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分子生態學研究團隊對東亞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樟科鱷梨族演化歷史研究獲新進展。相關研究發表于《BMC植物生物學》。該研究得到了中國科學院B類先導專項的資助。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是一種重要的植被類型,主要分布在東亞地區,優勢類群主要是殼斗科、樟科、木蘭科和山茶科。我國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分布在北緯24°至32°、東經99°到123°的范圍內,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在當今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東亞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將會如何演化是一個重要的科學問題。
據介紹,盡管預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在未來的變化趨勢還十分困難,但是通過研究它過去的演化歷史可為我們帶來一定的啟示。已有一些研究通過常綠闊葉林常見類群推斷其演化歷史,比如黃連屬(毛茛科)、清風藤屬(清風藤科)和木通科等。這些類群為草本、攀援或直立灌木,在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并不處于優勢地位。目前僅有研究從山茶科和殼斗科櫟屬青岡組的角度去研究常綠闊葉林的演化歷史,樟科作為常綠闊葉林的優勢類群一直未得到足夠的關注和研究。
該研究對國內樟科鱷梨族進行了系統發育樹構建、分化時間分析、祖先狀態重建和分化速率分析。結果表明,鱷梨族系統發育樹的拓撲結構不受數據分區、質體基因組編碼區和非編碼區、堿基替換飽和度和比對空缺的影響,并分為6個主要分支;鱷梨族在早中新世從熱帶進入東亞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鱷梨族的分化速率在晚中新世快速提升。此外,早中新世的降水增加可能促進了鱷梨族分布范圍的擴張;晚中新世的季風增強可能導致了東亞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物種聚類和快速分化。
植物如何調控生長發育、適應環境變化?因其被《科學》雜志列入125個人類未知的重大科學問題之中,而備受學界關注并持續開展研究。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遺傳發育所)青年研究員王冰團隊等通過合作研......
9月20日至22日,第六屆青年生命科學論壇在長沙舉辦。論壇由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生命科學分會發起。開幕式現場。主辦方供圖此次論壇設置了開幕式、大會報告、邀請報告、口頭報告等環節,來自中國科學院亞熱......
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環江喀斯特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研究員王克林科研團隊的一項新研究,揭示明清時期人類干擾加劇喀斯特洼地侵蝕產沙。該研究成果9月14日發表于ScienceChina-EarthS......
巖石水在地球關鍵帶發揮的作用受到越來越多關注。不同生境土壤和表層巖溶帶是如何影響植物蒸騰的,目前尚不清楚,沒有研究從植物水分獲取和耗散連續體的角度定量分析植物對不同生境及干旱的響應。基于根系和葉片的生......
9月1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下稱亞熱帶生態所)首席研究員印遇龍主持召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項目(C類)《規模豬場種養循環農業創新技術體系研究與示范》建議研討會。會議現場。......
9月11日,中國工程院戰略研究與咨詢項目“湖北省農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工程研究”在湖北武漢召開院士建議書專家咨詢會。該項目在中國工程院和湖北省科協的大力支持下進展順利,已進入成果總結階段。項目研究助理、......
從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獲悉,該園宏觀進化研究組(下稱“研究組”)研究人員分別在被子植物大科豆科和石松科的系統分類研究中,發表勐臘豬屎豆和厚葉石杉兩個新種。相關研究成果于近日發表在植物系統分類學......
9月4日,華中農業大學棉花遺傳改良團隊在《先進科學》雜志在線發表了其最新研究成果,該團隊開發出基于CRISPR/dCas13(Rx)的新型植物RNA甲基化編輯工具。以往對植物中m6A功能分析研究,多數......
2023年,新西蘭T&GGlobal公司的Tutti蘋果在德國柏林果蔬展上驚艷亮相,成為全球首個專為炎熱氣候條件培育的蘋果品種。Tutti外觀呈漂亮的深紅色,果肉甜美多汁,不僅外觀誘人,更重要......
2023年,新西蘭T&GGlobal公司的Tutti蘋果在德國柏林果蔬展上驚艷亮相,成為全球首個專為炎熱氣候條件培育的蘋果品種。Tutti外觀呈漂亮的深紅色,果肉甜美多汁,不僅外觀誘人,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