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場監管總局等十一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行業監管工作的指導意見》,從加強市場準入、資質審核、規范“導購”活動等方面,強調醫療美容服務屬于醫療活動,未依法取得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發放的《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或者“診所備案憑證”,不得開展醫療美容服務,為當下火熱的顏值經濟指出了一條規范發展的道路。
爆發式增長伴隨亂象頻發
企查查數據顯示,我國現存醫美相關企業9.78萬家,其中2021年新增2.85萬家,同比增長225.72%。2022年新增3.34萬家,在上一年的高基數上,同比增長17.32%。2023年第一季度,我國又新增醫美相關企業9103家,同比增長33.53%。爆發式增長背后,是旺盛的消費需求。研究機構發布的《2022醫美白皮書》顯示,醫美市場規模在2022年保持兩位數增長,預計2022全年將接近2300億元;2022年我國醫美消費用戶規模將超過2000萬,預計2023年我國醫美消費者規模將達到2354萬人。
飛速發展中,醫美行業亂象頻發。2022年9月至2023年2月,市場監管總局等十一部門聯合組織開展了醫療美容行業突出問題專項治理行動,近日公布的典型案例顯示,有人購買原料大量生產醫療美容整形用假麻膏藥品,涉案金額1.2億余元;有人以化妝品公司為幌子,設立窩點非法生產未經批準的肉毒毒素、玻尿酸、水光針等醫療美容用針劑,層層分銷至美容機構,涉案金額2億余元。還有醫療美容企業在經營過程中,使用腸道水療機、點陣激光緊膚儀、超聲刀治療儀、紅藍光治療儀、水光儀等未經注冊、無合格證明文件的醫療器械,甚至有私人在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及醫師執業資質的情況下,在居民小區內為多人實施切眉、切眼袋、兩側提拉、線雕等醫療美容診療服務。
持證醫美機構可上網查詢
《意見》首先從加強醫療美容行業準入管理入手,明確市場監管部門按照市場監管總局有關經營范圍規范目錄,指導確有從事醫療美容服務經營意愿的申請人勾選“醫療美容服務”等規范表述登記經營范圍,依法履行“雙告知”職責,并當場告知申請人開展醫療美容服務須申請審批及相應的審批機關;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結合醫療美容診療特點,發放《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或者“診所備案憑證”,加強醫療美容診所備案信息管理,強化診療質量控制,嚴把行業準入關。
根據《意見》,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辦理相關執業許可或備案時,要一并錄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等信息,并通過辦理許可備案的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網站或其他方便公眾查詢的方式,向社會公開。今后,消費者可通過這些網站查詢自己選擇的醫美機構是否合規。
消費者選擇醫美機構的另一大痛點是虛假宣傳多。《意見》提出加強對醫療美容“導購”活動的監管。相關部門依據職責加大對從事醫療美容診療咨詢、就醫引導活動市場主體的監管力度,規范相關主體網上信息內容發布行為,嚴禁為未依法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或“診所備案憑證”的美容機構提供診療咨詢、就醫引導服務,嚴禁無相應醫師資質或者醫學藥學知識的人員在線上線下從事醫療美容診療咨詢、就醫引導服務或利用互聯網發布醫療美容知識科普等涉醫療領域專業信息內容。嚴禁在診療咨詢、就醫引導活動中作出不符合法律法規及診療規范要求的承諾或者表述,依法加大對“醫托”“藥托”的處置力度,查處商業賄賂,嚴厲打擊違法開展診療咨詢、就醫引導的行為。
蓬勃發展的醫美行業也吸引了大量創業者加入,一些有心人也打著醫美行業好賺錢的幌子,試圖從違規培訓中掙一筆,助長了行業亂象。對此,《意見》指出,醫療美容培訓屬于醫療技術培訓,一般應當由專業院校、醫療機構組織對醫學生、醫療技術人員進行培訓。嚴禁培訓禁止類醫療技術或者無對應醫療美容科目的所謂醫療美容新項目、新技術;嚴禁對“零基礎”等無行醫資質人員提供醫療美容技術培訓;嚴禁利用、冒用或者虛構國家機關、科研機構等名義對醫療美容培訓機構進行推薦或者證明;嚴禁承諾發放所謂的“職業證書”“職業資質”,嚴禁宣稱學習醫療美容技術能夠快速致富。
“《指導意見》要求強化醫療美容行業監管、保持對行業亂象高壓嚴打態勢,就是要掃清黑機構、黑醫生、黑藥械,以監管手段防止醫療美容行業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現象,為依法合規醫療美容機構健康發展提供更為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市場監管總局相關司局負責同志介紹,下一步將推進醫療美容行業跨部門綜合監管,由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會同其他監管部門系統梳理醫療美容行業風險點,結合本地實際,將醫療美容診療活動、涉醫療美容經營活動以及醫療美容用藥品、醫療器械等涉及多部門監管的事項納入綜合監管重點事項,明確重點監管清單。
另據記者了解,近期市場監管總局還制定發布了《醫療美容消費服務合同(示范文本)》,通過督促機構主動公開相關資質、醫師執業資格、相關藥械等信息,并明示查證溯源渠道,引導消費者到正規機構接受醫療美容服務等。今后消費者可要求機構使用示范合同文本,以更好維護自身權益。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醫療美容行業蓬勃興起,但非法行醫、虛假宣傳等違法違規行為也隨之而來。為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有效維護醫療美容行業市場秩序......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等十一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行業監管工作的指導意見》,從加強市場準入、資質審核、規范“導購”活動等方面,強調醫療美容服務屬于醫療活動,未依法取得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發放的《......
醫療美容行業突出問題專項治理行動開展以來,市場監管總局、公安部、商務部、國家衛生健康委、海關總署、稅務總局、國家網信辦、國家中醫藥局、國家藥監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等11部門持續加大對醫療美......
當前醫療美容正逐步成為求美人士的熱門選擇。中消協今日發文提示,醫美行業并非如其宣傳那般美好,機構和從業者“魚龍混雜”,消費風險和陷阱暗藏。廣大消費者要理性看待醫美需求,正確選擇醫美機構,審慎做出醫美決......
醫美資訊01▍國家衛健委擬增加醫療美容等三類診所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聯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發布《診所備案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及《診所基本標準(2022年修訂版,征求意見稿)》,要......
1萬多家醫療美容機構、市場總額高達4000億元、每年約30%的速度遞增。這只是國內醫療美容市場現狀利好的一面。另一面則令人痛心:虛假廣告、假冒醫生、黑心診所、“越界”醫療、偽劣藥品等諸多“美容亂象”引......
專項整治重點在依法執業、診療范圍和醫療質量1月18日,衛生部網站發布《關于開展醫療美容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級衛生行政部門組織對本省(區、市)開展醫療美容服務的醫療機構進行抽查,抽查地市的比例......
1月18日,衛生部網站發布《關于開展醫療美容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級衛生行政部門組織對本省(區、市)開展醫療美容服務的醫療機構進行抽查,抽查地市的比例不得低于50%。衛生部將根據各地上報情況,......
近期“超女”王貝整形手術后死亡事件的發生,將醫療美容行業的質量安全問題推到風口浪尖。衛生部新聞發言人鄧海華10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衛生部計劃近期在全國開展一次針對醫療美容行業的專項清理整頓活動。......
王貝生前資料圖武漢市衛生局昨天通報王貝醫療事件的調查情況,稱王貝術后因呼吸循環衰竭死亡。由于王貝遺體已經火化,死亡的根本原因無法確認。因呼吸衰竭死亡武漢市衛生局法規監督處處長羅時珍說,市、區衛生部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