熒光光譜的產生機理是這樣的:被激發的π電子發生躍遷后,在向基態躍遷的過程中,會經過不同的激發態,只有在第一激發單從態,也就是最低激發態的電子向基態躍遷時,才會發出熒光,否則則會以磷光或熱輻射的形式放出熱量。這就是說,熒光的光譜是不會隨著激發波長的改變而改變的,當然量子點熒光除外。但是當以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長為激發波長時(l理論上),這個時候發生躍遷的電子數越多,所以熒光強度也越大。
激發光譜是固定熒光波長,測定不同波長的激發光激發所得到的熒光強度,激發光譜相當于吸收光譜,光譜上熒光強度最大處對應的波長是激發光最靈敏的波長。
而熒光發射光譜是固定激發波長(不一定是最大激發波長,有的儀器會固定特征波長,像960熒光就固定了激發波長為365nm),測定不同熒光波長時的熒光強度。
熒光光譜與激發光波長無關,熒光的發射過程是出于不同激發態分子的熒光發射,電子最終都是從第一激發態的最低能級開始,直接發射熒光回到基態的各個振動能級。
熒光波長要比激發波長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