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埃希氏菌(E. coli)通常稱為大腸桿菌,是Escherich在1885年發現的,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一直被當作正常腸道菌群的組成部分,認為是非致病菌。直到20世紀中葉,才認識到一些特殊血清型的大腸桿菌對人和動物有病原性,尤其對嬰兒和幼畜(禽),常引起嚴重腹瀉和敗血癥,它是一種普通的原核生物,是人類和大多數溫血動物腸道中的正常茵群。但也有某些血清型的大腸桿菌可引起不同癥狀的腹瀉,根據不同的生物學特性將致病性大腸桿菌分為5類:致病性大腸桿菌(EPEC)、腸產毒性大腸桿菌(ETEC)、腸侵襲性大腸桿菌(EIEC)、腸出血性大腸桿菌(EHEC)、腸黏附性大腸桿菌(EAEC)。大腸桿菌屬于細菌。 大腸桿菌0 157:H7血清型屬腸出血性大腸桿菌,自1982年在美國首先發現以來,包括我國等許多國家都有報道,且日見增加。日本近年來因食物污染該菌導致的數起大暴發,格外引人注目。在美國和加拿大通常分離的腸道致病菌中,目前它已排在第二或第三位。大腸桿菌O 157:H7引起腸出血性腹瀉,約2%~7%的病人會發展成溶血性尿毒綜合征,兒童與老人最容易出現后一種情況。致病性大腸桿菌通過污染飲水、食品、娛樂水體引起疾病暴發流行,病情嚴重者,可危急生命。 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E.coli) 革蘭氏陰性短桿菌,大小0.5×1~3微米。周身鞭毛,能運動,無芽孢。能發酵多種糖類產酸、產氣,是人和動物腸道中的正常棲居菌,嬰兒出生后即隨哺乳進入腸道,與人終身相伴,其代謝活動能抑制腸道內分解蛋白質的微生物生長,減少蛋白質分解產物對人體的危害,還能合成維生素B和K,以及有殺菌作用的大腸桿菌素。正常棲居條件下不致病。但若進入膽囊、膀胱等處可引起炎癥。在腸道中大量繁殖,幾占糞便干重的1/3。兼性厭氧菌。在環境衛生不良的情況下,常隨糞便散布在周圍環境中。若在水和食品中檢出此菌,可認為是被糞便污染的指標,從而可能有腸道病原菌的存在。因此,大腸菌群數(或大腸菌值)常作為飲水和食物(或藥物)的衛生學標準。(國家規定,每升飲用水中大腸桿菌數不應超過3個)大腸桿菌的抗原成分復雜,可分為菌體抗原(O)、鞭毛抗原(H)和表面抗原(K),后者有抗機體吞噬和抗補體的能力。根據菌體抗原的不同,可將大腸桿菌分為150多型,其中有16個血清型為致病性大腸桿菌,常引起流行性嬰兒腹泄和成人肋膜炎。大腸桿菌是研究微生物遺傳的重要材料,如局限性轉導就是1954年在大腸桿菌K12菌株中發現的。萊德伯格(Lederberg)采用兩株大腸桿菌的營養缺陷型進行實驗,奠定了研究細菌接合方法學上的基礎,以及基因工程的研究。 大腸桿菌是人和許多動物腸道中最主要且數量最多的一種細菌,主要寄生在大腸內。它侵入人體一些部位時,可引起感染,如腹膜炎、膽囊炎、膀胱炎及腹瀉等。人在感染大腸桿菌后的癥狀為胃痛、嘔吐、腹瀉和發熱。感染可能是致命性的,尤其是對孩子及老人。 大腸細菌(E. coli)為埃希氏菌屬(Escherichia)代表菌。一般多不致病,為人和動物腸道中的常居菌,在一定條件下可引起腸道外感染。某些血清型菌株的致病性強,引起腹瀉,統稱致病性大腸桿菌。 該菌對熱的抵抗力較其他腸道桿菌強,55℃經60分鐘或60℃加熱15分鐘仍有部分細菌存活。在自然界的水中可存活數周至數月,在溫度較低的糞便中存活更久。膽鹽、煌綠等對大腸桿菌有抑制作用。對磺胺類、鏈霉素、氯霉素等敏感,但易耐藥,是由帶有R因子的質粒轉移而獲得的。
有沒有人在追《延禧攻略》?該古裝劇一改往日女主純良無辜小白兔的人設,一路打怪升級,戰斗力爆表。成了這段時間大家熱議的頭號大劇!在劇中,高貴妃就是囂張跋扈的代名詞,明明只是一個貴妃,卻演出了皇太后的氣勢......
記者18日從珠海檢驗檢疫局獲悉,9月17日,該局拱北辦事處在拱北口岸入境人員中檢出一例甲型H3N2流感合并大腸埃希菌感染病例。珠海檢驗檢疫局工作人員介紹,該旅客為39歲男性,是中國安徽籍赴澳勞務人員,......
戊肝防治迎來疫苗時代1月11日,科技部副部長王偉中在京宣布,由、養生堂萬泰公司聯合研制的“重組戊型肝炎疫苗(大腸埃希菌)”已獲得國家一類新藥證書和生產文號,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用于預防戊型肝炎的疫苗。“我......
【摘要】目的研究產AmpC酶大腸埃希菌在頭孢西丁誘導前后的蛋白質譜差異,篩選有價值的靶位。方法提取產ACT21AmpC酶大腸埃希菌在頭孢西丁誘導前后的全菌蛋白,應用雙向凝膠電泳技術分析和Bluesil......
近年來,臨床上3代頭胞菌素等超光譜β內酰胺酶(ESBLs)類抗生素的廣泛使用,使得產ESBLs菌株的檢出率逐年上升,給臨床治療造成很大困難。為了更好地控制產ESBLs菌的傳播,指導臨床醫生合理使用抗生......
目的:了解臺州、溫州兩地臨床分離的由質粒介導的產AmpC酶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ampC耐藥基因型。方法:采用酶提取三維試驗、頭孢西丁三相試驗、氯唑西林雙紙片協同法等方法測定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
了解重慶醫科大學第二臨床學院2003年1~12月分離191株大腸埃希菌產AmpC酶和超廣譜B2內酰胺酶(ESBLs)及對常用抗生素的耐藥情況,揭示其主要耐藥機制,指導臨床合理用藥。......
人線粒體轉錄終止因子3(hMTERF3),是人類MTERF蛋白家族的重要成員,可以在大腸埃希菌中原核表達MTERF3蛋白,不少醫藥研發公司提供原核表達服務。原核表達是將動、植物的目標靶基因片段連接至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