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道,從遙望無際的廣袤宇宙,到身邊的萬物,都是由一些最簡單、最基本的物質——化學元素組成。元素周期表前26種元素,從氫到鐵都是在恒星內部核聚變過程形成的,而從27號元素鈷起自然存在的元素都是由于超新星爆炸形成的。而還有一些元素是科學家在實驗室人工合成的。人工合成元素是一項艱巨的工作,科學家可能需要十余年的實驗、檢測,只能得到一剎那成功的喜悅,因為有的人工合成元素只能存在很短的時間。以下是誕生于實驗室的9大人工合成元素。
1、首個人工合成的元素:锝(原子序數43)
今天,锝99是核醫學臨床診斷中應用最廣的醫用核素。圖中顯示的是最早的锝生成器。
現代化學的元素周期表是1869年俄國科學家德米特里·伊萬諾維奇·門捷列夫首先整理的。他將當時已知的63種元素依原子量大小并以表的形式排列,把有相似化學性質的元素放在同一行,這就是元素周期表的雛形。但是當時他遇到了一個難題,發現在鉬元素和釕元素之間缺少了43號元素。這個空缺的元素是锝,因為它是原子序最低的沒有穩定同位素的元素,因為該元素不穩定,幾乎從來沒有在地球上被發現過。直到1937年,意大利物理學家卡洛-佩里埃和埃米洛-塞格雷終于證實了它的存在。他們用氘(重氫)轟擊鉬從而獲得了锝的同位素,隨后從鈾的裂變產物中得到锝的許多同位素。科學家如今已發現質量數90~110的全部锝同位素。锝是銀灰色金屬,锝99是核醫學臨床診斷中應用最廣的醫用核素,自然界僅發現極少量的锝99。
2、從核反應堆中制得的稀土元素:钷(原子序數61)
英國皇家化學學會(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稱仙女星座的一些恒星中發現了钷元素。
钷元素是元素周期表的另一個“另類”,和其相鄰的元素都很穩定,而它卻沒有自己穩定的同位素。1941年,美國俄亥俄州科學家通過照射釹和鐠,得到的產物從屬性上看很像是61號元素。然而20世紀40年代的技術很難提取這種稀土金屬。因此,第61號元素钷的發現經歷了數年時間,直到后來科學家們從核反應堆中通過人工方法制得。
3、中子轟擊鈾制得的元素:镎(原子序數93)和钚(原子序數94)
這張照片拍攝于1939年,圖中顯示的是當時最為先進的原子加速器。正是憑借這臺原子加速器,镎和钚才得以制成。
1940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科學家用中子轟擊鈾獲得镎,而镎接著又經過一個衰變的過程從而轉化成钚。1941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科學家制成了重要的钚239同位素,是制造原子彈的重要原料。二戰末期美國投于日本長崎代號“胖子”的原子彈,就是以钚239作核裝藥。
4、美國首枚氫彈爆炸的意外發現:鐨(原子序數100)
1952年,美國科學家在太平洋上美國首枚氫彈爆炸試驗的殘留物中意外地發現了鐨-255。
1952年,美國科學家在太平洋上美國首枚氫彈爆炸試驗的殘留物中意外地發現了鐨-255,而鐨也可以用較輕的粒子轟擊超鈾元素或由中子俘獲而產生。鐨是為紀念著名的原子物理學家、原子彈先驅恩里科·費米而命名的。費米一生致力于原子物理理論研究工作,也作了許多這方面的實驗性工作,對發展原子彈和原子核反應理論作出了杰出的貢獻。1942年,在他的領導下,在美國芝加哥大學建成世界上第一個原子核反應堆。1945年7月16日在美國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由他領導成功地試驗了第一顆原子彈。此外,他還研究宇宙射線來源,對天體物理學也有一定貢獻。費米因中子方面的研究工作,于1938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5、應用于煙霧探測的镅(原子序數:95)
許多煙霧探測器都應用了镅241。
發現鐨元素的科學家展開進一步研究,制造出镅元素。1944年,科學家們利用中子轟擊钚-239先后產生了钚-240和钚-241。此后,他們又在衰變過程中將這些中子轉變為質子,從而得到了第95號元素镅。镅241目前應用于煙霧探測器。
6、世界上最貴元素锎:一克價值10億美金(原子序數:98)
1960年兩名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科學家利用核裂變裝置對锎元素進行研究。
科學家們在1952年氫彈試爆的殘骸物中也發現了锎元素的存在,但锎并不是一定要氫彈爆炸才能產生。早在1950年,美國核化學家格林-西博格等人就曾用氦離子轟擊鋦從而產生了锎。該元素是世界上最昂貴的元素,1克價值10億美元。名稱是以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命名,因為發現它的科學家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工作。锎在地殼中并不存在,因為它的核不穩定。直到1975年,全世界才大約有1克的锎。用途最為廣泛的是锎252同位素,能以驚人的速度釋放中子,每分鐘達到1.7億個。這一特性使锎元素非常危險,但是卻能廣泛應用于分析金銀等的純度、檢測金屬疲勞度、啟動核反應堆和探測地雷等方方面面。
7、人工放射性第106號元素
超重離子線性加速器
隨著更加強大的粒子加速器的問世,科學家們發現了生產高能元素的新途徑。1974年,美國勞倫斯伯克力國家實驗室利用他們的超重離子線性加速器,用氧18離子轟擊锎-249制造出了第106號元素。第106號元素是一種人工放射性元素,化學符號106或Unh,已發現質量數為259、260、261和263的四種同位素。
8、以德國城市命名的110號元素
第110號元素的電子示意圖。
1994年,德國達姆施塔特市的科學家利用鎳離子轟擊鉛原子從而獲得了一個钅達-269原子,它的半衰期僅為0.17毫秒。2001年國際理論和應用化學聯合會已接受科學家提議,以達姆斯塔特這一地名來命名最早由該所科學家發現的第110號化學元素,稱其為Darmstadtium,縮寫為“Ds”,新元素名將于2003年8月起開始生效。
9、元素周期表上的“新丁”:第112號元素
德國重離子研究所科學家西格德-霍夫曼等人利用鋅離子照射鉛箔從而制造出了第112號元素。
1996年,德國重離子研究所科學家西格德-霍夫曼等人利用鋅離子照射鉛箔從而制造出了第112號元素。然而,這種元素的原子隨即衰退,因此霍夫曼只知道他們已經制造出一種新元素。直到2004年,日本一家實驗室重新發現這種新元素后,才驗證第112號元素的存在。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臨時將這一“超重元素”命名為“Ununbium”,"ununbi"一詞起源于拉丁語。西格德-霍夫曼所領導的科學家小組正在嚴格挑選合適名字。
傳統觀點認為,攜帶病毒的生物的遷徙一般會加速病毒的傳播。但最近有生態學研究表明,遷徙對病毒傳播有抑制作用,北美帝王蝶就是一個典型例證。長距離遷徙的帝王蝶相較于不遷徙的同類,感染寄生蟲病的幾率要低得多。......
還記得那個橫空出世即一路“狂飆”的ChatGPT嗎?2023年以來,人工智能(AI)“百模大戰”從硝煙燃起到全面打響,讓人應接不暇。而AI模型背后的關鍵技術,正是機器學習。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
回憶起和弟弟陳天石——如今的中科寒武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寒武紀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一起鉆研深度學習處理器芯片的歲月,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計算所)副所長、處理器芯片全國重點實驗室主......
近日,在美國伊利諾伊州舉行的“核結構2024”會議上,研究人員展示了一種制造超重元素——120號元素的新方法,這將是迄今為止最重的元素。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7月23日宣布,他們首次利......
來自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工程學院和Adobe公司的科學家攜手,開發出一種用于訓練人工智能(AI)的新技術FairDeDup。該技術不僅能降低訓練成本,而且有望減少AI系統的社會偏見。研究團隊已經在近期于......
6月6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李鐵海課題組通過整合化學合成與酶促合成方法,實現了65個磺酸化和非磺酸化神經節苷脂寡糖所組成糖庫的有效合成,并采用高通量的糖芯片技術解析了該寡糖庫與多種疾病相關......
西安交通大學藥學院魏曉峰教授團隊利用易得的有機鹵化物及硒粉為起始原料,鎂作為活化試劑,通過機械化學方法實現高活性有機硒格式試劑的原位制備并率先在國際上通過近邊X射線吸收精細結構譜(NEXAFS)對反應......
古人認為,元素是物質世界最簡單的組成部分。近現代科學則給了化學元素精確的定義:具有相同的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到目前為止,人類已經發現了118種元素,最后的26種(從92號元素往后)......
人工智能正在逐漸深入我們的生活,成為服務員、醫療助手、司機……為我們帶來諸多便利。但很少有人思考,人工智能的“判斷”有這么可靠嗎?如果人工智能得到的結果出現了沖突,我們該如何應對?“就像患者去醫院,血......
酚醛樹脂是人類歷史上第一種人工合成塑料,自誕生以來已經歷了一個世紀。20世紀以來,盡管高性能工程塑料的持續涌現加速了酚醛樹脂的替代,但因具有機械性能、電絕緣性、防火性和化學穩定性等方面的優勢,酚醛樹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