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力量搶占制高點
五年來,我們實施了一大批重大工程。實施這些重大工程的決策背后體現了習近平怎樣的治國理政理念?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今天推出文章,為您解讀。
2013年9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中,習近平說:“政府在關系國計民生和產業命脈的領域要積極作為,加強支持和協調,總體確定技術方向和路線,用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重大工程等抓手,集中力量搶占制高點。”
“搶占制高點”,無疑是實施重大工程的重要動因。
6月15日11時0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硬X射線調制望遠鏡衛星“慧眼”。這次發射還搭載了國內外3顆小衛星。新華社發(甄哲 攝)
“重劍”與“定海神針”
五年來,我國重大工程建設已成燎原之勢。
目前世界下潛最深的研究型載人潛水器“蛟龍”號,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中國首顆X射線天文衛星“慧眼”,遨游星漢的天宮二號,“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世界最快超級計算機“神威·太湖之光”……
站在尖端科技制高點上,重大工程是一把把“重劍”,以雄渾厚重的力道,辟波斬浪,開天辟地。
高速鐵路總里程位居世界第一位,成為中國一張的“金名片”;南水北調東線中線一期工程從2013年通水至今,受益人口超過1億;國家電網果洛聯網工程讓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的瑪多、班瑪、久治三縣徹底告別了“電力孤島”歷史;北京加快實施煤改電工程,截至2016年末,已累計完成58.25萬戶居民改造,核心區已基本實現“無煤化”......
在關系國計民生和產業命脈的領域,重大工程是“定海神針”,立梁架柱,筑牢基石。
重大工程,成為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可靠支撐。
6月15日11時0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硬X射線調制望遠鏡衛星“慧眼”。這次發射還搭載了國內外3顆小衛星。新華社發(甄哲 攝)
“活水”與“永動機”
重大工程,“重大”一詞,就說明了其難為。為何我們在短短五年間,能實現點線面的全面布局,能迅速實現質的飛躍?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重大工程之“活水”就是創新。
習近平將創新視為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中華民族最鮮明的民族稟賦。他強調:“沒有創新,就沒有未來。”“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創新的競爭。”
十八大以來,我國重大工程,創新之光處處閃現。
“中國天眼”在口徑、靈敏度、分辨率、巡星速度等關鍵指標上超越國外同類望遠鏡,實現了大科學工程由跟蹤模仿到集成創新的跨越。中國“慧眼”,承載高能、中能、低能X射線望遠鏡和空間環境監測儀,洞見宇宙中驚心動魄的圖景:黑洞吞噬被撕裂的星星、脈沖星瘋狂旋轉、宇宙深處猛烈的爆炸……
從機體結構件到機載系統設備,從機頭試驗到機尾復合材料應用……十年磨一劍的“大塊頭”C919擁有反推裝置設計、主動控制技術等102項關鍵技術突破,彰顯了我國航空工業的整體科技實力和“中國智慧”。
港珠澳大橋,創下多項世界之最: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擁有世界最長的海底隧道的大橋,世界上最長的鋼結構橋梁。其島隧工程更是一個開創性的工程,是世界唯一的深埋隧道。
......
在創新的路上,我們永不停步:2018年,我國將發射嫦娥四號,實施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著陸巡視探測;2020年,我國將發射首顆火星探測器;面向2030,我國部署了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機等重要項目……
創新,是“活水”,讓重大工程從理念的種子變為現實的參天大樹;創新,是“永動機”,讓重大工程建設的腳步一往無前,鏗鏘有力。
“補短板”與“鑄重器”
當前,中國經濟正從高速增長轉入中高速增長“新常態”,多年積累的各種矛盾集中爆發。如何破解?習近平告訴我們:“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必然選擇,是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我國宏觀經濟管理必須確立的戰略思路。”“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必須下決心在推進經濟結構性改革方面作更大努力,使供給體系更適應需求結構的變化。”
補短板,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五大任務之一。而我國的重大工程建設,既是鑄“重器”又是補“短板”。
五年來,我們發展特色產業,發揮國家重大工程、農業產業化項目帶動作用,壯大扶貧力量;我們開展環境治理、防治大氣污染;高鐵、高速公路、西氣東輸、南水北調,打造了日益緊密的城市“朋友圈”,推動了各地的協調發展;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量子通信與量子計算機、智能制造和機器人等科技創新項目體現了國家的重大需求,將帶動不少產業的發展;還有按照“十三五”規劃綱要正在推進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健康中國行動計劃、信息化重大工程......
回顧梳理五年來的重大工程,我們不難發現,這些重大工程遙相呼應,協同作戰。它們,在默默補齊發展短板的進程中,也為實現全面小康、實現偉大民族復興打造出大批基礎“重器”。
5月5日,中國首款國際主流水準的干線客機C919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首飛。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破冰船”與“火車頭”
2014年8月18日,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上,習近平明確要求:“要抓緊出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政策和部署,抓緊實施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再選擇一批體現國家戰略意圖的重大科技項目和重大工程,集中力量、協同攻關。”
十八大以來,一系列重大工程猶如“破冰船”,鑿冰開路,為我國在諸多高科技領域的探索打開了通道,具有首創之功。
以中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為例,它的成功發射和在軌運行,將有助于我國實現國家信息安全和信息技術水平跨越式提升,對于推動我國空間科學衛星系列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再如6月15日發射成功的硬X射線調制望遠鏡衛星“慧眼”,將使我國在X射線空間觀測方面具有國際先進的暗弱變源巡天能力、獨特的多波段快速光觀測能力等,推動我國高能天體物理研究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產業改造升級、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解決區域間、產業間發展不平衡問題,重大工程猶如“火車頭”,發揮著巨大的牽引作用。
C919,我國首次按照國際適航標準研制的150座級干線客機,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顯著改善了我國民用航空工業發展的基礎面貌,并為我國經濟轉型升級鍛造了一條蘊藏巨大潛力的產業鏈。
火車一響,黃金萬兩。中國高速鐵路“四縱四橫”鐵路網的基本形成,極大地激活了沿線的人流、物流、產業和信息流,帶動了區域協調發展。對滇桂黔、秦巴山、大別山等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的脫貧攻堅,更是起到了重要的基礎保障作用。
習近平把科技創新作為“先手棋”,強調要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大的突破。對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習近平指出:“‘全面’講的是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
實現突破,靠的就是重大工程“破冰”;實現“全面”,需要重大工程這一“火車頭”的帶動和指引。
重大工程,牽引“中國列車”砥礪前行。
6月3日,國家科技傳播中心“首啟”活動舉辦。活動以“預見未來、共贏未來”為主題啟動成立元宇宙百人會,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殷皓出席啟動儀式并致辭。國家科技傳播中心首啟活動現場(主辦方供圖)殷皓指......
近日,“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前沿生物技術”重點專項——“高精度、高通量生物分子解析關鍵技術和串聯質譜裝置研發”項目正式啟動,該項目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物所牽頭承擔,品生醫療與大連理工大學、天津大學......
中新網北京12月4日電(記者孫自法)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副主任陳銳透露,國家科技傳播中心今年年底將正式向全球亮相,這也將為國際科技傳播事業提供全新的應用場景和集成平臺。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12......
01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812所申報的《高靈敏手性物質離子遷移譜與質譜聯用儀》獲批立項。經過多年技術攻關,812所已掌握質譜領域的多項關鍵核心技術及核心部件研制能力,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壁壘。目前......
近段時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聚焦八大產業集群、水資源安全高效利用和生命健康等方面重大科技需求,加快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促進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強化科技創新引領作用,為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科......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評審結果。其中,安徽理工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福建師范......
科技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自然科學基金委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加強統籌國家科技計劃項目立項管理工作的通知國科辦資〔2022〕107號各有關單位:為深化國家科技計劃管理改革,優化科技資源配置,營造良好創新環境,......
關于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民口)資金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來源:科技部【字號:大中小】財教〔2021〕262號各重大專項牽頭組織單位,有關項目管理專業機構,有關單位: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改革完善中央財......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二維電子材料及納米量子器件的研究和原位分析儀器”驗收會在微電子所召開。基金委副主任陸建華,基金委信息科學部主任郝躍、常務副主任張兆田、副主任何杰,中科院副院長......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組織專家對我校國家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制專項“材料與構件深部應力場及缺陷無損探測中子譜儀研制”項目進行了驗收。項目驗收專家組同意通過結題驗收,結果評價為A。該項目由中南大學輕合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