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0-03-16 15:28 原文鏈接: 為環保部直面真相喝彩

      3月10日,在人大記者招待會上,環保部副部長張力軍坦承:“兩項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COD)確實是在下降。但是在學術界也好,在環保界也好,在全國人民的心目中也好,環境質量僅是局部改善了,總體還在惡化。為什么是這樣一種狀況?就是因為我們的污染物不僅僅是兩項主要污染物。我們僅靠兩種污染物的總量控制要改變中國整體的環境質量是不夠的。”

      張力軍副部長這番坦率的言論讓所有人都感受到,環保部門仍然擁有清醒的頭腦、直面現實的勇氣和面對公眾的坦誠。

      長期以來,環保部都是以兩項指標是否改善作為衡量環境和自身工作標準。基于這兩項指標,環保部在多個場合宣布中國環境整體在好轉:例如遏制了水污染加劇趨勢,2008年各流域水質狀況均略有改善;例如污染減排取得明顯成效,2009年全國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繼續保持雙下降態勢;例如二氧化硫“十一五”減排目標提前一年實現,化學需氧量減排目標可以如期實現。

      甚至連張力軍副部長本人,在前不久全國污染源普查公報新聞發布會上也表示:“發達國家在人均GDP8000美元的時候,污染達到峰值,之后開始下降。而中國有可能在人均3000美元的時候出現峰值,之后開始下降。”然而根據國家統計局數字,中國目前的人均GDP早已經超過了3000美元。換句話,中國的污染已經達到峰值,應該開始下降了。

      但是,普通民眾和輿論的感受,和各地層出不窮的污染事件,卻一再背離這個判斷。因為真實環境的污染因素是相當多的,老百姓對環境的感受不可能僅僅依賴于這兩項指標。就好比我們不能僅僅依據一個人血脂和血壓正常就判斷這個人沒有得其他重大疾病。

      例如,2009年全國鉛中毒造成的血鉛事件層出不窮,但重金屬污染并沒有包含在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這兩個指標里面。一個極端的例子可能是,某個地區發生了大規模血鉛中毒事件,但是由于二氧化硫和COD控制很好,按照現有標準,該地區的污染狀況仍然可以算“持續好轉”。

      在此次發布會上,張力軍坦承:“根據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的情況看,我國二氧化硫和COD這兩年下降了,但是氮氧化物和氨氮沒有多少變化,而且氮氧化物還在增加”;“對酸雨的控制效果不是很明顯。酸雨類型則發生了變化,由原來的硫酸型轉變為硫酸和硝酸的混合型。”

      這個事實說明中國的環境質量單靠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兩項指標衡量是遠遠不夠的,基于這兩項指標得出的任何“提前好轉”的結論是過于樂觀的。公眾距離“喝上干凈的水、呼吸純凈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物”的生活還有很遠的距離。

      正如張力軍在發布會上所言,中國的環保是一個整體性問題,一兩次環保風暴不能根本解決問題,得靠正確的治理戰略、制度建設和強有力的執行。而這一切的關鍵,首先是對問題本身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其次要有堅持清醒認識的勇氣。

      魯迅說過,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張力軍副部長也曾在多個場合表示,環保人寧可做“壞人”,不做歷史的罪人。他此次直言不諱現行環境治理的偏差,使我們看到了環保事業的希望所在,贏得了所有關心中國環保人士的喝彩。

      當氣候變化成為國際社會的政治議題,當環境保護成為公民社會的普遍認同時,希望環保部門繼續保持這種清醒、勇敢和坦誠的風格,在歷史的轉折點上,推動中國環保事業飛躍發展。

    其他網友還關注過

    相關文章

    潘建偉吳季王貽芳暢談未來顛覆性科技是什么

      3月8日,央視新聞《兩會夜話》節目邀請全國政協委員潘建偉、全國政協委員吳季、全國人大代表王貽芳,談論量子信息、高能物理、空間科學等前沿領域的熱點話題。主持人提問,除了你所在的科......

    兩會快報制造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至100%

    大力扶持先進制造業,金融工信政策利好運用市場化機制激勵企業創新。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鼓勵領軍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拓展產學研用融合通道,健全科技成果產權激勵機制,完善創業投資監管體制和發展政策,縱深推......

    兩會快報中央研究支出增加10.6%,科創熱持續至少20年!

    兩會快報-中央級研究支出增加10.6%,科創熱將持續至少20年!03月05日,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介紹,去年大力促進科技創新,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成功組建......

    兩會快報高值醫用耗材采購方式轉變,加大醫保補貼!

    03月05日,李克強總理在兩會的報告中提到衛生健康事業的建設描述。其中涉及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改革、醫生隊伍建設、在線醫療、疫苗藥品食品監管、醫保補助、藥品穩價等多方面信息。推進衛生健康體系建設。持續推進......

    兩會快報環保產業繼續成為重點發展目標

    圖片來源:新華網簡訊:環保、綠色將繼續成為政策利好的重點培養產業,綠色材料、廢物處理、環境治理、碳排放、生態環境監測與保護等領域全方位獲國家政策支持。大型環保項目正有序開展。近日上午9時,李克強總理的......

    為什么今年的兩會更值得關注?

    十三五收官,十四五起步,經歷了2020年新冠疫情的劫難。未來中國將如何“奔跑”,兩會提到三大引擎:消費、創新、對外開放。第一大驅動力還是來自于刺激消費,服務消費,線上消費會繼續迎來利好。第二則是創新驅......

    聚焦兩會|這些代表委員們對醫療紛紛提建議

    中國已如期進入“兩會時間”。今次全國兩會在中國經歷疫情“大考”后重新相約在春季,戰勝了疫情下的“至暗時刻”,中國已經“重裝上陣”。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如期召開的全國兩會也標志著中國面向......

    兩會人大代表談生物醫藥補短板拓寬國產醫療器械應用

    近日,2021年全國兩會的帷幕緩緩拉開。今年,人大代表們又將圍繞哪些民生熱點提出建議,成為大眾密切關注的話題。李燕代表:生物醫藥補短板,應解決兩大難題這次兩會,全國人大代表、齊魯制藥集團總裁李燕準備提......

    聚焦兩會:對重大科研儀器行業進行重點支持

    2021年3月4日,倍受關注的全國兩會正式拉開帷幕。今年全國兩會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審查、討論“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簡稱《綱要(草案)》)。分析儀器作為國家科技發展最重要的支......

    拜登提名美國環保局新局長

    美國當選總統喬·拜登(JoeBiden)提名北卡羅萊納州最高環境監管官員MichaelRegan擔任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EPA)局長,科學家和環保人士對此表示非常樂觀。Regan的任職需要得到美國參議......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