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于網絡
近日,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科研人員在緬甸北部地區進行科學考察時,發現了木蘭科木蘭屬一新種克欽木蘭。該新種成年個體不超過50株,瀕危等級為極危。該研究成果近日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植物分類學》上。
據介紹,木蘭科全球共有大約350種,主要分布于亞洲和南北美洲的熱帶、亞熱帶和溫帶。木蘭科植物多為高大喬木,在維護森林生態系統的平衡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也是重要的園林綠化樹種。但由于屢遭濫伐、環境變化以及自身繁殖能力衰退等因素影響,有不少種類已處于漸危、瀕危和極危的狀態。
同時,木蘭科植物是研究被子植物起源、發育、進化不可缺少的珍貴材料,科學研究價值極高,一直是植物學者所最為關注的類群,是兩大植物分類學派爭論的焦點。
此次發現克欽木蘭的緬甸是全球生物多樣性最高熱點地區之一,但木蘭科植物截至目前僅記錄到21種。雖然近年來多個國家的植物學家在緬甸開展了多次生物多樣性調查,發現了許多新類群,但幾乎都是灌木和草本植物,沒有喬木樹種新類群的發表。
2017年,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率隊對緬甸北部地區開展了為期近一個月的第五次野外生物多樣性科學考察。在此次考察中,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科研人員首次發現了木蘭科木蘭屬一新種克欽木蘭。該新種樹干高達30米以上,花大艷麗,具有非常好的觀賞性,當地人還用來建造房屋和家具。同時,該新種野外僅發現一個居群,成年個體不超過50株,瀕危等級為極危。
此次木蘭科木蘭屬新種的發表,既為緬甸植物志增加了木蘭科一個新種,也顯著提升了中緬科技合作成果的影響力。大量新植物新類群的發表,也進一步說明緬甸北部地區在生物多樣性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義,需要加大力度、持續研究。
華南國家植物園是我國正式設立的第二個國家植物園,以生物多樣性保護為主題的自然教育是國家植物園的重要使命之一。近日,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工程師、科普課程主任李文艷所著的《華南國家植物園自然觀察筆記》一書......
記者6日從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獲悉,來自該所等單位的科研人員探討了我國被子植物滅絕風險的空間分布和驅動因素,他們發現,我國被子植物的滅絕風險在空間上顯著聚集,整體來看,被子植物的瀕危狀況南方比北方更嚴......
“因為花太不顯眼了,所以它的葉片發生了變態,長得很醒目,來吸引昆蟲”“樹不要皮,必死無疑!因為養分都靠樹皮傳輸。”……5月25日,20余位來自北京市房山區大石窩鎮的中小學生組成的科學小記者團,來到我國......
3月13日,記者從公安部獲悉,近日,經中泰緬三國有關部門協商同意,緬甸妙瓦底地區的800余名中國籍涉賭詐人員經泰國陸續被遣返回國。據了解,為依法打擊跨國電信網絡詐騙、網絡賭博等突出犯罪活動,2023年......
近日,由中國植物學會、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等單位共同主辦的2023年中國植物園學術年會在深圳市中國科學院仙湖植物園舉行。會議期間還舉辦了“多肉植物科普展”和“‘蕨’處逢生——蕨類植物展”科普展覽。本次......
10月20日至22日,西寧國家植物園建設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召開,會議旨在加快推進西寧國家植物園創建前期準備工作,積極促進植物園建設領域的國內外學術交流。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劉......
日前,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自然資源部、中國科學院聯合印發《國家植物園體系布局方案》,確定在已設立2個國家植物園的基礎上,再遴選14個國家植物園候選園,納入國家植物......
近日,聞名全球的素有“蘭科巨人”之稱的斑被蘭在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以下簡稱版納植物園)首次展露花顏。斑被蘭的花通常呈黃色或黃綠色,帶有栗褐色或暗紅色斑點或斑塊,版納植物園引種的為黃綠色無斑點......
近日,國家林草局植物新品種保護辦公室組織專家對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寧祖林、陳玲、盧瓊妹、李冬梅、劉華等科研人員培育的紫金牛屬新品種‘紫紅荷1號’和‘紫紅荷2號’及無憂花屬新品種‘四季無憂’進行了現場審......
3月20日,#4名學生偷渡前往緬甸后失聯#的話題登上熱搜,引發網友熱議。據了解,近日,合肥多個高校學生收到安全提醒,某高職4名學生偷渡前往緬甸后失聯。網傳截圖稱,學生在外實習期間輕信暴富誘惑,從西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