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發表在《美國醫學會—精神病學》期刊上的一項基因研究表明,人們每天早1個小時起床可以將患抑郁癥的風險降低23%。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對84萬人進行了研究,為睡眠模式(一個人在特定時間睡覺的傾向)影響抑郁風險提供了有力的證據。專家認為,隨著人們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后不再遠程工作和上學——這導致許多人推遲了睡眠時間,研究結果可能具有重要意義。
“我們已經知道睡眠時間和情緒有關。此次我們發現,睡眠時間即使提前1個小時,患抑郁癥的風險也會顯著降低。”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助理教授Celine Vetter說。
之前的觀察性研究表明,夜貓子患抑郁癥的可能性是早睡早起者的兩倍,無論前者睡多長時間。但由于情緒障礙本身會擾亂睡眠模式,研究人員很難找出原因。而且,相關研究的樣本規模較小,依賴單個時間點的問卷調查,或者沒有考慮到可能同時影響睡眠時間和情緒的環境因素,這些可能會影響結果。
2018年,Vetter發表了一項針對3.2萬名護士的大型長期研究,研究顯示,在4年里,“早起的人”患抑郁癥的可能性降低了27%,但這引出了一個問題:早起意味著什么?為了更清楚地了解改變睡眠時間是否真的有作用,以及需要多大程度的改變,研究人員從DNA檢測公司23 and Me和英國生物樣本庫獲得了數據。
已知有超過340種常見的基因變異會影響一個人的睡眠類型,包括被稱為“時鐘基因”PER2的變異。研究人員表示,遺傳學能解釋人們12%~42%的睡眠時間偏好。
研究人員評估了多達85萬人的已確認的這些變體的基因數據,其中包括8.5萬人連續7天佩戴可穿戴睡眠追蹤器的數據,以及25萬人填寫的睡眠偏好問卷數據。這讓他們對基因變異如何影響睡眠有了更詳細了解,甚至可以精確到小時。
數據顯示,約有1/3的被調查者認為自己是“早起鳥”,9%的人是“夜貓子”,其余的人是“中間型”。總體而言,他們的平均睡眠中點(就寢時間和起床時間的中間點)是凌晨3點,這意味著他們晚上11點上床睡覺,早上6點起床。研究人員還分析了遺傳信息、匿名的醫療和處方記錄,以及關于重度抑郁癥診斷的調查。結果發現,睡眠中點每提前1個小時,患重度抑郁癥的風險就會降低23%。換句話說,如果一個通常在凌晨1點上床睡覺的人改在0點睡覺,并且睡眠時間相同,他們可以減少23%的風險;如果他們晚上11點上床睡覺,就能減少40%。
這項研究還不清楚那些“早起鳥”能否從更早起床中獲益。但對于那些“中間型”“夜貓子”來說,更早的就寢時間可能會有所幫助。如何解釋這種效應呢?
一些研究表明,早起的人一天中接觸到更多的陽光,會產生一系列的荷爾蒙影響,從而影響情緒。也有人指出,擁有一個與大多數人趨勢不同的生物鐘本身就會令人沮喪。
該論文主要作者、5月畢業于哈佛醫學院的 Iyas Daghlas強調,有必要進行大規模的隨機臨床試驗來確定早睡是否能減少抑郁癥。“但這項研究確實支持睡眠時間對抑郁癥的因果影響。”
對于那些想要提前睡覺的人,Vetter提供了以下建議:“讓你的白天明亮,夜晚黑暗。如果可以的話,步行或騎自行車去上班,晚上把電子設備調暗。”
你工作日每天睡幾個小時呢?你已經有多久沒有享受過愉快放松、睡眠充足的周末了?《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3》顯示,2022年中國民眾每晚平均睡眠僅僅為7.4小時,而7小時睡眠對于忙碌的打工人來說已經算睡眠......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427.shtm英國劍橋大學科學家開展的一項針對28萬人的分析發現,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將人們患抑郁......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005.shtm......
此前有研究指出,亞洲人睡眠狀況比歐洲、北美人差。近日,一項發表于《睡眠醫學》的新研究,使用了客觀睡眠指標而非主觀報告來進行分析,發現亞洲人不僅睡得晚、睡眠時間短,而且睡眠質量低于世界其他地區的人。此外......
“這并不是唯一對治療產后抑郁癥有幫助的治療方法,但Zurzuvae的創新和令人興奮之處在于,它是根據潛在的生物學原因來針對產后抑郁癥。它讓你明白,你現在的感受是有生物學原因的,這不是你的錯。”39歲的......
近年來,阿爾茨海默病和相關癡呆癥越來越受到關注,大家都意識到了,隨著年齡增長,保持健康的認知功能是多么重要的事情。生活方式是認知功能的一類重要影響因素,例如運動和睡眠,運動較少,睡眠質量不佳均與認知表......
一項最新研究表明,成年后診斷出抑郁癥可能會使老年患癡呆癥的風險增加一倍以上。這項研究24日發表于《美國醫學會雜志·神經病學卷》(JAMANeurology)。研究人員從1977年到2018年,對超過1......
大約三分之一的心臟病患者存在睡眠問題。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在新一期《科學》雜志發表論文稱,心臟病會影響松果體中睡眠荷爾蒙褪黑激素的產生。心臟和松果體兩個器官之間的聯系在于頸部的神經節。這項......
大約三分之一的心臟病患者存在睡眠問題。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在新一期《科學》雜志發表論文稱,心臟病會影響松果體中睡眠荷爾蒙褪黑激素的產生。心臟和松果體兩個器官之間的聯系在于頸部的神經節。這項......
人類以及果蠅、海兔等生物都需要睡眠來鞏固記憶。關于睡眠是否改變特定神經元之間的突觸從而鞏固記憶和影響行為,是生物學領域重要且具挑戰性的問題之一。秀麗隱桿線蟲只有302個神經元,其大多數神經元的特征和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