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中科院華南植物園教授張奠湘指導學生鄧小芳、陳湜、段婷婷歷時14年,完成了對玉葉金花屬植物繁育系統進化研究,駁斥了雌雄異株是“進化死胡同”的假說。相關成果近日發表在《分子系統發育與進化》期刊上。
雌雄異株.jpg
雌雄異株的進化一直是進化生物學家關注的焦點,其物種數目僅占有花植物的7%~8%。由于雌雄異株分支經常處于系統發育樹的頂端,且其雌雄同株的姐妹類群物種相對較少,因此,雌雄異株一直被進化生物學家認為是“進化的死胡同”。
茜草科玉葉金花屬是重要的園藝植物資源。研究組通過全面的物種采樣(70%以上種類),基于8個葉綠體基因進行了系統發育關系重建以及性狀相關性分析。研究結果表明,二型花柱是玉葉金花屬的原始繁育系統類型;二型花柱進化到雌雄異株、單型短柱花、單型長柱花;雌雄異株4次獨立從二型花柱起源,并兩次逆轉到兩性同型花;雌雄異株和攀援木本是顯著相關的,然而僅雌雄異株與快速分化的物種分化率相關,攀援木本對物種分化率沒有明顯影響。
該研究同時為玉葉金花屬植物園藝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