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01-27 20:59 原文鏈接: 人工皮炎病例分析

    1 臨床資料


    例1 男, 44 歲,面部皮膚糜爛、潰瘍、瘢痕伴疼 痛4 年。4 年前患者無明顯誘因于面部出現糜爛、 潰瘍、結痂、瘢痕,伴有疼痛、瘙癢。患者自訴與拔牙 后感染上“無名病菌”有關,反復用手指及刀具劃破 皮膚,直至出現糜爛、潰瘍才覺癥狀減輕; 因懼怕額 部瘢痕增長,試圖將其剜除,形成潰瘍-瘢痕惡性循 環。追問病史,患者在兒童期缺乏父母關愛,初中時 便輟學,平素性格內向,至今未婚,診治過程中發現 患者情緒不穩,易感傷落淚。皮膚科情況:額部可見 一線狀瘢痕,表面糜爛、滲出,面部散布大小不一圓 形或不規則狀糜爛、血痂,邊界較清( 圖 1a) 。多次 真菌鏡檢為陰性,結合奇特的皮損形態,不能用意外 傷害及其他皮膚病解釋,且患者具有人格障礙,故診 斷為人工皮炎。治療:首先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創 面給予重組牛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促進愈合, 外用夫西地酸乳膏預防感染,口服抗組胺藥止癢及 安神合劑( 醫院自配) 調節精神狀態。治療 2 個月 后,額部瘢痕表面糜爛愈合,面部皮損減輕( 圖1b) 。

    1580790185377420.png


    例2 男, 74 歲,面部紅斑、糜爛伴瘙癢 2 個月。 2 個月前患者自覺面部瘙癢及蟻行感,自行采用“燒 燈火”療法,即用燈草芯一端浸蘸植物油直接或間 接點燒穴位,直至皮膚出現紅斑、表皮剝蝕、滲出,才覺癥狀緩解。皮膚科情況: 面部散在紅斑、糜爛、結 痂,呈大小不一圓形或類圓形,以口周較明顯( 圖 2a) 。真菌檢查陰性。診斷同例 1,采用類似心理干 預及藥物結合治療1 個月后,患者除口周仍有紅斑及 少許糜爛外,其余面部創面遺留有色素沉著( 圖2b) 。


    1580790203827329.png


    例3 女, 17 歲,四肢瘢痕伴瘙癢9 個月。9 個月 前患者自覺皮膚瘙癢,用指甲搔抓,直至糜爛、出血 ( 患者奶奶曾目睹其將皮膚抓破) ,愈合后形成增生 性瘢痕。患者自幼智力障礙,生活不能自理。皮膚 科情況:四肢對稱散在分布綠豆至黃豆大瘢痕( 圖 3) 。診斷同上,給予口服沙利度胺聯合抗組胺藥止 癢,外用激素制劑止癢及多磺酸黏多糖抗瘢痕等,病 情好轉,正在隨訪中。


    1580790357778478.png

    2 討論


    人工皮炎或人為性皮炎屬一種精神障礙性皮膚 病,常見于人為障礙中[1],患者有意識借助物理或 化學等手段自我造成皮膚損害,來達到滿足自身精 神心理需求、引起注意、同情或避免責任的目的,約 有2/3 患者隱瞞自傷行為。該病發病率為 0. 03%, 女性多見,男女比例為1∶ 3[2],好發于青春期后期到 成年早期,系與兒童期情感缺失或一些軀體和性侵 犯等有關。人工皮炎可由刮、擦、叼、砍、燒燙、注射 等多種形式引起,皮損常位于手可觸及的范圍內,軀 體左側多見( 除外左利手) ,也可雙側對稱分布,形 態多奇特、不規則,分界清楚,表現為表皮剝蝕、潰 瘍、紅斑、瘢痕、色素沉著等,且以前兩種占主導[3]。 人工皮炎是一種排他性的診斷,首先需排除器 質性皮膚病,包括壞死性血管炎、大皰性皮膚病、壞 疽性膿皮病等,需結合病史及輔助檢查相鑒別;尚需 與其他精神性疾病相鑒別,如單一癥狀的疑病性精 神病中的寄生蟲妄想癥,后者屬于原發性精神性疾 病,患者頑固地認為皮膚被病原體所感染,卻缺乏任 何真正被感染的客觀證據,常訴瘙癢、蟻行感、挖掘 感,近一半患者有特征性“火柴盒征”,即用備好的 特定容器如薄紙、火柴盒或膠帶送來皮膚碎片、毛發 等“寄生蟲”標本要求檢查。該類患者存在妄想障 礙,對其自傷行為直言不諱,而本文3 例患者均無妄 想障礙,且隱瞞自傷行為,但其家人能提供患者自傷 皮膚病史,故可鑒別。 該病治療的首要任務是建立起醫生、患者及家 屬三者間的良好關系,醫生應避免與患者對抗,采取 接受、同情和不批判的態度,同時需要與精神心理學 家多學科協作[4],運用心理治療聯合藥物治療。認 知行為療法、心理干預可幫助患者重建健康人格,皮 膚科治療可促進創面愈合、防止并發癥,必要時使用 抗精神病藥物治療[5]。可選擇抗精神病藥物( 包括 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 、抗抑 郁藥物( 三環類抗抑郁藥、選擇性 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 SSRIs) 、抗焦慮藥和情緒穩定劑,其中非典 型抗精神病藥物如奧氮平、利培酮對于治療患者的 自傷行為有利,可單獨使用或與 SSRIs 聯合[3]。人 工皮炎是一種自限性疾病[6],愈后取決于癥狀的嚴 重程度,兒童及青少年型患者愈后較好。病情通常 會隨著患者自身狀況的改善而緩解[7],需通過持續 的監督、支持治療和定期門診檢查來維持療效。本 文3 例患者,因醫者與患者建立了良好的關系,采用 心理治療及藥物治療相結合,取得較好臨床療效。


    參考文獻。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