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細胞膜的主要組成成分之一是磷脂,磷脂構成的雙分子層結構像兩排哨兵守護在細胞膜內側。當遇到敵兵——抗磷脂抗體,哨兵構成的堅實堡壘被攻破,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受到重創,一系列的病理改變隨之發生。抗磷脂抗體主要存在于抗磷脂綜合征等自身免疫病患者中,是抗磷脂綜合征最具特征的實驗室指標。抗磷脂抗體亦是血栓形成和病理妊娠的危險因素。同時,抗磷脂抗體也可見于惡性腫瘤、感染性疾病及某些藥物使用后,甚至部分健康人群中亦可出現。抗磷脂抗體的種類有很多,其中狼瘡抗凝物、抗心磷脂抗體、抗β2 糖蛋白Ⅰ抗體目前臨床上廣泛應用,是臨床實驗室最為常見的自身抗體檢測項目之一。
一、狼瘡抗凝物
說到狼瘡抗凝物,不少人會問抗凝物不是有抗凝作用嗎,怎么會促進血栓形成呢?沒錯,狼瘡抗凝物在體外能干擾磷脂依賴的凝血過程導致凝血試驗時間延長呈現抗凝效應,但是在體內,狼瘡抗凝物可與內皮細胞的磷脂相結合,促進血栓形成。狼瘡抗凝物是抗磷脂綜合征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險因素,是反映凝血功能障礙的指標,與血栓形成、病態妊娠以及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中血栓癥的相關性強于抗心磷脂抗體。
二、抗心磷脂抗體
抗心磷脂抗體以血小板和內皮細胞膜上帶負電荷的心磷脂為攻擊對象,促進血管內血栓形成。抗心磷脂抗體在抗磷脂綜合征中陽性率高,約為80%-90%,是診斷抗磷脂綜合征的敏感指標。但抗心磷脂抗體也見于其他自身免疫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干燥綜合征等患者中,在某些惡性腫瘤和感染性疾病患者中也多見,如梅毒、麻風等。
三、抗β2 糖蛋白Ⅰ抗體
β2糖蛋白I是由肝細胞合成產生的糖蛋白,β2糖蛋白I抑制凝血酶原起抗凝作用,而抗β2糖蛋白I抗體與β2糖蛋白I結合使其抗凝作用減弱,促進血栓生成。與抗心磷脂抗體相比,抗β2糖蛋白I抗體具有較高的特異度,但靈敏度低于抗心磷脂抗體,在抗磷脂綜合征患者陽性率大約為30-60%。抗β2糖蛋白I抗體與抗磷脂綜合征血栓形成密切相關,且相關性比抗心磷脂抗體強,但在一些無癥狀的人群中也可出現陽性(一過性、低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