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由云南省科技獎勵辦公室組織的“一米新真空太陽望遠鏡成果鑒定會”在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撫仙湖太陽觀測與研究基地召開。鑒定委員會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艾國祥、中國工程院院士朱能鴻、云南大學教授張力等天文學和相關工程技術領域的學者、專家組成,經過現場測試(5月12日)和質疑討論,鑒定委員會形成如下共識:一米新真空太陽望遠鏡功能完整,技術和科學指標完全達到設計要求,望遠鏡運轉正常,項目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位列國際三大前沿太陽觀測系統之一。其中,太陽邊緣的高分辨率觀測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與會專家一致同意通過成果鑒定,艾國祥對該望遠鏡性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一米新真空太陽望遠鏡(NVST)是我國太陽物理和空間科學學科對太陽進行光學和近紅外觀測的主力設備,其主要科學目標是:在0.3~2.5微米波段對太陽進行高分辨率成像和光譜觀測。該望遠鏡于2009年6月由中科院院長白春禮親自奠基,2010年9月開始試觀測,2012年9月正式投入運行。新真空太陽望遠鏡是全球最大的真空望遠鏡,也是約8個時區范圍內唯一能進行亞角秒級高分辨率觀測的太陽望遠鏡,配備了多臺性能先進的觀測儀器,可對太陽進行多波段的高分辨率成像及大色散光譜觀測,初步具備對太陽表面磁場進行二維測量的能力。試觀測以來,獲得了約500TB的太陽及太陽活動高分辨率觀測數據,國內外太陽物理學家已經利用這些數據開展了多項研究工作,并在ApJ等國際著名天文學期刊上發表了多篇研究論文。
一米新真空太陽望遠鏡先后獲得了國家科技部“973”儀器專項、中科院儀器研制項目、天文財政專項、國家發改委建設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以及財政部修購專項的資助,是各部門協同合作、共同資助的重要科研工程項目。一米新真空太陽望遠鏡的成功研制,不僅對太陽物理的研究工作意義重大,同時也探索出一種科研設備研制的新模式。與會專家充分肯定了項目組持之以恒努力創新的科研精神,特別指出,在地處西南邊疆的撫仙湖畔,能十多年如一日地堅持工作并最終完成這一復雜的科學工程,需要的不僅僅是科研能力,更體現了項目組對科學不懈追求的精神和認真負責的態度。
云南省科技廳、云南省科學技術協會、中科院昆明分院、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有關專家和負責人也出席了本次會議。
記者從廣東省科協獲悉,由廣東省科協主辦的第四屆廣東省全民科學素質大賽線上競賽已于8月15日24時圓滿結束。據統計,本屆參賽總人次突破990萬。線下總決賽將于今年10月在廣州舉行,屆時現場將決出第四屆廣......
8月16日上午,2023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揭曉。柴繼杰、周儉民獲得“生命科學獎”;趙忠賢、陳仙輝獲得“物質科學獎”;何愷明、孫劍、任少卿、張祥雨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單項獎金約725萬元人民幣......
在《物理評論快報》最新發表的一項研究中,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告稱觀察到迄今為止從太陽探測到的最高能量的光。墨西哥高海拔水切倫科夫天文臺(HAWC)科學家團隊還發現,這種伽馬射線比預期的更亮。......
在《物理評論快報》最新發表的一項研究中,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告稱觀察到迄今為止從太陽探測到的最高能量的光。墨西哥高海拔水切倫科夫天文臺(HAWC)科學家團隊還發現,這種伽馬射線比預期的更亮。......
按照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年度工作計劃,現啟動2024年度面上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申請工作,詳細信息如下:一、2024年度改革調整事項(一)面上項目面上項目主要資助科技人員在2024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學基......
近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能機器人”重點專項“重大科學基礎設施FAST運行維護作業機器人系統”項目,在“中國天眼”通過現場驗收,智能機器人為“中國天眼”提供運行維護保障。“中國天眼”是目前全球最大且最......
記者從中國科協獲悉,中國科協、教育部日前聯合印發通知,共同實施“科學家(精神)進校園行動”,旨在構建開放協同工作模式,將科學家精神從抽象符號轉化為生動的科學家故事,引導廣大中小學生走近科學家,了解科學......
100年前,中國思想文化領域發生了一場影響深遠的“科玄論戰”,又稱“科學與人生觀論戰”。2023年2月10日,本報邀請科學史家劉鈍發表署名文章《“科玄論戰”百年祭》,對這一場科學派、玄學派和唯物史觀派......
記者24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陳仙輝教授團隊的應劍俊特任研究員等人與南京大學孫建教授課題組合作,通過超高壓技術手段,發現元素鈧在高壓下具有高達36K的超導轉變溫度,刷新了元素超導最高轉變溫度紀......
尼日利亞青年普羅斯珀·丹尼亞的獲獎作品《共同愿景》。丹尼亞供圖2022年9月6日,在尼日利亞阿布賈,當地青少年通過網絡視頻與正在中國空間站執行任務的神舟十四號航天員進行“天宮對話”活動。新華社記者郭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