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首都科技條件平臺中國科學院研發實驗服務基地成員單位簽約暨授牌儀式在中科院北京分院舉行。中科院北京國家技術轉移中心作為基地專業運營機構,與13家基地成員單位簽訂了合作協議。科技部平臺中心副主任胡世輝,北京市科委主任閆傲霜、副主任王榮彬,中科院黨組成員、北京分院黨組書記何巖等為13家成員單位授牌。
推動首都創新城市建設
今年3月,北京市全面實施《科技北京行動計劃》。該計劃是北京市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首都創新型城市建設的全市性行動綱領。《科技北京行動計劃》提出,要大力支持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主要途徑之一就是“加強企業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建設”。而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建設則成為貫徹落實《科技北京行動計劃》的重要體現。
今年6月3日,為發揮首都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的科技資源優勢,著力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北京市科委與中國科學院北京分院等12家單位簽署了聯合共建首都科技條件平臺研發實驗服務基地協議書。閆傲霜表示,這是首都區域創新體系建設中的一項基礎工程,對于推動首都創新型城市建設意義重大。
何巖指出,北京分院加快建設首都科技條件平臺中國科學院研發實驗服務基地,對于促進《科技北京行動計劃》全面實施、加快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具有現實意義。將首都較為密集的大院大所、高等院校的科技資源向企業開放共享,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服務首都科技創新,是中科院對中央政策的積極響應和認真落實的重要舉措。
院地合作新探索
胡世輝介紹,推動科技條件平臺建設,實現科技資源的整合共享,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這實質上是科技體制的變革與創新。中科院研發實驗服務基地的建設,不僅對首都科技條件平臺的建設起到了積極作用,也為科技部下一步平臺建設提供了借鑒。希望中科院研發實驗服務基地在面向企業開發的過程中,積極探索產學研合作的新模式。
對此,何巖表示,中科院歷來都重視科研設備的開放與共享,“十一五”期間中科院結合區域特點與學科共性,規劃部署了10個大型儀器區域中心,以推動大型儀器共享工作。同時,院地合作作為中科院特別是北京分院的重要工作內容正在扎實推進。6月12日,北京分院與北京市科委簽署了全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和懷柔科教產業園建設工作被列為雙方戰略合作的重中之重。
“特別是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建設工作,是中科院開展院地合作的全新探索,在院內將起到示范帶動作用。”何巖說,北京分院系統研究所積極支持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工作,為企業提供優質的技術和咨詢服務,讓中科院科技資源優勢成為企業的技術創新支撐。
中科院北京分院院地合作處處長、中科院北京國家技術轉移中心主任李靜表示,2009年,北京分院將重點通過中科院北京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天津分中心和包頭分中心兩個技術轉移平臺,推動中科院科技資源向全國輻射。此外,中科院北京分院還在長三角地區建立了江山、無錫等6個工作站,下一步也將借助這些工作站推動中科院科技資源服務長三角企業需求。
良好開端
據了解,鑒于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在體制機制創新及市場化運營等方面的要求,北京分院授權中科院北京國家技術轉移中心作為基地專業運營機構負責基地建設的各項工作。基地將在3年內整合中科院京區約20億元的可開放資源面向社會開放,其中2009年將先期開放13家研究所共15.6億元的設備資源服務企業需求。
“今年上半年,北京分院推動了747臺套科研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共向541家企業提供了服務,合同金額達5364萬元,已超額完成了北京市科委給北京分院預設的全年任務目標。”李靜介紹。
李靜表示,要真正發揮基地的開放效果,必須加強對基地的有效管理和運營。隨著基地的全面啟動,基地在管理和運營過程中,北京分院和北京市科委將發揮其相應的指導和管理職能,通過中科院北京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加強與專業中心互動以及引入專業孵化機構和二級運營服務站,充分挖掘企業需求,推動實驗基地面向企業開放。
據悉,中科院北京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將深度挖掘企業需求,為研究所提供市場需求,集成各院所優勢,解決企業難題。而各研究所也將針對企業難題,作好為企業的技術服務。
何巖表示,中科院將全力支持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建設工作,探索建立科學合理的運行機制,服務企業創新,為首都創新型城市建設做好科技支撐工作,做到讓政府滿意、讓企業滿意、讓科研院所滿意。
研究所積極響應
中科院研發實驗服務基地的建設得到了各研究所的積極響應。
中科院理化所是以物理、化學和工程技術為學科背景,以技術創新與發展為主的研究機構。此前,“我們偏重基礎性研究,所以目前主要的服務對象還是高校,而針對企業單位以應用為主的研究涉及得比較少,這方面的信息也不太對稱。但隨著公共儀器設備逐步向社會開放,我們將加強與企業需求的更好對接。”中科院理化所測試中心光化學研究實驗室負責人李文研究員告訴《科學時報》記者。
據了解,測試中心擁有各種先進的分析測試設備,主要為材料研究、材料應用與器件研究提供各種先進的分析測試和評價手段。服務范圍包括:有機物分析、無機物分析、表面形貌與微觀結構分析、光譜分析與光學性能表征、計算技術培訓等。
理化所抗菌材料檢測中心前身為工程塑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材料檢測室,是我國第一家獨立運行的抗菌材料及其制品的第三方檢測機構。中心主任季君暉研究員介紹,檢測中心主要從事抗菌產品質量標準的建立、質量檢測與評估等工作,“除了國內企業,國外家電、醫藥行業的大企業基本上都在我們中心做過檢測,主要涉及健康與微生物之間關系的研究檢測。”季君暉說。
20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實施“十四五”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戰略行動計劃,加快推進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科技部副部長李萌......
“中國人購買科研儀器的熱潮,不知救活了多少外國公司!”科技部原副部長的一句話,道盡了中國科技界的無奈。但科研儀器不能自主的后果才剛開始顯現。【1】2018年,北大核磁共振中心一臺機器出了故障。當校方向......
1月13日,中國科學院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變革性潔凈能源關鍵技術與示范”(以下簡稱潔凈能源先導專項)2020年度總結交流會暨總體組會議召開。本次會議以線上的形式進行,主會場......
近日從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獲悉,該園科研人員和廣東省龍眼洞林場專業人員近日在廣州帽峰山附近開展植物調查時,在帽峰工區一處郁郁蔥蔥、人跡罕至的山谷里,陸續發現了一群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桫欏。據悉......
新中國在1949年成立時,可謂一窮二白,百廢待興。國家領導人和先輩,努力帶領著全國人民向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邁進。七十余年來,幾經風雨,篳路藍縷,以長以成。現在無論是國內,還是在國際舞臺上,中國已經不再......
新冠疫苗研發的超級加速度,讓全世界見證了產學研通力合作的巨大能量。在科學改變世界的路上,企業和資本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從實驗室到商品架,從第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穩扎穩打走好每一步?日前舉行的......
俄羅斯從化合物溶液中制備出锝量子和光學研究亮點紛呈2020年,俄羅斯科學家在量子、光學和計算機領域不斷發力,取得了較突出的成果。俄羅斯審計咨詢公司FinExpertiza發布研究報告稱,2010—20......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胸懷“兩個大局”,堅持“四個面向”,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推進國家現代化創新爭先,近日,中央宣傳部、......
日前,中國科學院網站“院領導”一欄正式更新,侯建國已正式接替白春禮擔任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陰和俊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副書記(正部長級)。此前,11月25日,中國科學院黨組召開20......
11月27日,中國科學院召開全院科技期刊工作視頻會議。中科院黨組書記侯建國出席會議并講話。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呂昭平應邀出席。中科院副院長高鴻鈞主持會議。會議分析了中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