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1-11-28 09:38 原文鏈接: 乳品新國標出臺內幕曝光乳業三巨頭起草標準

       “內部待議稿上顯示,巴氏奶標準初稿的起草單位是蒙牛乳業集團,生鮮乳標準由伊利集團起草,酸奶標準則由光明集團起草。”

      ――曾壽瀛,中國奶業協會乳品工業委員會副主任,先后四次參加相關乳品標準制訂的討論會

      “我至今也沒有明白,反復討論形成的送審稿,其中一些關鍵性標準,最后為什么會被推翻?”

      ――魏榮祿,西部乳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先后三次參加相關乳品標準制訂的討論會

      “我現在沒什么可說的了。”“說了有什么用?”

      ――多名曾經參與標準制訂討論會的奶業專家

      誰在主導中國的食品安全標準制訂?

      2010年9月通過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管理辦法》規定,衛生部負責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制(修)訂工作。衛生部組織成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負責審查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草案。

      從這個審評委員會的委員名單來看,目前擔任副秘書長以上領導職務的14人當中,9人來自衛生部及其下屬的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3人來自農業部及中國農業科學院,還有1人來自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1人來自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一個食品安全標準的出臺要經歷哪些環節?

      本報記者采訪了參與乳品國家安全標準制訂的專家,請他們講述相關乳品國標的出臺過程。

      標準起草單位 最終沒有公布

      “三聚氰胺事件”爆發后,重新制訂乳品安全國家標準成為共識。2008年12月,衛生部牽頭,會同農業部、國家標準委、工信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藥監局等部門,以及中國疾控中心、輕工業聯合會、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中國奶業協會等單位,成立了協調小組,對乳品安全國家標準進行整合完善。

      協調小組各部門推薦了近70名專家組成專家組,組長由中國疾病控制中心食品與營養所副所長王竹天擔任。

      王竹天在2010年4月的《中國食品衛生雜志》上介紹,協調小組負責議定工作中的重大事項,專家組負責提出乳品安全標準,此外還設立了秘書處,負責具體組織協調和日常工作。據介紹,在此期間,近600人次參加了各工作組、起草組以及專家組的研究與討論。

      2010年2月,第一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召開各分委員會會議,審查乳品安全國家標準草案。經主任會議審議,通過了66項乳品安全國家標準。新的乳品安全國家標準于3月26日由衛生部批準公布。

      曾壽瀛,中國奶業協會乳品工業委員會副主任,先后四次參加上述標準的討論會。根據他的回憶:“前幾次參會人數都接近百人,相關部委、奶協、知名乳品企業、高校和研究機構都有代表參加。”

      對于參會代表的比例,三次參加討論的西部乳業協會執行副會長、西南民族大學教授魏榮祿有些看法:“1/3參會代表來自外資企業。”

      至于具體的起草單位和個人,在2010年公布的生乳、滅菌乳等乳品標準及政府公告中,并沒有具體介紹。而2005年衛生部和國家標準委發布的巴氏殺菌、滅菌乳衛生標準,前言部分公開了該標準起草單位為南京、天津、南寧等9個地方衛生防疫站,主要起草人為唐世樹等9人。

      兩項關鍵標準 最后一刻翻盤

      回憶起乳品新國標的制訂過程,魏榮祿頗有些遺憾:“我至今也沒有明白,反復討論形成的送審稿,其中一些關鍵性標準,最后為什么會被推翻?”

      與魏榮祿同樣困惑的,還有和牛奶打交道近60年的曾壽瀛。據曾壽瀛介紹,他上世紀50年代從南京農學院畢業進入南京乳肉管理所工作,后來從南京疾控中心退休。

      1962年,曾壽瀛開始參與牛奶標準的制訂。在以往標準制訂中,曾壽瀛曾任衛生部全國乳與乳制品定標組副組長。

      2009年5月,曾壽瀛開始介入乳品新標準制訂,“內部待議稿上顯示,巴氏奶標準初稿的起草單位是蒙牛乳業集團,生鮮乳標準由伊利集團起草,酸奶標準則由光明集團起草。”

      他說,“乳品新國標出臺始末,我不是所有環節都很了解。我僅僅是參與了中后期的幾次會議。前期是企業起草待議稿,最后階段是如何操作,送審稿關鍵性標準為何翻盤,我不太清楚。”

      上述專家所說的“關鍵性標準”,即后來公眾廣為關注的菌落總數、蛋白質含量。

      2009年8月19日,魏榮祿最后一次參加乳品標準討論會議,“會議規模僅十幾人,時任衛生部監督局副局長的蘇志代表部領導聽取意見,王竹天主持會議,曾壽瀛、顧佳升(原上海奶業協會副秘書長)等專家都參加了。這次會議,我沒有看到企業的代表。”

      就在這次會議上,在幾位奶業專家的力主下,每克生乳菌落不超過50萬個、每百克生乳蛋白質不低于2.95克的標準達成一致意見,形成最終送審稿。此后,曾、魏、顧三人就沒有再介入乳品訂標工作。

      可是,2010年3月正式公布的方案,菌落放寬到200萬個,蛋白質降低到2.8克。至于送審稿在哪個環節發生改動,為什么改動,魏榮祿和曾壽瀛表示他們不清楚。

      乳品新國標公布后,遭到媒體和公眾炮轟:“中國乳品標準創全球最差標準,標準制訂被大企業所綁架。”

      采訪中,多名曾經參與標準制訂討論會的奶業專家選擇不再表態:“我現在沒什么可說的了。”“說了有什么用?”這是他們給記者的答復。

      有關專家呼吁 公開會議紀要

      關于食品安全標準的爭議,乳品絕非唯一。

      前不久,思念、三全、灣仔碼頭三大餃子品牌均被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隨后,速凍面米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發布,允許存在金黃色葡萄球菌。消費者一時蒙了:又一個標準倒退了?

      衛生部出面解釋,標準制訂過程中,多次召開研討會,廣泛聽取各有關部門、行業協會、企業意見,并在衛生部網站公開征求意見。

      類似的解釋,乳品安全國家標準也有。該標準曾先后“召開工作會議20余次,草案公開征求意見60天,同時向世貿組織通報。其間,共收到國內外反饋意見2000余條。”

      但是,權威部門的解釋,似乎難以從根本上消除一些專家和公眾的疑惑。

      對最后為何推翻生乳菌落50萬個、蛋白質2.95克的標準,魏榮祿曾經托人打聽。“據說是各部委協調的結果,怎么協調我們也不知道。”他說。

      一位參與乳品新國標討論會、不愿公開姓名的專家表示,衛生部當時有會議紀要,包括誰參加了會議,會上誰提出什么意見,如何辯論,整個過程一目了然。

      “如果組織方愿意公開這些資料,展示終審稿某些結論被推翻的理由,只要能讓大家信服,質疑的聲音就沒這么大。”上述專家說。

      “過程更加民主、透明,是解除公眾疑慮的一個重要途徑。”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會長應松年說。

      他同時指出,“公開透明也不是萬能的,公眾情緒并非完全理性。如果在討論過程中,有專家提出某指標有害,但是經過大量的論證、調研證明其實是無妨的,最后標準采用了相對科學的意見。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整個過程都透明了,公眾有可能還是會有所質疑:為什么不采用那個專家的意見,為什么不采取更嚴格的標準?”

      應松年強調,本行業的專家是懂行的,整個訂標過程至少應該對專家全透明。他們信服了,就不會產生反對的意見領袖,這樣新標準執行將更加順利。如果決策和專家的意見有大分歧,應該重新召開論證會,避免“暗箱操作”之嫌。

    相關文章

    德國應用化學:蛋白質復合物原位解析新技術

    作為生命活動的執行者,蛋白質通過相互作用形成復合物等形式行使其特定的生物學功能。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麗華、研究員趙群等研制了一種基于糖苷鍵的質譜可碎裂型交聯劑,顯著地提高了交聯信......

    生成式AI設計出非天然蛋白質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人工智能系統,可以使用生成擴散來創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蛋白質。該系統有望使治療蛋白的設計和測試更加高效和靈活,從而加速人類藥物開發。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計算科學》......

    鏡像分子為更好的癌癥治療方法打開了新世界大門

    來自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科學家們設計了一種創新的技術來識別能夠改變蛋白質功能的小分子,為靶向藥物發現鋪平了道路。該團隊與來自其他機構的研究人員一起工作,采用他們的新方法來檢測能夠影響癌癥相關蛋白活性的小......

    人工智能設計出致密蛋白質外殼,或可用于基因治療

    4月20日,一項發表于《科學》的研究顯示,人工智能可以設計出密度極高的蛋白質外殼,有朝一日能制造更有效的疫苗。病毒的遺傳物質位于蛋白質外殼中。在實驗室里制造的類似外殼也被用于疫苗中,只不過它包裹的是在......

    新方法可精確控制蛋白質激活過程

    據4月17日發表在《自然·化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研究團隊使用短暫的閃光將經過化學修飾的蛋白質片段連接在一起,形成功能性整體。這種名為光激活SpyLigation的新方法可打開通常......

    中國科大校友發Science!蛋白質科學界版ChatGPT來了

    凝視著手中的試管,又望向桌上那些依舊在各司其職的大大小小的實驗儀器,趙惠民的一顆心像是被人用力攥著。他明白,已經到了不得不放棄的時候。讀博第三年,學校資格考試的巨大壓力如海嘯般傾瀉而來,這項奮戰了兩年......

    助力國產光譜分析儀器,海光儀器攜多款產品亮相CBIFS2023

    2023年3月17日,第十五屆中國國際食品安全技術論壇在重慶隆重開幕。北京海光儀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光儀器”)帶來了液相色譜-原子熒光聯用儀、雙通道直接進樣測汞儀和串聯式火焰石墨爐一體化原子吸收分......

    發現干細胞清理蛋白質垃圾的特殊機制

    蛋白質穩態(proteostasis)是指細胞內蛋白質的合成、折疊、修復、降解和運輸等過程的平衡狀態,保證細胞內蛋白質的數量、構象和功能處于穩定的狀態。蛋白質穩態對于維持細胞的正常功能、細胞增殖和生存......

    化妝品+蛋白質,修復皮膚不是夢

    近日,英國研究人員發現了兩種蛋白質片段。研究人員將其應用在前臂皮膚上后,這塊區域的關鍵蛋白質結構水平增加了,而這種結構能使皮膚更有彈性。由于體內炎癥水平上升和暴露在紫外線輻射下,皮膚中形成彈性網絡的蛋......

    湖北大學食品安全研究院成立

    3月17日,食品科技高峰論壇暨湖北大學食品安全研究院建設發展研討會在湖北大學舉行。現場,湖北大學食品安全研究院揭牌成立,該研究院由湖北大學牽頭,在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培武團隊帶領下,依托湖大現有學科專業,......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