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出所料,此前呼聲很高的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饒毅止步于院士第一輪評審。此消息在科學網上掛出不到1小時,饒毅在科學網實名博客上予以回應,標題直截了當:“”。有意味的是,這篇寫于今年3月5日的博文,遲至8月17日由作者添加了日期后才公布。博主稱“早就預計到了這個結果”,“任何學生物的人都會知道原因”。(《中國青年報》8月18日)
筆者不學生物,因而不知其落選的真實原因。我感興趣的是,3月5日寫的博文為何要推遲到8月17日公布。在這5個月內,不知饒毅進行了哪些科學研究,只知道他在預知結果的情況下,依然不改其敢言的本色,寫了一系列批評中國學術界的博文,尤其是那篇批評學界浮躁的博文在網絡掀起軒然大波,影響特別大。雖然不知此文是否影響到評審結果,但不利于其評審當有可能。
在評審過程中,候選人竟一再撰文批評當今學界,這對其將會造成怎樣不利的后果,饒毅不可能不知道。為此,有人遺憾饒毅在關鍵時刻沒有忍住,即使在評審的半年里,他也對早已飽受詬病的中國科研體制多次發出批評的聲音。一個為很多人接受的觀點是:暫時地收斂一下,評上院士擁有更大話語權,此后的呼吁更有利于科學界環境的改良。饒毅是怎么回應這些好心勸告的?他擲地有聲地說:“有些人妥協一小步,之后就會步步妥協了,只會夾著尾巴做人了,無數的事實已經證明了這一點。”他還表示,自己不滿足于只做一個泡在實驗室和文獻中的研究員,“除了做好本職,‘智識分子’對其他問題也要有自己的看法。看到問題,就要說出來。如果不敢說,那還怎么做?”
久違了,我終于從饒毅身上看到了失落已久的知識分子道統。在院士頭銜的巨大誘惑之下,饒毅依然堅守一個科學家的良知,不改公共知識分子的批判精神和獨立自由的理想抱負,抨擊當今學界的種種丑態。希望日益犬儒化的中國學術界,能從饒毅身上感知自己的渺小和墮落。
對饒毅來說,當不成院士,無非是失去了一個光鮮的頭銜和一些待遇,但絕不會影響到他的科研成就;對大眾而言,失去了一個院士,但擁有了一個真正的知識分子,這樣一來,大眾將有更多的機會聽到來自一位獨立知識分子的批評聲音,看到中國學界包括其他公共領域存在的種種黑暗現象和腐敗內幕,這有何不好呢?
其實,中國的知識分子(古代稱之為“士”)并不缺乏批判精神,從先秦時期的諸子百家到西南聯大那些常為人稱道的人和事,在兩千多年間,形成了一種知識分子道統,也可稱為“士”的精神。1940年馮友蘭受西南聯大教授委員會的委托給當時教育部長陳立夫寫的那封信,通篇貫穿著現代教育獨立于權勢的理念,集中體現了“士”的精神即知識分子的道統。時至今日,這一道統失傳了。原因何在?答案就在同一個馮友蘭身上:只要看看其在某個時期唾面自干、全盤否認自己學術成就的屈辱表現即可探知其因,無需多說。
饒毅的表現讓我想起一個命題,即當下中國需要重建知識分子道統。怎么重建?我贊成資中筠先生的意見,首先,知識分子需要自己解放自己,爭取人格獨立,減少依附性,堅決抵制“頌圣文化”,擺脫祈盼或仰望“明君”的情結,努力面向公眾,理直氣壯地弘揚普世價值:人權、法治、自由、平等、憲政、民主,這可以說是今天的“道統”。饒毅是海歸專家,熟諳中西方文化和現實,他已經用行動證明了這點。
2023年1月9日,蘇州工業園區重大科技領軍企業蘇州華毅樂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蘇州GMP基地正式開業!園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倪乾,園區科協主席、科創委副主任、科技招商中心主任肖詩滔,華毅樂健科學創......
1月13日,非洲科學院中國中心揭牌暨新當選院士頒證儀式在北京舉行。非洲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菲利克斯·達帕雷·達科拉為曹進德、吳孔明、康樂、張福鎖、申建波、李風亭、楊煥明、王天宇、金雙根共9位......
非洲科學院中國中心揭牌暨新當選院士頒證儀式13日在京舉行。來自中國、非洲的12位院士和多位知名專家,國家和北京市人才、科技等部門單位代表以及高校院所、高科技企業負責人等共40余人出席。此次活動由非洲科......
1月8日上午,蘭州大學動物醫學與生物安全學院在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舉行萃英講席教授聘任儀式,中國科學院院士舒紅兵受聘為蘭州大學萃英講席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中國農業科學院蘭......
1月8日,武漢巖土所舉行葛修潤院士追思會,沉痛悼念并深切緬懷葛修潤院士。葛修潤院士因病醫治無效,于2023年1月4日20時47分在武漢逝世,享年88歲。葛修潤院士生前同事、好友、學生,湖北省委組織部、......
據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微信公號消息,我國著名有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陸熙炎,因病醫治無效,于2023年1月4日20時58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5歲。陸熙炎據......
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研究員張金麟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023年1月9日在武漢逝世,享年87歲。張金麟同志1936年10月16日出生于河北省唐......
2023年1月4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陸熙炎先生在上海逝世,享年95歲。陸熙炎先生,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在上世紀50年代,他參與了我國抗菌類鏈......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發布的消息,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液體火箭發動機、運載火箭總體和衛星工程專家,中國運載火箭事業的開拓者之一——孫敬良同志的追思會1月5日在滬舉行。2022年12月2......
據應急管理部網站發布消息,中國工程院院士,原煤炭工業部副部長、黨組成員范維唐,因病醫治無效,于2023年1月1日14時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7歲。范維唐范維唐,礦山壓力及開采機械化專家,主要從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