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0-08-11 13:08 原文鏈接: 人造鋅指蛋白的設計和合成實驗

    實驗材料 寡核苷酸引物

    試劑、試劑盒 氨芐青霉素磷酸緩沖生理鹽水Tris-氯化氫SDS-PAGE

    儀器、耗材 DNA 測序儀色譜設備

    實驗步驟

    本節描述的方法大概包括:


    ( 1 ) 設計的鋅指蛋白的表達和純化。


    ( 2 ) 人工鋅指設計技巧。


    ( 3 ) 人工鋅指構建步驟。


    ( 4 ) 鋅指結構和金屬配位的確認。


    3.1 人工鋅指蛋白的表達和純化


    設計的人工鋅指蛋白的表達和純化方法在 3.1.1 和 3.1.6 節描述,包括:


    ( 1 ) 表達載體 pEV-3b 的構建;


    ( 2 ) 蛋白質以可溶和不可溶形式表達;


    ( 3 ) 用陽離子交換和凝膠過濾色譜純化蛋白;


    ( 4 ) 失活結構的再折疊;


    ( 5 ) 鋅指結構和金屬配位的確認。


    3.1.1 pEV-3b 表達載體


    pEV-3b 表達載體是基于 pET3b 表達載體(Novagen;圖 5.1 )。這個載體被改造過,以生成有用的多克隆位點,用于研究鋅指基因。


    ( 1 ) 從 pET3b 中切除 EcoRI/Hind lll 降解片段。


    ( 2 ) 為了切除 EcoRI 和位點,將退火的寡核苷酸 5'-AATTGTCATGTTTGAC-3,和 5,- AGCTGTCAAACATGAC-3,插入 EcoRI/Hind lll 降解的 pET3b。產生的質粒記為 pET3b'。


    ( 3 ) 制備包括限制性酶 AflII 、Bam HI、EcoRI、Hind lll 和 S mal 酶切位點的雙鏈寡核苷酸。這兩條鏈的序列為 5'-TATGGATCCCGGGAATTCAAGCTTAAGC-3' 和 5'-TCAGCTTAAGCTTGAATTCCCGGGATCCA-3'。


    ( 4 ) 用 Nde l 和降解,并將這一片段插入 pET3b',得到質粒 pEV-3b。


    得到的質粒 pEV-3b 用來表達設計的鋅指蛋白。把鋅指基因作為 Bam HI/EcoRI 片段插入類似地降解的 pEV-3b,只用一步就構建了人工鋅指的表達載體。


    3.1.2 設計的人工鋅指蛋白的表達


    ( 1 ) 把帶有設計的鋅指蛋白基因的 pEV-3b 質粒轉化到大腸桿菌菌株 BL21 ( DE3 ) pLysS 中。


    ( 2 ) 在 37°C 于 Luria- Bertani 培養基中培養細胞。


    ( 3 ) 當在 600 nm 的光密度為 0.6 時加入 1 mmol/L IPTG。


    ( 4 ) 培養液在 20°C 保育 8~12 h。為了表達溶解狀態的蛋白質,這個溫度很重要。


    3.1.3 設計的人工鋅指蛋白的純化


    純化步驟在 4°C 下完成。


    ( 1 ) 收獲大腸桿菌細胞,重懸,并在 PBS 中裂解。


    ( 2 ) 離心后,用陽離子交換色譜(高 S 和 UNO  S-1;Bio- Rad) 和用 Tris-氯化氫緩沖液凝膠過濾(Superdex 75;Amersham Biosciences),純化溶有鋅指蛋白的上清液。


    ( 3 ) 用 SDS-PAGE 確認蛋白純度。


    為進行金屬取代實驗,不溶形式的鋅指蛋白也在離心后從大腸桿菌細胞小團中純化出來:


    ( 1 ) 在含 8 mmol/L 尿素和 10 mmol/L 螯合劑(EDTA 或 1,10-鄰二氮雜菲)的 PBS 中裂解細胞小團。


    ( 2 ) 根據 3.1.3 小節 第(2 ) 步的描述,以同樣步驟純化。


    ( 3 ) 在 65°C 加熱純化蛋白 30 min,并在含 125 μmol/L 氯化鋅、硝酸鎳、氯化鎘、 硝酸鈷或硫酸銅的 10 mmol/L Tris 緩沖液中逐步降溫,使之重新折疊。


    3.1.4 CD 測量


    鋅指蛋白的 CD 譜用 Jasco J-720 分光偏振計記錄。20°C,使用 pH 8.0 的含有 50 mmol/L 氯化鈉的 Tris-氯化氫緩沖液。容器須有蓋,1 mm 光程,氮氣環境。所有的譜平均掃描 8~16 次。使用 Jasco 軟件校準譜的基線并降低噪聲。


    3.1.5 UV-VIS 吸收譜


    UV-VIS 吸收譜用 Beckman Coulter  DU7400 二極管陣列光譜儀,20°C,使用 pH 7.5 的含 50 mmol/L 氯化鈉的 10 mmol/L Tris-氯化氫緩沖液。容器須有蓋,1 cm 光程。Co  (II) - 取代的鋅指復合物用氯化鈷滴定得到。多肽在任意條件下用 Co  (I I ) 飽和。所有的譜都用 e = A / ( l/c) ,式中 e 是消光系數 {/ [ (mol/L )  /cm]} , l 是容器的光程 (cm),c 是肽濃度(mol/L )。


    3.1.6 NMR 實驗


    在 1.5 mol Zn ( II ) 離子存在的條件下,單指結構域和 Zn (II) 的復合物在 90% H2O/10% D2O 和 D2O  ( 25 mmol/L Tris-d11,pH 5.7 ) 中,以 5 mmol/L 濃度制備。所有的 NMR 譜都在 JOEL  Lambda-600 譜儀上記錄。


    ( 1 ) 核 Overhauser 增強譜(NOESY) 數據采集,先用選擇性水預飽和(交替的延遲與進動以裁剪激發脈沖;一種水峰信號抑制技術,縮寫為 DANTE;原文 mutation 當為 nutation 之誤---- 譯者注),隨后溫度定在 303 K , 各使用混合時間分別為 100ms、200ms 和 300ms 的標準 NOESY 脈沖序列。


    ( 2 ) 采集總相關譜,用 80 ms MLEV-17 自旋鎖閉時長,在 303 K 用梯度修整脈沖以壓制水信號。


    譜的典型采集條件是每個 t1 值(原文 valve 當為 value 之誤——譯者注)掃描 24 次,共 1024 個 t1 值,并且在直接維度收集 2048 個復數點。在兩個維度的自由感應衰減被乘以相移正弦鐘形限形函數、零填充,并經傅里葉變換為 2048X2048 矩陣。序列共振指認用標準的總相關譜和 NOESY 過程確定 [8] 。


    3.2  6 和 9 鋅指蛋白


    本節描述為識別長 DNA 序列所需的多鋅指蛋白的設計策略和構建。


    3.2.1 蛋白質設計策略 


    全新的 6 和 9 鋅指蛋白(SplZF6 和 SplZF9 ) 是從轉錄因子 Sp1 的 3 鋅指模體創造出來的(圖 5.2 )。通過用 Kriippel 型連接子連接 2 或 3 個 Spl 鋅指結構域,構建出了這些蛋白質(見注 1 和注 2)。


    3.2.2  Sp1ZF6 和 Sp1ZF9 基因的構建


    編碼 Sp1 的 3 鋅指區域的基因 [pUC-Spl ( 530~623) ] 按如先前描述過的步驟構建 [9] 。


    ( 1 ) 合成編碼 Kriippel 型連接子(TGEKP ) 的一段寡核苷酸(84 bp) 為 BamHI/Sty I 片段,并將其插入  pUC-Spl (530~623) 。


    ( 2 ) 切出 Eco47 III 片段(264 bp) ,并將其插入簡單降解過的 pUC-Sp1 (530~623) 中。改變后的質粒重新命名為 pUC-Sp1ZF6。


    ( 3 ) 用 Agel 位引物對,即用 5'-ACCGGTGAAAAACCGCATATTTGCCACATAC-3' 為編碼鏈,并用  5'-CGGTTTTTCACCGGTGTGGGTCTTGATATG-3' 為非編碼鏈,將兩個 AgeI 位分別連接到編碼 SplZF9 的中間基因的 5' 端和 3' 端。


    ( 4 ) 把得到的用 Agel 修飾過的片段連接到 pUC-SplZF6 的 AgeI 位置。連接 2 或 3 個 Spl 片段間的 AgeI 酶切位點編碼氨基酸 TG,它是連接肽 TGEKP 的一部分。


    ( 5 ) 用 DNA 測序確認所有序列。


    ( 6 ) 作為 BamHI/Styl 片段切出 SplZF6 和 SplZF9 的 DNA 片段,并將其插入簡單降解過的質粒 pEV-3b 中(見 3.1 .1;參考文獻 [10] ) 。


    3.3 DNA 彎折鋅指蛋白


    3.3.1 和 5.3.3. 2 節描述 DNA 彎折鋅指的設計和構建。


    3.3.1 蛋白設計步驟


    通過連接 SP1 的 2 個 3 鋅指,構建出了新的 6 鋅指蛋白,包括多聚甘氨酸連接子、 SplZF6  (Gly)4、SplZF6  (Gly)7  (圖 5.3 ) 和 SplZF6  (Gly)1。交換 SplZF6  的 TGEKP 和 (Gly)n(n =4、7 或 10 ) 連接子,可以構建 SplZF6  (Gly)n ( 見注 3 和注 4)。


    3.2 SplZF6 (Gly)n  的構建


    包含有連接序列的合成寡聚核苷酸 A flll/Mfel 是從 Amer sham Biosciences 購置的。經過退火,這些寡聚核苷酸片段被插入到 pUC-Sp1ZF6 載體中。這樣得到的質粒被重新命名為 Sp1ZF6 (Gly)n  ( n = 4 ,  7 或 10)。這些編碼蛋白質的 DNA 片段在 Bam HI 和 Eco RI 位點被剪切下來,然后插入一個被同樣酶切的質粒,pEV-3b (見 5.  3.1 .1;參考文獻 [ 11 ])。


    3.4 (His)4 型鋅指蛋白


    3.4.1 和 3.4.2 節描述 (His)4 型鋅指蛋白的設計技巧、多肽合成和基因構建。


    3.4.1 蛋白質設計策略通過對 3 (Cys)2 (His)2 型鋅指蛋白 Sp1 做突變 CysHis,創造出了一個新的 (His)4 型鋅指蛋白(圖 5.4)。實質上,存在(Cys)2   (His)2 — 、(Cys)3  (His)  — 、 (Cys)4—和(Cys)6 —鋅指蛋白(見注 5)。


    3.4.2  (His)4 型鋅指結構域的多肽合成


    合成 3 鋅指 Sp1 之中指的(His)4 突變多肽(H4Sp1f2 ),在 Rink 氨基樹脂上用 9-芴甲氧羰基固相合成。肽鏈在 Shimadzu  PSSM-8 合成儀上采用苯并三唑-1- 基氧 3 四氫吡咯磷、六氟合磷酸、(PyBOP)  -1- 羥基苯并三氮唑 、(HOBO  - N-甲基嗎磷啉、 (NMM ) 耦合系統標準工藝合成。被保護起來的 H4Sp1f2 肽樹脂,用三氟乙酸和乙醇 ( 95 : 5 ) 在室溫下處理 2 h,接著用高效液相色譜在 μBondesphere4C4-300  (19 X 50 mm) 柱上純化。產物的可靠性用飛行時間質譜(Kratos Kompact MALDI4 ) 驗證。


    3.4.3 H4Sp1 的構建


    (His)4 突變體 H4Sp1 通過將 Sp1 的 3 鋅指結構域的 6 個半胱氨酸突變為組氨酸構建。 編碼(His)4 的 DNA 片段,從 pUC-Sp1  (530-623) 用基于點突變的聚合酶鏈反應(PCR ) 得到,并且用 GeneRapidDNA  (Amersham  Biosciences ) 測序儀驗證。擴增的片段用 BamHI 和 Eco RI 切割后,插入簡單降解過的 pEY-3b 中(見 3.1.1; 參考文獻 [12])。


    3.5 AT 識別鋅指蛋白


    識別 AT 的鋅指的設計和構建分別在 3.5.1 和 3.5.2 節中描述。


    3.5.1 蛋白質設計策略


    (Cys)2 (His)2 型鋅指蛋白 Sp1 中的 3 鋅指結合于富含 GC 的序列,而 6 (Cys)2(His)2 型鋅指蛋白 CF2- II 中的 3 鋅指(4~6 指)結合于富含 AT 的序列。新的與 AT 富集序列結合的鋅指蛋白,用交換這兩個類型的鋅指蛋白的螺旋來合成(圖 5.5)。


    3.5.2 Sp1HM 的構建


    制備編碼 CF2- II 的 α 螺旋的寡核苷酸。基于 PCR 的點突變,用 pUC-Sp1 ( 530~623 ) 作為模板來逆行。PCR 擴增的突變片段用 Bam HI 和 Eco RI 降解后,插入簡單地降解過的 pEV-3b 質粒中(見 3.1.1;參考文獻 [13])。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