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有這樣一群科研工作者,他們通過研究氣泡如何影響化學反應中的動量和質量傳遞,幫助化工、能源等企業解決實際問題。
高大的鐵門時而緊閉、時而敞開,各種發動機的轟鳴聲在面積不大的空間里交相呼應,穿著白大褂的工作人員在高達二三十米的設備上上下穿梭,時不時拿著鉗子、扳手敲敲這里,擰擰那里。
這不是哪家企業的生產車間,而是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的一間實驗室。
近日,記者走進了這間隸屬于多相復雜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廠房”,第一眼見到的是一個由透明塑料管圍成的設備。這臺設備正在運轉,水從底部被不斷注入。注滿水后,一串串氣泡從底部冒出躥向頂部。
“這個裝置是做什么實驗的?”
“這是一個研究氣液兩相流的裝置,主要用于研究氣泡如何影響化學反應中的動量和質量傳遞。”
“里邊裝的是水嗎?”
“對。我們實驗時裝的是水,但在工業生產中,里邊就有很多漿、非牛頓流體。”
研究員楊寧站在這個長度約6米的環形設備前,仔細觀察著水中氣泡,眼神隨氣泡由下往上,不時和同事討論。
“氣泡的尺寸是多少?大氣泡與小氣泡的數量是多少?氣泡的形態和軌跡是如何動態變化的?這些都是需要我們觀察、記錄的。”在一旁記錄的科研人員告訴記者,觀察氣泡已經成了他們的職業習慣。
“我們有時候出去開會,會觀察酒店水族箱里的氣泡是怎么變化的。”楊寧說,“內部的氣速、壓力等參數影響氣泡的變化,氣泡的大小變化又影響了化學反應中質量和熱量的傳遞,所以我們可以通過控制氣泡來控制化學反應。”
在科研人員的身后,一個20多米高的大家伙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這是一個用于中試實驗的設備,里邊的各種設計便于我們了解氣泡的產生和原料的反應過程。”楊寧告訴記者,在化工領域,一項技術從實驗室到工業生產需要經歷小試、中試、工業示范、工業化四個逐級放大的過程。“企業里的反應器都是幾十米高,為了保證里邊的原料與催化劑充分發生化學反應,反應器的設計至關重要。”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一套模擬化學反應器流動的雙流體計算流體力學模型被廣泛應用,通過這個模型,氣泡研究在一臺計算機上就能實現。
“這套模型的基礎是反應器微元內顆粒均勻分布,但實際情況是顆粒很容易形成聚團,而且會呈現上稀下濃的S型分布。”楊寧告訴記者,很早以前他們便對這個模型提出了質疑。
楊寧所在的研究團隊經過多年的積累,發展了一個應用于氣固快速流態化系統的多尺度曳力模型,彌補了雙流體CFD模型的薄弱環節,并在最近將這一方法用于揭示氣液鼓泡體系的多尺度結構和機理。
新模型在學術界與產業界引起了廣泛關注。記者在楊寧辦公室的一份資料里看到,美國、德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的多家研究機構都迅速報道并應用了該模型。
在虛擬過程平臺實驗室里,一塊寬大的LED墻正在顯示密密麻麻的數據。楊寧解釋說,墻上顯示的數據分別是計算機系統通過模型模擬的化學反應過程與實際實驗的過程。“我們利用模型模擬的反應器中氣泡的產生變化過程與中試結果一致,這在墻上能明顯看到。”
楊寧說,研究團隊已經跟國內外多家大型化工、能源、食品企業進行了項目合作,用這個模型為他們解決反應器設計的科學問題。
其實,最令這些科研工作者感到欣慰的是國際同行的認可。目前,國外研究團隊不僅在論文中引用、討論、印證了新模型的科學性,還將其用于科學實驗與工業生產。
“國外研究團隊可能在硬件、測試技術方面比我們先進,但是在軟件、模擬模型方面,我們走在了前列。他們希望能通過與我們課題組的合作,提高他們的模擬能力。”楊寧告訴記者。
“以前我們國內的學者是跟著他們的研究方向走,現在是他們跟著我們走。”楊寧自豪地說。
2023年,全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保持穩定增長,投入強度持續提升,基礎研究投入取得新進展,國家財政科技支出穩步增加。一、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情況2023年,全國共......
國儀量子技術(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儀量子”)近日在安徽證監局進行輔導備案登記,輔導機構為華泰聯合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國儀量子主要以量子精密測量和量子計算為核心技術,構建先進儀器產業集群。其產品涵......
文|卜金婷2021年的一整年,劉俁都在經歷失敗。這是劉俁在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NIST)做博士后的第一年,他轉換了研究方向。彼時,憑借“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干勁,劉俁一入門就接手了一個大難題:利用分......
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南方特色作物遺傳育種團隊聯合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中國農業科學院國家南繁研究院等單位,發現了酸橙辛弗林生物合成分子關鍵基因。相關研究結果近日發表在《同行期刊》(PeerJourn......
中新網北京9月27日電(記者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通訊-地球與環境》最新發表一篇氣候變化研究論文顯示,自1970年以來,南美洲部分地區每年同時發生極端炎熱、干旱和高火災風險的天數增長......
中新網西安9月27日電(記者阿琳娜)記者27日從西北大學獲悉,該校城市與環境學院徐國保教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國際頂尖期刊Nature(《自然》)發表了長文“JetstreamcontrolsonEuro......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皮膚病醫院/芙蓉實驗室研究團隊基于近十年的自然人群及皮膚病專病隊列的系列研究成果,并結合國際相關領域最新進展,提出中老年女性皮膚疾病分年齡段實現精準防治的新觀點。9月25日,相關成果以......
9月23日至28日,第19屆世界近視眼大會(簡稱IMC)在長沙、三亞兩地舉行,來自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位專家學者,交流和分享近視眼領域的新理念與新成果。第19屆世界近視大會舉行。主辦方供圖今年......
二維非晶碳是碳材料家族的一種新型同素異形體。與石墨烯的周期性蜂窩結構不同,單原子層的非晶碳由五、六、七元碳環無序拼接而成。研究人員此前通過化學氣相沉積方法在非平衡條件下成功制備了該材料,并發現非晶結構......
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環江喀斯特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研究員王克林科研團隊的一項新研究,揭示明清時期人類干擾加劇喀斯特洼地侵蝕產沙。該研究成果9月14日發表于ScienceChina-Eart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