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關于利用人工智能氣候室,控制光照、溫度、濕度等因素,模擬自然生長環境,為小麥生產和新品種選育提供精確地科學依據,用科學技術促進糧食增產的事跡在新聞報道中有很多。這也表明了人工智能氣候室在現代種子培育中的重要性。
其實不光是小麥,在馬鈴薯的品種選育中,人工智能氣候室也有重要的應用。一直以來,我國大部分地區都一直采用傳統粗放的自留薯種的種植方式,因病毒積累傳播導致馬鈴薯代代退化,產量和品質都難以提高。馬鈴薯的 “毒”雖然對人體健康沒有什么影響,但是它會阻礙自身的葉片生長,影響光合作用,進而導致低產。因此要想提高馬鈴薯種植的品質和產量,就必須借助人工智能 氣候室來對其進行選育。
在選育過程中,原種(G0)需要按照制藥企業無菌標準的要求,經過組培育苗車間、人工智能氣候室、日光土培車間和無土栽培防蚜大棚,得出來的原種(G1)才能送到大田繼續種植,經過一年的擴繁,得到的二代種薯(G2),就是能夠賣給薯農的馬鈴薯種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