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定會成功的!”“離開”地球前王躍吶喊出了自己的心聲。2010年6月3日14時(莫斯科時間),隨著“火星-500”試驗艙最后一道艙門緩緩關閉,來自中國、俄羅斯、法國和意大利的6名志愿者正式踏上了長達520天的“火星之旅”,拉開人類首次全面模擬載人火星探測試驗的帷幕。
6勇士攜手出征
“火星-500”試驗由俄羅斯聯邦航天署、俄羅斯科學院及歐洲航天局等機構聯合實施,旨在了解宇航員在未來前往火星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心理和生理狀態,為載人火星探測積累經驗。此次試驗是“火星-500”模擬試驗的第三階段,鑒于從飛船發射、飛向火星、著陸火星到返回地球,需要近500天時間,“火星-500”試驗將持續520天。在此期間,6名志愿者的飲食起居將完全模擬太空生活,并體驗飛往火星、著陸火星和返回地球的全過程。
據實驗組織方俄羅斯生物醫學研究所介紹,“火星-500”計劃共有6名志愿者參加,分別是中國的王躍、俄羅斯的阿列克謝·西喬夫(指令長)、蘇赫羅布·科莫洛夫、亞歷山大·斯莫列耶夫斯基、法國的羅曼·查爾斯、意大利的迭戈·烏爾比納。王躍在乘務組中任載荷專家。
520天與世隔絕
從地球啟程后,考察隊員們乘坐“火星科考飛船”250天后在火星表面著陸。在火星上,科考隊員們需要進行為時30天的系列科學考察活動,考察結束后從火星返航,他們將在離開火星表面240天后返抵地球。如果實驗順利,6名考察隊員最終出艙時間是2011年11月。
實際上,6名科考隊員不會離開地球半步,他們參與的只是俄羅斯組織、多國參與的一項國際大型試驗——“火星-500”。“火星科考飛船”也只是位于俄羅斯生物醫學研究所內的一個面積狹小的模擬實驗艙。
為了做好這次試驗,6名志愿者已經接受了3個多月的培訓,包括醫學、生物學、工程學、心理學、語言學等多項理論課程和實踐操作訓練。據王躍介紹,他已經熟練掌握了各國106個試驗項目的內容,做好了應對各種困難挑戰的準備。進入實驗艙后,他和5名隊友將圍繞長期密閉環境對人體健康狀態和工作能力的影響、環境控制與生命保障系統各項參數、乘組飛行期間飛行程序的安排及天地協同、飛行信息系統的完善開展一系列驗證與科學研究。
整個封閉試驗歷時之久,實驗內容之多都是前所未有,520天的模擬實驗將可能達到人類體能和心理的極限。據中方參試工作負責人白延強介紹,“這項實驗將可以對人在隔離條件下的工作能力、生命保障系統等多方面提供驗證,為將在長期飛行任務提供充分的技術準備,這種技術準備是各國未來進行深空探索所不能逾越的技術階段”。
啟動儀式上,白延強對即將步入實驗艙的各國志愿者動情地表示,“無垠的太空是人類共同的財富,廣闊的太空承載著人類共同的夢想。深空探測是勇敢者的事業,6位志愿者選擇了這一偉大事業,從某種意義上講,他們將是人類探索火星的先驅”。
毛筆成王躍“秘密武器”
據中方組織者介紹,中國在2009年10月舉行的中俄載人航天領域合作聯委會第五次會議上,向俄羅斯方面提出了參與“火星-500”項目的意向,并得到了俄方的積極回應。中方隨后展開了參試項目的論證設計、志愿者選拔等工作。最終確定由來自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27歲的工作人員王躍參加“火星-500”項目,并推出包括中醫辨證研究在內的三大參試科研項目。
對于中國在該項目中扮演的角色,無論是俄羅斯方面,還是歐洲航天局的代表都給予了高度評價。其中,有一個值得一提的細節。為了打發漫長的“星際航行”閑暇時光,各國志愿者大都帶了自己喜歡的書籍或者是家人的照片等,而王躍還同時攜帶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毛筆。自稱從小對書法感興趣的王躍準備在漫漫“遠航”途中,用練習“顏體”來度過閑暇時間。這一點同時被俄羅斯科研人員注意到了。俄羅斯科學院副院長、俄羅斯生物醫學研究所所長阿納多里·格里高利耶夫對媒體表示,他對王躍寄予了很高期望,“王躍不同于俄羅斯和歐洲的志愿者,他代表的是另一種文明,這很重要。王躍的參與不僅對實施各種試驗項目很有幫助,也有助于我們研究不同文明間如何和諧相處。”
在封艙前的告別儀式上,俄羅斯志愿者阿列克謝·西喬夫與妻子深擁相吻后步入艙門。身著藍色艙內服的王躍則是用力向前來送行的同事揮了揮手,內斂而沉穩。問及進艙前的心情,帥氣沉穩的王躍只說:“有點激動,有點興奮。”
6名志愿者進入實驗艙后,工作人員封上艙門。如果試驗順利的話,艙門將會在2011年11月再次開啟
中國志愿者王躍(左三)在進艙前的新聞發布會上透露,他帶上了中國的毛筆
中新社北京10月15日電(記者孫自法)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高能所)10月15日晚發布消息說,該所科學家當天通過“懷柔一號”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中文昵稱“極目”,英文縮寫GEC......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可降解材料開發與利用創新團隊聯合中南大學以苧麻纖維為研究對象,解析了果膠對植物細胞壁解離及其納米纖維素再分散的作用機制,為納米纖維素的規模化生產及應用提供理論依據,也為生......
9月3日,青島空天動力結構安全研究所在青島西海岸新區揭牌成立,將聚焦我國空天動力結構服役損傷的難點問題,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助力航空強國建設。青島空天動力結構安全研究所由青島市人民政府、西安交通大學、青......
關于有關微博公號曲解研究結論的說明我所學者2020年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題為“EmergentconstraintsonfutureprojectionsofthewesternNorthPaci......
為了能讓自己的女朋友專心搞科研,一位名叫帕特里克·克里森的愛爾蘭小伙兒花費5億美元巨款,加上朋友和同事捐出的1.5億美元,為她建立了一家非營利性研究機構——Arc研究所。最近,此事被美國杜克大學電子與......
一、項目編號:OITC-G220300332(招標文件編號:OITC-G220300332)二、項目名稱: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電感耦合等離子體串聯質譜儀采購項目三、中標(成交)信息供應商名稱:廈門......
從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中科院自動化所)獲悉,依托該所建設和運營管理的中科院香港創新研究院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創新中心(CAIR)與香港生產力促進局(HKPC)6日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建聯合實驗室,推......
謝立信院士致辭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青島眼科醫院供圖 研討會召開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青島眼科醫院供圖近日,“第十一屆青島眼科醫院臨床學術研討會暨......
近日,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色譜質譜類分析儀器”采購中標結果公布,中標金額1114.8800000(萬元),中標產品包括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氣相-同位素比質譜聯用儀、氣相色譜儀、高效液相色譜儀......
據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發布的唁電,我國分析化學家、原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副所長、也是中國色譜領域的開拓者之一和學術帶頭人之一的俞惟樂研究員于6月23日不幸逝世,享年96歲。俞惟樂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