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7/482597.shtm
新華社天津7月13日電(記者周潤健)繼6月14日之后,又有“超級月亮”將在7月14日現身夜空啦!這輪“超級月亮”來頭可不小,它是今年諸多滿月當中最大的那一個。啥是“超級月亮”?為何會接連現身天宇?如何觀賞和拍攝?聽聽天文科普專家和天文攝影愛好者怎么說。
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修立鵬介紹,月球繞地球運轉的軌道是個橢圓形,月球有時離地球近,有時離地球遠,離地球最近點稱為近地點,反之稱為遠地點。從天文學的角度來講,“超級月亮”可以簡單稱為“近地點滿月”,即滿月正好出現在近地點附近,此時,月亮看起來特別大。
其實,“超級月亮”并不是一個天文學領域的概念。雖然月球遠近的變化對地球人的生活沒有太大影響,但這的確喚起人們對觀測月球的興趣,“超級月亮”也就逐漸流行起來了,特別是2012年以后,成為我國大眾每年期待的天文事件。
“超級月亮”又大又圓,人見人愛。但要說稀奇,倒也沒什么,并不是那種多年一遇的奇特天象。“一般來說,一年少則一兩次,多則三四次。即便每年都有,但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所以‘超級月亮’一出現,立刻就受到大家的關注和喜愛。”修立鵬說。
天文預報顯示,7月14日(農歷六月十六)2時38分為“望(滿月)”,此時月亮“最圓”;7月13日17時06分,月球過近地點,是一年中距離地球最近的時刻,視直徑自然最大。
如何欣賞這輪“超級月亮”?“從13日傍晚到14日凌晨這段時間均可欣賞,其中,最佳賞月時間為月亮剛升起或快要落下時,由于有地面參照物,肉眼會感覺比較大,且月亮的顏色略微有些偏紅;當上升到一定高度時,肉眼就難以分辨這種差距了,月亮的顏色也會逐漸變成白色或白黃色。”修立鵬說。
北京市資深天文愛好者、星聯CSVA攝影師王俊峰經常拍攝“超級月亮”。他表示,每次“超級月亮”來臨,月升時間都會不同。即便是同一次“超級月亮”,因為各地的緯度不同,月升時間也略有差異。以7月14日的這次“超級月亮”來說,在北京地區,月升時間在7月13日19時50分左右。我國其他地區感興趣的公眾可以上網查詢本地月升時間。
近日,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分子云與恒星形成團組對塵埃尺寸在原行星盤徑向的分布進行細致研究。相關研究成果以TheRadialProfileofDustGrainSizeintheProtoplanet......
近日,西班牙高等科學研究理事會安達盧西亞天體物理研究所完成了伽馬暴與瞬變源觀測系統(BOOTES)的全球部署。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全球性的自動望遠鏡網絡,其站點分布于西班牙、新西蘭、中國、墨西哥、南非和智......
從云南天文臺獲悉,該臺大樣本恒星演化研究團組李振威博士與合作者,利用最新得到的物質交換穩定性判據,并結合雙星星族演化模型,成功構造了銀河系內雙白矮星星族。研究成果發表在著名國際期刊《天文與天體物理》上......
德國地球科學研究中心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全球光污染正在淹沒世界上許多地方的星空,而且情況每年都在惡化。相關研究結果發表于《科學》。未參與該研究的、美國亞利桑那州黑暗天空研究員JohnBarentine表......
據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2月1日消息,隨著北半球白晝繼續延長,氣溫開始回升,二月星空更加晶瑩剔透,銀河迎來觀賞季。新春尾聲,五萬年一遇的彗星達到最大亮度,2023年度“最小滿月”將在元宵報到。據專家介......
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天文學論文,天文學家通過對在兩個短伽瑪射線暴中探測到的振蕩信號進行研究,認為可能是在兩個中子星(大質量恒星在生命末期的致密核)合并形成大質量中子星的過程中產生,而探......
作為哈勃空間望遠鏡的繼任者,“身價”100億美元的韋布空間望遠鏡于去年12月25日發射升空,旨在“探索宇宙的起源”。即使迄今觀測時間不足半年,它仍然做出了幾項破紀錄的重要發現,美國太空網在21日的報道......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加快建設航天強國。在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有這樣一群年輕人,他們日夜輪守、仰望星空,專門負責悟空、墨子號、夸父一號等科學衛星的綜合運控管理,被稱為中國科學衛星的“牧星人......
中新網北京12月1日電(記者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和專業學術期刊《自然-天文學》最新分別發表論文稱,研究人員報道了一次罕見潮汐瓦解事件(TDE,指當一顆恒星被一顆特大質量黑洞撕裂時釋放能量的......
在80周年校慶之際,南京郵電大學收到一份來自宇宙的特殊禮物。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準,為表彰南京郵電大學在電子信息領域作出的卓越貢獻,編號420612的小行星正式被命名為“南郵星”。11月20日,南京郵......