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太陽”: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
記者日前從中科院獲悉,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實施13年來,高質量地建成一批大科學裝置,極大地提高了我國在相關基礎研究前沿領域的國際地位和戰略高技術的研發能力。
據介紹,中科院正在運行的大科學裝置達到11個,約占全國的80%。包括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研究裝置、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冷卻儲存環、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重大改造工程、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上海光源等大科學裝置都順利通過了國家驗收。
中科院有關負責人表示,中科院大科學裝置帶動了我國高新技術的自主創新和高技術產業的發展,如高精度加工、精密測量、自動控制、磁鐵、超導、電源、高頻、微波、超高真空等,直接促進了相關企業的技術進步和新產品開發以及開拓國際市場的能力。
據了解,中科院目前還有多個在建大科學裝置,包括子午工程、強磁場實驗裝置、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航空遙感系統、武漢生物安全實驗室、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等。
4月21日,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山東省醫學科學院)領導干部會議召開。山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兼省委教育工委書記白玉剛講話,省委組織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于富華宣讀省委關于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山東省醫學科學......
4月20日,廣州醫科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正式揭牌成立,中國科學院院士、生物島實驗室主任、廣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徐濤教授擔任院長,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中國科學院納米生物效應與安全性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記者4月21日獲悉,由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羅鳴等科研人員完成的“茶樹CsHAC1基因和蛋白及其應用”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該發明公開了一種茶樹CsHAC1基因和蛋白在改變植物抗逆性中的應用。該發明構建了插入......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南海海洋所)獲悉,近日,該所兩項成果榮獲2021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其中,林間牽頭完成的成果“大洋板塊俯沖動力學機制及對南海構造演化的控制作用”獲特等獎;喻子牛......
近日,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綜合保護團隊在文山老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景東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地開展槭屬植物野外調查時,發現了2個漾濞槭的新種群。其中,文山老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發現的......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王曉雪團隊解析了絲狀噬菌體編碼的衣殼蛋白在細菌宿主超感染排除和噬菌體防御方面的作用。相關研究發表于《環境微生物學》。噬菌體是一種侵染......
近日,廣東省科協、廣東省科技廳公布了廣東省科普教育基地(2022—2026年)名單,共認定182家單位。其中,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以下簡稱廣州地化所)成功入選。廣州地化所高度重視科普工作,設......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有機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生郭子雍與導師畢新慧研究員和張國華特任研究員等人利用云霧在線觀測平臺揭示了云滴中棕色碳的液相形成證據。相關研究在該所有機分析平臺上完成,近日發......
4月18日下午消息,針對被中科院停用的消息,知網今日發布聲明稱,知網也將繼續向中科院所屬各院所提供正常服務,直至2022年度協議簽署并啟動服務。以下為聲明全文:關于中國知網與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合作......
為認真貫徹《國務院關于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意見》精神,推動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充分釋放潛能,提高使用效率,根據《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