建立的雙邊磋商機制基礎上,雙方同意啟動中法綠色低碳經濟工作組,以加強雙方在氣候和能源相關問題上的雙邊對話與務實合作。
十八、中法雙方認識到動員氣候資金以支持發展中國家實現低碳、氣候適應型發展的重要性,特別是支持最不發達國家、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和非洲國家。法國重申所承諾的到2020年將每年現有30億歐元資金支持提高到50億歐元以上。中國重申所宣布的拿出200億元人民幣建立“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支持其他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
十九、雙方承諾到2020年顯著增加各自在低碳能源技術研發和示范方面的公共投資,同意進一步探索在雙方感興趣的領域聯合開發合作項目的機會。
二十、中法雙方將建設性地合作努力并與公約所有締約方一道,支持發展中國家向綠色低碳發展轉型并進行氣候適應力建設,包括開展三方合作。雙方將探索在第三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開展可再生能源、能效及防災減災方面的合作。雙方贊賞并支持非洲國家及其他發展中國家加速發展可再生能源及提高氣候適應力的努力,包括實施非洲可再生能源倡議及氣候風險和早期預警系統倡議。
二十一、中法雙方還將加強在其他多邊場合氣候變化相關問題的對話與合作。雙方認識到二十國集團在為成功達成巴黎成果及其有效實施動員所需政治支持方面的作用,并在推動綠色金融、能效、碳市場機制和逐步取消低效化石能源補貼方面發揮作用。
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師范大學高原科學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副教授陳哲所在團隊最新研究顯示,多年凍土區不但成為全球氣候變化響應的“敏感區”,同時也使該區域成為加劇全球變暖的重要“驅動機”。現有研究表明,以泛......
3月14日,氣候變化與碳中和國際合作聯合行動(以下簡稱“聯合行動”)啟動儀式在清華大學舉行。“聯合行動”創始理事單位、成員單位、“觀察員”企業和地方政府代表,專家委員會委員參加儀式。啟動儀式現場清華大......
氣候臨界點是氣候變化研究的熱門領域,也是全球面臨的最大氣候風險。關于氣候臨界點,2018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威廉·諾德豪斯曾有這樣的一個比喻:一葉在水面上漂浮的獨木舟開始傾斜進水的時候,尚能保持平衡......
2月14日,一項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生物學快報》(BiologyLetters)上的研究表明,氣候變化擴大了蚊子活動范圍,從而擴大了瘧疾的傳播范圍。根據這項研究,在過去的一個世紀里,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全球氣候變化對野生動物生存的影響,一直是生物多樣性研究領域的一個熱點。以鳥類為例,對于生活在溫帶季節性氣候環境下的鳥類,冬天的死亡率往往是一年中最高的,寒冷、食物短缺都是重要的影響因素。然而隨著全球變......
近日,中山大學生態學院教授劉陽團隊在氣候變化對鳥類存活影響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其研究成果為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的野生動物種群下降機制提供了新的解釋。研究結果發表于ScienceAdvances。據悉,這......
近日,中山大學生態學院教授劉陽團隊在氣候變化對鳥類存活影響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其研究成果為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的野生動物種群下降機制提供了新的解釋。研究結果發表于ScienceAdvances。據悉,這......
當地時間1月9日,總部位于瑞士日內瓦的世界氣象組織指出,臭氧層有望在40年內恢復,全球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層化學品的行動已惠及旨在減緩氣候變化的努力。這是由聯合國支持的《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492216.shtm中新社北京1月6日電美國《科學》雜志5日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預測,受氣候變化影響,即使......
氣候變化是全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應對氣候變化是人類共同事業。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深刻指出,“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治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