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5日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獲悉,該院等離子體所承擔的大科學工程“人造太陽”實驗裝置(EAST)又獲重大實驗成果,其輔助加熱工程的中性束注入系統(NBI)在綜合測試平臺上成功實現100秒長脈沖氫中性束引出,初步驗證了系統的長脈沖運行能力。
科學家們介紹說,本輪實驗獲得的長脈沖中性束引出,在國內尚屬首次,標志著中國在中性束注入加熱研究領域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EAST中性束注入系統完全由中國自行研制,涵蓋了精密的強流離子源、高真空、低溫制冷等多個科學技術領域。
20日從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處獲悉,10月19日下午,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科研團隊再傳佳績,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科學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HL-2M等離子體電流突破100萬安培,創造了......
《人民日報》(2022年06月10日第06版)4層樓高、直徑8米、重400噸——這就是被稱為“人造太陽”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坐落在安徽合肥“科學島”上。多年來,中科院合肥物質科......
2021年6月8日,有“人造太陽”之稱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完成了第10萬次放電,當天老中青三代科學家們齊聚一堂共同見證歷史性時刻。自2016年開始,“人造太陽”多次突破世界紀錄,......
能源短缺,是日益嚴峻的全球性挑戰。能否在地球上造出“人造太陽”,為人類提供清潔、穩定的能源?這一問題,困擾了全世界幾代科學家。為了實現“人造太陽”這一夢想,一個平均年齡只有33歲的高精尖科研團隊,用青......
日前,山東大學生殖醫學研究中心陳子江院士團隊的又一項臨床研究成果“胚胎植入前非整倍體遺傳學檢測(PGT-A,第三代試管嬰兒)對累積活產率的影響(Livebirthwithorwithoutpreimp......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5022.shtm新華社合肥3月25日電(記者徐海濤、陳諾)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有......
我國大科學裝置“人造太陽”日前取得重大突破,實現加熱功率超過10兆瓦,等離子體儲能增加到300千焦,在電子回旋與低雜波協同加熱下,等離子體中心電子溫度首次達到1億度。記者從中科院等離子體所獲悉,這些實......
6月9日,由中核集團承擔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磁體支撐首批產品在貴州遵義正式交付,將被運往位于法國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現場,成為進入廠房并進行安裝的首批基礎性部件。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英文簡......
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的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EAST(全超導托卡馬克實驗裝置)團隊孫有文研究員課題組,在EAST上利用三維旋轉磁擾動場控制偏濾器靶板熱負荷研究方面取得了新進展,相關結果......
太陽,是地球賴以生存的光熱能量之源。獲得像太陽能一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持續清潔能源,一直是人類的夢想,這也是國際科學界推出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的原因。因為其研究的受控核聚變獲得能量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