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數據顯示,過去10年間,我國結直腸癌的患病率增長了53.3%,每年凈增長4.2%。因此有專家認為,結直腸癌未來可能超過肺癌,成為第一癌癥殺手,而且越是發達城市,患病率相對越高。值得關注的是,近一半患者首診即為晚期或由于手術后復發轉移進入晚期疾病狀態,無治愈機會,只能以延長生存及提高生活質量為治療目標。山西省腫瘤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張勇提醒,晚期結直腸癌可怕但不該放棄治療。延長生存及提高生活質量依然可以作為治療目標。
A 結直腸癌轉移可引起諸多并發癥
交城的郭女士現年53歲,是一個典型的結直腸癌病例,常年操持家務,平時不太注重身體檢查。
去年11月,郭女士頻繁出現腹部疼痛、惡心、大便不正常的癥狀,總是食欲不振,而且情況一天天地加重。在省城某三甲醫院,經過彩超、CT、腸鏡以及抽血化驗等一系列檢查后,郭女士被確診為結腸肝曲癌肝臟多發轉移,建議放棄治療。
12月10日,郭女士和家屬住進了山西省腫瘤醫院中醫科。主管醫生張勇和馬麗娜告訴記者,在了解了她的病情后,考慮到郭女士已是結腸癌晚期,手術無法根治,且目前營養狀況較差,放化療風險大,還合并有不全腸梗阻,決定先支持對癥治療,再結合中醫中藥治療。
B 中醫治療結合手術 克服諸多難題
針對郭女士的狀況,在經過會診后,醫院制定了一套治療方案,決定先進行營養支持及中醫調理支持治療,待患者營養狀況改善、體質恢復以后,再給予全身化療,以達到控制病情的目的。
但意想不到的是,12月22日,郭女士腹痛得厲害,體溫達到了40攝氏度,出現了腸道穿孔。腸穿孔是外科急癥,必須馬上進行急診手術,也許還有一線希望,否則腸穿孔導致急性腹膜炎,很快會引起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但由于結腸癌廣泛轉移,腸梗阻,腸穿孔,患者營養狀況差,體質較弱,能不能闖過手術這一關,是一個難題。對于這樣一個晚期腫瘤合并下消化道穿孔和感染性休克的患者,在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征得同意后,張勇和普外科副主任醫師紀素文、主治醫師王龍躍和麻醉醫師王宏志為患者進行了手術。當手術醫師打開腹腔發現,患者腸管高度水腫,右半結腸的腫瘤穿透腸壁,十二指腸分界不清,糞液及膿液彌漫至腹腔,腹腔內大量集膿,肝臟多個轉移灶,腸系膜淋巴結融合成團,這么晚期的病灶根本無法根治性切除,為了挽救患者生命,他們還是決定將原發病灶切除。他們小心翼翼地將腫瘤分離,切除了病變腸管,并且進行了橫結腸和小腸吻合,回腸造瘺,經過將近4個小時終于完成了手術。
C 病情容易反復需緊密監控
郭女士術后生命體征較為平穩,次日癥狀逐漸好轉,呼吸也趨于平穩,醫囑同時給予患者支持營養治療,補充血漿和白蛋白,幫助患者盡快恢復。在醫護人員的精心照料下,患者的引流管、尿管也都先后拔除了。但在術后11日,患者又出現了黃疸,考慮患者肝內病變引起膽管阻塞進行了PTCD手術,隨著膽道梗阻的解除,患者的黃疸慢慢消退,食欲改善,進食量也逐漸增加。
在醫護人員的精心護理下,患者身體狀況一天天好轉。術后兩周,患者終于可以出院,身上的管子由最多時的8根減少到只剩下1根,從死亡線上扛過來了,患者家屬再三表示感謝。
2019年元宵節前,張勇醫生特意對該患者進行了隨訪,患者目前恢復情況尚好。
D 經常腹痛要警惕結直腸癌
很多結直腸癌患者被發現時已經是中晚期,患病者也不乏年輕人群,所以應早預防早重視。專家建議,尤其是有家族遺傳史,年齡在50歲以上者,一定要定期查腸鏡。早期結直腸癌手術后,5年存活率達90%以上,而晚期即使手術,存活率也不足10%。
那么如何通過早期癥狀以及篩查來判斷結直腸癌?專家表示:結直腸癌早期的癥狀,包括便秘或者大便不成形、次數增多,以及便后有血、腹痛腹脹腹瀉、貧血等。早期癥狀有時與痔瘡的癥狀相似,因此常被忽視。有相關癥狀的人應及時去醫院排查,即使沒有相關癥狀,50歲以上人群也應定期進行篩查。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來預防結直腸癌?專家表示,首先應該改變自己不良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生活中要少吃熏烤、腌制食品等有誘癌作用的食品,均衡飲食,增加粗纖維的攝入。重視篩查,一旦出現腹痛、便秘、便頻、便血等癥狀時,一定要到正規醫院由專業醫生診斷,以便做出綜合治療方案。目前結直腸癌治療方式主要有化放療、手術、靶向藥品治療,以及介入、射頻消融等,化療方式應用比較普遍。此外,臨床中發現中藥對部分病人有效果。隨著新興治療手段不斷出現,越來越多的晚期結直腸癌患者,也可以出現較多的生存率,所以對于結直腸癌,尤其是高危人群一定要早重視早治療,并選擇采用合理的方法,才是正確的方式。
近日,暨南大學基礎醫學與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張海鵬團隊聯合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研究員李凱團隊和廣東省人民醫院研究員邢帆團隊在腫瘤脂肪酸成癮性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揭示了結直腸癌“脂肪酸成癮性”的潛在機制。......
研究發現,女性結直腸癌(CRC)患者的麥芽香肉桿菌(Carnobacteriummaltaromatium)特異性減少。然而,麥芽香肉桿菌如何影響結直腸癌的發展仍然知之甚少。2023年7月20日,香港......
結直腸癌是全球發病率和死亡率都位居前列的惡性腫瘤,手術是結直腸癌治療的主要方式,完全切除腫瘤(R0)與更好的總生存期和更低的復發率相關。然而,進展期結直腸癌具有較高的不完全切除率,缺乏實時的術中影像技......
6月20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卜鵬程課題組在國際學術期刊EMBOReports上發表新研究成果,報道了結直腸癌初期異質性建立的調控機制。腫瘤的異質性是惡性腫瘤的特征之一,是有效治療的障礙。結直腸......
在全球范圍內,結直腸癌(CRC)是第三大最常見的癌癥,也是癌癥相關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最近的估計表明,2020年發生了超過190萬新病例和93,000例與CRC相關的死亡,約占所有癌癥病例的10%,占與......
結直腸癌(CRC)是一種高度惡性的疾病,已奪去數百萬人的生命。遠處轉移是結直腸癌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肝臟和肺是最常受累的器官。大約20%的新診斷患者表現為轉移性CRC(mCRC),其結果令人沮喪。由于......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教授房靜遠團隊首次揭示了他汀類藥物塑造的腸道微環境預防結直腸癌發生潛在機制。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自然-微生物學》。結直腸癌是一種由腺瘤-腺癌緩慢進展的惡性腫瘤。流行病學統......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781.shtm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房靜遠教授團隊在《自然-微生物學》在線發表論文,......
近日,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一項最新研究證實,新輔助免疫治療能顯著改善結直腸癌患者的長期療效。相關研究在線發表于《國家綜合癌癥網絡雜志》。“這是迄今為止國際上關于結直腸癌新輔助免疫治療領域樣本量最大的研......
結直腸癌(ColorectalCancer,CRC)是全世界范圍內發病率第三的癌癥,每年新增發病人數近200萬(僅次于乳腺癌和肺癌),每年導致的死亡人數接近100萬(僅次于肺癌)。大約每25個人就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