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方法原理 人胃腺癌SGC27901 細胞株,裸鼠皮下注射(2×106/L 細胞懸液) ,成瘤后反復傳代形成實體瘤,以第6 代瘤源為組織材料,打開腹腔,通過“生物膠粘貼法”用OB 醫用生物膠將瘤塊粘貼在裸鼠胃壁胃大彎血管分布稠密處;待荷瘤鼠出現衰竭體征瀕臨死亡時處死解剖檢查。
實驗材料 BALB c nu nu 裸鼠人胃腺癌細胞株SGC-27901
試劑、試劑盒 氯胺酮甲醛石蠟
儀器、耗材 針頭OB 生物膠無齒鑷絲線光學顯微鏡
實驗步驟
一、皮下種植瘤模型的建立和傳代
BALB/c nu/nu 裸鼠24 只,雄性,6 周齡,體質量18~20 g,SPF 級條件下飼養。人胃腺癌細胞株SGC-27901,2×106/L 細胞懸液裸鼠皮下注射,成瘤后反復傳代形成實體瘤,本組瘤源為第6代。
二、人胃癌組織塊裸鼠原位種植模型的建立
1. 實驗動物術前禁食12 h, 氯胺酮50 mg/kg 腹腔麻醉,常規消毒,選擇左側正中旁切口進腹, 暴露胃壁, 在胃大彎處近胃竇旁用1 mL無菌空針頭劃破胃壁漿肌層,用無齒鑷將破損處向內推壓,使局部胃壁形成凹龕,植入1 塊瘤組織塊,并在瘤表面滴上1 滴OB 生物膠(由廣州白云醫用膠公司提供) ,使其覆蓋瘤組織表面, 約40 s 凝固后將胃壁回納入腹腔, 0 號絲線縫合腹膜及皮膚,關腹。
2. 整個過程嚴格遵循無菌操作。
3. 所有模型動物無麻醉意外,SPF 級飼養。
4. 術后1 周內,死亡2 只。
5. 定時觀察所有裸鼠全身狀況、運動情況、腹部體征。
6. 當荷瘤鼠出現明顯消瘦、弓背、精神萎靡等衰竭體征時,脫頸椎處死解剖, 取原位瘤體、腫大淋巴結、胸腹腔內臟器、收取腹水。
7. 所取標本以10% 甲醛固定, 石蠟包埋、切片, H-E 染色, 作組織病理學檢查。
8. 實體瘤細胞染色體鑒定。
其他
一、實驗討論
體外實驗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胃癌細胞的運動能力和侵襲能力,但是不能完全替代體內胃癌轉移的器官環境及轉移效果, 因此體內移植模型成為腫瘤實驗研究的主要方法。以往多是皮下移植, 但可能因皮下纖維包膜的包繞致轉移較少。近年研究表明, 腫瘤細胞株原位種植裸鼠體內不能完全表達腫瘤的生物學特性,而完整組織塊原位移植可顯著提高轉移率。
人胃癌SGC27901 細胞株是低分化腺癌, 適宜作轉移模型材料。本實驗以SGC27901 裸鼠皮下移植瘤塊原位種植裸鼠建立轉移模型, 該模型完整地重現了胃癌的臨床轉移過程,為人類胃癌的生長、轉移機制及抗轉移治療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種理想的動物模型。
人類染色體46 條,每條染色體的著絲點位置是恒定的,按其著絲點位置可分為4 類, 即中央、亞中央、亞近端及近端著絲點,而鼠組織中全為端著絲點,因此人類組織細胞所形成的腫瘤可用染色體鑒定的技術探測出來。這是一種簡便、敏感而可靠的分析方法,可用于各種動物模型轉移灶的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