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維修改造項目“航天航空綜合數據存儲、處理與共享系統升級改造”通過由中科院條件保障與財務局組織的工藝測試。該項目由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所屬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承擔。
工藝專家組聽取了項目負責人所作的項目總體及工藝情況匯報,分別對項目研制過程及功能指標完成情況進行了質詢和測試。專家組經討論一致認為項目完成了任務書所規定的各項內容,系統的功能和性能全部達到或優于項目任務書所要求的考核指標。
該項目對遙感飛機和遙感衛星地面站兩大科技基礎設施的地面系統實現了有機的整合,建立了統一的數據存儲、管理和用戶服務平臺,改變了原航空遙感數據存儲不安全、數據不易利用、處理能力不強、沒有共享服務能力的局面,為遙感地球所目前和未來所積累的大量航空遙感數據的充分利用創造了條件,較大地提升了兩大裝置的綜合運行水平和服務效率,使得遙感地球所作為國家空間信息關鍵基礎設施的地位更加穩固,充分發揮出遙感地球所在國家對地觀測領域的重要作用。
三重四級桿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一、合同編號:JHAX2022006STZX二、合同名稱:三重四級桿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三、項目編號:HSZT2022HG/155四、項目名稱: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
再變幻莫測的技術發展周期,如果以年為單位也能探尋到每一次的關鍵進程。那么在全新的冪集創新中,今年有哪些新技術新突破領銜?又有什么樣的趨勢值得關注?比如已在產業界大放光彩的AI雙星:AIGC、AIfor......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過去一年,在科技強國一線,涌現出很多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他們用專注和專業突破一道道世界難題,在奮力攻關中,弘揚科學家精神,培育創......
“我仍然活躍在科研、教學和科普第一線。”年逾八旬的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研究員陳寶欽近日在北京出席一場活動時說。1942年,陳寶欽生于福建省福州市。從北京大學物理系畢業后,他先后在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
8月12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實現重大突破,創造場強45.22萬高斯的穩態強磁場,超越已保持了23年之久的45萬高斯穩態強磁場世界紀錄。國家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492223.shtm北京時間2023年1月6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劉光慧課題組、曲靜課題組和中國科學院......
超過15個小時不間斷直播、僅抖音平臺累計觀看人次超過2500萬,當跨年晚會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跨年科學演講卻聚集起越來越多的人氣兒。這已經是中國科學院第二次聯合抖音辦跨年演講,在2023跨年科學演講中......
河谷城市的大氣污染不僅受區域尺度氣流影響,而且也受到局域尺度動力學影響。污染物易聚集在山谷底部,并擴散到整個地區,從而加重河谷城市的大氣污染程度。但是,目前仍缺乏針對不同尺度氣流運動對黑碳氣溶膠輻射效......
一滴水發6次電!12月20日,白鶴灘水電站全面投產,至此,烏東德、白鶴灘、溪洛渡、向家壩、三峽、葛洲壩“連珠成串”,構成了世界最大的清潔能源走廊,實現了長江流域水力資源的最大化利用。這一年,像這樣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