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楊凌團隊與大連理工大學精細化工重點實驗室崔京南團隊合作,在藥物代謝領域取得新突破,研制出人源性細胞色素P450 1A酶的高選擇熒光探針。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美國化學會志》。
細胞色素P450 1A(CYP1A)是人體重要的藥物I相代謝酶,參與多種臨床藥物、環境污染物及致癌物(如黃曲霉素)等的代謝。研發高特異性和高靈敏度的探針分子是解決上述問題的關鍵,同時也是該領域面臨的重大前沿性挑戰。
近日,大連化物所生物技術研究部生物分離與界面分子機制研究組(1824組)卿光焱研究員團隊設計并制備了一種用于汗液中鈣離子傳感的可持續、不溶性和手性光子纖維素納米晶體貼片。該研究為纖維素納米晶(CNC)......
氫負離子(H-)具有強還原性及高氧化還原電勢等特點,是頗具潛力的氫載體和能量載體。氫負離子導體是在一定條件下具有優異氫負離子傳導能力的材料,在氫負離子電池、燃料電池、電化學轉化池、膜反應器、氫傳感器等......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光電材料動力學研究組(1121組)吳凱豐研究員團隊在量子點光化學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實現了低毒性量子點敏化的近紅外光至可見光的上轉換,并將該體系與有機光催化融合,實現了......
近日,大連化物所生物能源化學品研究組(DNL0603組)王峰研究員、羅能超副研究員團隊與的里雅斯特大學PaoloFornasiero教授團隊合作,在光催化生物質制氫方面取得新進展。團隊提出一種“C-C......
利用熒光探針監測微環境在細胞成像、疾病診斷、材料缺陷跟蹤和高分辨傳感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大多數熒光分子只能檢測微環境中的一種或幾種分析物或物理參數,極大地限制了它們在動態復雜微環境中的應用。開發......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獲悉,該所包信和院士、汪國雄研究員、高敦峰研究員團隊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電解制備燃料和化學品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可實現鋼廠尾氣或者化工尾氣的高......
近日,我所催化與新材料研究室(十五室)張濤院士、楊冰副研究員團隊,與太原理工王俊文教授、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于麗娟研究員合作,在單原子催化劑動態轉化以及不同單原子物種定量統計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表明,可通......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馮亮團隊在紙基光化學傳感器的信號放大研發中取得進展。團隊構建了新型介孔二氧化硅功能化紙基傳感器,通過柱芳烴超分子識別系統,實現了農藥百草枯的高效捕獲和分析。該工......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太陽能研究部中科院院士李燦、博士后李政和研究員李仁貴等,在納米顆粒光催化完全分解水制氫的逆反應(氫氣和氧氣復合生成水的反應)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日,我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理論催化創新特區研究組(05T8組)肖建平研究員團隊在電催化理論模擬方面取得新進展,提出了新的電化學恒電勢模擬方法。電化學界面是變電子數的巨正則系綜體系,在發生反應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